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ADHD儿童占小学生总数 的2%—11%.
Page 6
ADHD的症状
DSM-IV和ICD-10 诊断标准确定了ADHD的核心症状
注意缺陷
冲动
多动
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
指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患儿年龄和智商相应 的水平。
多数患儿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 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 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教师能做什么?
教师有关ADHD的几点常识
❖是能力而非情绪态度问题。 ❖教师不可把管理的焦点放在注意力症状上,而放在社会技 能和学习能力上。 ❖努力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强项,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意识到矫正这些学生要有一个系统的计划。 ❖青春期后自动好转(不是绝对的)。 ❖长期有效的管理策略而非短期的苦口婆心的教诲。
冲动行为(impulsive)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引发的快速、不精确的行为反应。 幼稚、任性、克制力差、容易激惹冲动,易受外界刺激
而兴奋,挫折感强 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与ADHD的相关的误区
•孩子学习不好 多动症 •多动 多动症 •多动症 “精神病”
Page 18
(3)创造力表现的4C模型
微创造力(mini-c)
对经历、活动和事件进行的新颖 的或具有个人意义的解释。
小创造力(little-c):新颖的日常表现以及适用于 任务的行为、观念或成果。
专家创造力(pro-c):
专家表现出的新颖的、有意义的行为、观念或成 果(超过了日常领域但没有达到名垂青史的程度)。
温馨提 5示-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10岁的儿
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高中 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稳定 性。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是指儿童很难维持注意于 当前的任务,超过几分钟就走神儿。主要特征:智力 正常,但不能集中注意力、冲动、难以忍受挫折,以 及通常表现出大量不合适的行为。
Page 14
所谓创新,往往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 ——普拉斯
1.创造力的理论研究 (1)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是一种发散思维, 而不是聚合思维。
研究表明,发散思维与智商之间只存在中等程度 的相关;家庭环境对发散思维的影响作用较大。
有创造力的儿童的父母 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允 许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进行深入探索
大创造力(big-c):
载入史册的新颖而有意义的成就, 常常给某个领域带来革命 性变化。
2.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 儿童创造力呈波浪上升趋势 • 4年级后,女性超越男性 • 发展趋势具有跨文化一致性 • 中国儿童创造力水平相对较低
在全球21个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 子的计算能力排第一,想象力排倒数第一, 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二)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基础教育阶段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Page 13
创造力代表一种能激发新想法和产生创新性解 决方案的能力,所得到的产品不单纯是新颖或者超乎 寻常,而且是与情景相适应,并被他人认为是有价值的。
普通回答: 桌子上放着几个东西 创造性回答:脚掌和脚趾
普通回答: 三人围着桌子坐 创造性回答:三只老鼠在吃一块奶酪
创造力=发散思维 ?
Page 16
(2)斯滕伯格——创造性投资理论 创造性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由六种成分相互
作用组成的。
➢智力资源 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或者用新
方法解决旧问题的能力 评价某种见解的能力 向他人宣传新观点的重要价 值的能力
Page 17
➢知识:“顿悟只会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认知风格:应具备“立法型”的认知风格,即善于用 新异的、发散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 ➢个性特征:例如“乐于冒险”、“对某一想法的执着 追求”、“不怕别人误解”等。 ➢动机:人们只有对从事某一领域的事业有真正的热情, 而不是对潜在的回报感兴趣时,才会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支持性的环境
3.在课堂上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平等的氛围, 鼓励学生提问和冒险,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和内在兴趣。 ➢应该更多的强调对有多种答案问题的讨论,有助于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对模糊问题的耐受性,也 有利于培养整体思维能力。
Page 25
二、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 教育策略
轻度注意缺陷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集中注意 严重注意缺陷对任何活动都不能集中注意。
活动过多(hyperactivity)
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活动量和活动内容比预期的 明显增多
在需要自我约束或秩序井然的场合显得尤为突出。 不安宁,小动作多 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摇桌转椅 招惹别人 离开座位走动,引起别人注意 喜欢危险的游戏,喜欢恶作剧。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与观主 评的观 价我的 。的我
认对 知客
自我认识 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
自我体验
的即想自 制主言己 约我语对 作对的自 用客控身 。我制思
,
自己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我对 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主要的自我体验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 感、自豪感与羞耻感、内疚。
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及教育策略
提纲
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三、师生沟通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 径
四、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载体
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引导学生的认知历程 1.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 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 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这与他们神经系统 活动的内抑制能力尚未发展起来有关。四五年级小 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占主导地位。
自尊
自我价值
心 理 自信 健 客观评价 康
自控
自我理解 自我接纳
自我
自主
自省力 主动性
成 熟 独 自知
自我认同
我是谁 立
自立
生涯规划
1.小学生认识自我的途径
(1)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社会学家库利认为个体对自己的了解是他人对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