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高三物理试题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中叙述错误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理想模型法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小量放大的方法C.在定义“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时,应用了比值的方法D.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主要是应用了“等效替换”的思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必定指向圆心B.某人骑自行车以恒定的速率驶过一段弯路,自行车的运动是匀速运动C.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方向为该段时间内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方向3.某物块从固定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其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0.5 s时离斜面底端最远B.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为2 mC.在1.5 s时回到斜面底端D.上滑时加速度大小是下滑时加速度大小的4倍4.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李丹荣获铜牌给中国代表队带来了荣耀。
比赛中李丹从最高点开始下落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丹下落到刚与蹦床接触时速度最大B.李丹下落到最低点时加速度为零C.从开始接触蹦床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李丹加速度的最大值为gD.到最低点的时刻,李丹的加速度最大5. 如图所示,转动轴垂直于光滑平面,交点O的上方h处固定细绳的一端,细绳的另一端拴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B,绳长AB=l >h,小球可随转动轴转动并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要使球不离开水平面,转动轴的转速的最大值是( )A.B.π C.D.2π6.如图所示,离地面高2m处有甲、乙两个物体,甲以初速度水平射出,同时乙以初速度沿倾角为的光滑斜面滑下,已知重力加速度,若甲、乙同时到达地面,则的大小是()A. B.C.D.7.如图所示,一内壁光滑、质量为m、半径为r的环形细圆管,用硬杆竖直固定在天花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做质点)在圆管中运动.小球以速率v0经过圆管最低点时,杆对圆管的作用力大小为 ( )A.m B.mg+m C.2mg+m D.2mg-m8.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放着A、B、C三个物体,质量分别为2m、m、m,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R、2R,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转台旋转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三个物体均未滑动,C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B.若三个物体均未滑动,B物体受的摩擦力最大C.转速增加,A物体比B物体先滑动D.转速增加,C物体先滑动9.如图所示,物体在沿粗糙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F逐渐增大到物体即将相对于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可能()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10.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内壁粗糙的圆锥筒绕其中心轴线旋转,角速度为ω0(ω0﹥0),内壁上有一小物块始终与圆锥筒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可能受两个力作用B.物块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大于重力C.当角速度从ω0增大时,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可能减小D.当角速度从ω0增大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11.10月17日7时30分在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后,经多次轨道控制,调整至距地面393公里的预定轨道上,使其正式进入与“天宫二号”对接准备阶段。
设地球半径为R=6400km,第一宇宙速度为v=7.9km/s,g=9.8m/s2,关于“神州十一号”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预定轨道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vB.进入预定轨道正常运行后舱中物体均处于失重状态C.可以作为同步通讯卫星使用D.在预定圆轨道上运行时每天围绕地球转动约15圈12.如图所示,物块的质量m=1kg,初速度v0=10 m/s,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O点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运动,某时刻后恒力F突然反向,大小不变。
整个过程中物块速度的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在2~3 s内物块做匀减速运动 B.在t=1 s时刻,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为10 N D.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第II卷(52分)二、实验题:(共2题 ,共13分)13(7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 Hz的低压交流电. (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求打点计时器打“2”时,小车的速度v2=________m/s.(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4)请你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7计数点和第8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cm.14(6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然后把绳的一端固定在传感器拉钩上,用来测量绳对小车的拉力,探究在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了如图所示的a-F图象.(1)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中是否仍需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填“是”或“否”).(3)由图象求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_______kg.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9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A在后,B在前.当它们相距x0=8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v A=8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速度v B=10m/s向右,它在摩擦力作用下以a=﹣2m/s2做匀减速运动,求:(1)A未追上B之前,两车的最远距离为多少?(2)经过多长时间A追上B?16.(15分)如图,一个质量为0.6 kg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 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半径R=0.3 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v A=4 m/s.(取g=10 m/s2)求:(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大小;(2)P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17(14分).如图,可看作质点的小物块放在长木板正中间,已知长木板质量为M=4 kg,长度为L=2 m,小物块质量为m=1 kg,长木板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两物体皆静止。
现在用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小物块上,发现只有当F超过2.5 N时,两物体间才能产生相对滑动。
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小物块和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若一开始力F就作用在长木板上,且F=12 N,则小物块经过多长时间从长木板上掉下?高三物理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1.B2.D3.B4.D5.C6. A7.C8.AD9.AD10.AD11.BD 12.BD二、(共2题 ,共13分)13(7分).答案 (1) 0.1 s (2)0.49 (3)0.88 (4)9.7414.(6分)(1)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2)否 (3)1三(本题共3小题.共计39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解:(1)以时间t1两车速度相同,此时相距最远,则有 v A t1=v B+at1代入数据解得 t1=1 s两车最远距离△x=x B+x0﹣x A=v B t1+at12+x0﹣v A t1=m=9m.(2)设A追上B时为t2由v A t2=v B t2+at22+x0代入数据解得t2=4s,B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可知此时B还未停止16.(15分)解(1)小球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则小球到A点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以:v0=v x=v A cos θ=4×0.5 m/s=2 m/s(2)v y=v A sin θ=4× m/s=2 m/s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x=v0t,v y=gt,v=2gh代入数据,解得:h=0.6 m,x= m.(3)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得:mv-mv=-mg(R+Rcosθ)代入数据解得:v C= m/s.由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得;F N C+mg=m代入数据解得:F N C=8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8 N,方向竖直向上.17.(14分)解析(1)设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 m,当F=2.5 N作用于小物块时,对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Ma联立可得F f m=2 N小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所受支持力F N=mg,由摩擦力公式有F f m=μmg,解得μ=0.2。
(2)F=12 N作用于长木板时,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设长木板、小物块加速度分别为a1、a2对长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F f m=Ma1,解得a1=2.5 m/s2对小物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ma2,解得a2=2 m/s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两物体在t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x1=a1t2,x2=a2t2小物块刚滑下长木板时x1-x2=L,联立解得t=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