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工作总结完整篇.doc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工作总结完整篇.doc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工作总结
实习目的:运用经济地理的科学理论,实地考察攀枝花市产业活动的地域分布规律;学会经济调查的基本方法,增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经济地理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始建于1965年,是共和过历史上最年轻的城市之一。

位于东经101°08′至102°05′,北纬26°05′至27°21′。

幅员面积7434.4平方公里。

源自青藏高原的金沙江蜿蜒穿过百里钢城,同雅砻江汇合后奔腾东去。

东、北两面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里、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

全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和米易县、盐边县,总人口1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万人。

全市有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

城市人口中98%以上来自全国各地,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移民城市。

成昆铁路和川云西线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市以资源开发的累累硕果闻名世界。

是我国重要的钢铁、能源、钒钛基地,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中国西部工业明珠。

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光热充足,雨量集中,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呈垂直差异明显的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干燥、炎热,四季不分明,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每年6——10月为雨季,11——第二年5月为旱季,年平均气温20.3度,
无霜期达350天,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又有“太阳城”的美称。

资源丰富,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这里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堪与非洲大裂谷媲美,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已探明钒钛磁铁矿储量近80亿吨,其中钒储量占全国的百分之64,钛占国内储量的百分之93,还有铬、钪、钴、镍等多种稀有金属。

煤炭储量在全省占首位,木材蓄积量大,非金属矿以及玛瑙、水晶石、宝玉石、花岗石、砚台石丰富多彩。

除此,水能电力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具有发展水电的优越条件,已发电的二滩水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是我国本世纪末建成的最大的水电站,坝高达240米,库容量达58亿立方米,形成的湖区面积达101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湖。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我市由于地处横断山南段,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变化多样,森林覆盖面积大,喀斯特地貌分布广,裂谷、温泉、溶洞、瀑布和河流比比皆是,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其中,生长在巴关河的攀枝花苏铁(又称铁树)林自然生长成片,达23万多株,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苏铁林,由于年年开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生长在2.7亿年前的远古年代,所以与恐龙、熊猫并称为巴蜀三宝。

在红格温泉可享受氡气矿泉沐浴,在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可领略原始森林的清新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色,在龙潭溶洞可观看千姿百态的洞中奇观,在二滩高坝平湖区,既可参观世界级的水电站的雄姿,又可在水上游览。

此外,还有丰富的具有亚热带特色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明显的少数民族风情。

攀钢依托资源优势和工艺技术优势,形成了以重轨、310
乙字钢等为代表的大型材,以汽车大梁板、冷轧镀锌板、IF钢等为代表的板材,以无缝钢管为代表的管材,以高钒铁、钒氮合金、高品质钛白粉为代表的钒钛制品以及优质棒线材五大系列标志性产品。

攀钢是国内唯一能生产在线全长淬火钢轨和最早大批量生产高速铁路用轨的企业,重轨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具备与国际先进企业竞争的实力;汽车大梁板、热轧酸洗板、冷轧镀锌板等产品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出口到欧美等市场;攀钢钒制品目前已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占国际市场的15%左右,钒产业已成为攀钢新的支柱产业。

攀钢产品遍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欧洲、北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攀钢正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资源配置原则,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有限、相关、多元、持续发展战略,立足钢铁和钒钛主业,积极发展相关制造业,拓展金融、贸易等产业领域,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攀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

丰富的资源是攀钢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攀钢就煤就铁就水,属资源开发型布局,其发展是建立在有“富甲天下的聚宝盆”的攀西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

盘西地区是著名的“钒钛磁铁矿”产地,现探明铁矿资源100亿吨,占全国20
%,为全国第二大矿;共生有钒2000万吨,占全国87%,居世界第3位,钛8.7亿吨占全国94.3%,列世界第一。

此外还
伴生有箔、镍、钴、镓等多种金属,综合利用价值高。

铁矿主要分布在攀枝花、白马、大和、红格等地。

盘西煤的总储11亿吨,其中炼焦煤5亿吨,产于宝鼎、盐源、红源。

附近炼钢用辅助原料也较丰富,溶剂石灰石储量3.5亿吨,占全省81.4%,硬质粘土1412万吨,均能满足大型钢铁基地需要。

人文地理实习报告_工作总结
年创下了水电站年浇筑混凝土226万立方米的全国记录;双曲拱坝年浇筑混凝土155. 2万立方米的世界记录;
(6)1998年创下我国水电安装年度投产两台机组110万千瓦的全国最高记录,1999年实现安装投产四台机组220万千瓦,再创我国年投产最高记录;
(7)双曲拱坝坝身泄洪量为世界之最,16500立方米/秒;泄洪洞水流流速为世界之最,45米/秒;
攀枝花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兴建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因此存在和积累了一些问题,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抉择。

一是与综合性城市相比,城市经济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城市进入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从头培育市场经济“基因”;二是城市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任
务十分繁重,面临“资源丰富、经济贫困”的境地;三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国有大中型企业暴露出来的矛盾与问题自然成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四是城市经济市场面临着国内、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资源枯竭的严峻挑战。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发展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要搞好矿产资源规划,并将其同城市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和发挥矿产资源的优势,通过矿业的发展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以矿业带动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同步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全面振兴。

但必须注意对矿产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同时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尽量扩大资源的可供能力;要增加矿业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

这样就能延缓矿产资源的枯竭,使矿业能更长期地稳定支持城市的发展。

其次,要适度控制城市规模,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城市建设应从保证矿业生产、生活和未来城市可能发展及经济社会承载力考虑,确定城市规模和布局,不能盲目扩大城区建设范围。

第三,要尽早作好向综合性城市转变的准备。

这是解决“矿竭城衰”的惟一途径。

城市类型的转变在于支柱或主导产业的转移。

应该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瞄准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找准自己除矿业以外的其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矿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

矿业和非矿业的同时发展,一方面可以推动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当矿业接近萎缩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接替支柱或主导产业已经形成,可保证“矿竭城不衰”发展目标的实现。

攀枝花市“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可持
续发展、建设特色经济强市,实现富民兴攀。

发展特色经济,是推动攀枝花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的重要战略措施。

“十五”期间,攀枝花市将根据自己的优势,发展条件和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以下特色产业:
日前,经过四个多月建设工期,攀枝花钢铁有限公司四万吨微细粒级钛精矿工程已胜利竣工投产。

这使得攀钢钛业公司的钛精矿年产能增至到20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

富,微细粒级钛精矿的回收,将使微细粒级钛矿回收工艺技术,是攀钢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有技术,四年前,攀钢钛业公司成功地运用于工业生产,形成的产微细粒级钛精矿1万多吨的生产能力,这次四万吨微细粒级钛精矿工程建成后,使攀钢钛资源回收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钛精矿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钛白粉的原料,攀钢钛业公司应用自产钛精矿已形成年产钛白粉1万吨的生产能力。

在我国四川西昌和攀枝花地区,钛资源的储量十分丰攀钢钛资源的损耗得到大幅降低,同时对减少环境的污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攀枝花市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把丰富的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结合起来,发展高耗能工业,是“十五”期间攀枝花市发展特色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滩电站的建成及投产,为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攀枝花市将以高耗能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步伐,使高耗能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

攀枝花市气候独特,光热充足,雨量集中,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呈垂直差异明显的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有利于生物资源的的发展。

要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重点实施优质晚熟芒果基地、优质石榴基地、早熟枇杷基地等项目建设,使攀枝花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南亚热带水果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