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好玩的iPhone游戏怎么设计?心理导读:游戏设计心理学中,涉及到肌肉记忆、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识别与回忆等概念。
快来看看一款有趣好玩的iphone游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几乎所有iPhone用户都曾使用过游戏应用,这是一个“全民游戏”的时代。
iPhone应用程序中,游戏不但在下载量方面首屈一指,在设计质量上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本人从大量的游戏应用中大浪淘沙,试图从中汲取营养,探索好的设计策略为我所用。
基本思路是:步骤一,提出小问题或小测试,请跟随我思考一下;步骤二,引出其中的深层原理;步骤三,此原理在iPhone游戏中的体现;步骤四,给我们哪些启示?通过以上步骤,简单地介绍肌肉记忆、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识别与回忆、事物预设的特点,以及对用户界面设计的影响。
文章篇幅和个人能力有限,对每一个原理不能作过多的挖掘,只愿可以抛砖引玉启发大家一些思考。
一、肌肉记忆步骤一,请思考:一天早上,你起床起晚了,十万火急地驱车去公司。
来到叉路口,一个路人告诉你:这有条近道。
这时候你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条道路是自己每天都走的路,非常熟悉;另一条道路你从来没有走过,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此刻,你会选择哪一条道路?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熟悉的那条路。
这条路自己太熟悉了,“闭上眼都能走回家”,脑子几乎不用思考,路即使远一点也不会觉得慢。
相比之下,路人为你指的近路,可能还会有你不知所措的岔路口,一旦走错,近路就成了耽误时间的远路。
步骤二,其中的原理:肌肉记忆人体执行某操作时的效率及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接近该人熟悉的操作路径。
如果操作被重复多次,肌肉就会形成条件反射,生成记忆效应。
大脑皮层还没有做出决定,脑干和脊髓神经已经领先一步进行指挥了。
如果操作处于新接触阶段,不确定性较多,此时做出决策的是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做出决策所花费的时间要比脑干和脊髓神经做出反应的时间长。
举一个例子:新手学车的时候,多用大脑皮层,执行挂档、倒桩等操作慢而且不连贯,容易出错。
驾车老手执行刹车、变换档位更多的是潜意识操作,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是由脑干和脊椎神经指挥的。
从速度、准确性方面讲,用户熟悉的操作路径可以使操作行为更从容。
操作路径如果过于新颖或者很难摸索,即使操作步骤缩短,也不见得会比用户熟知的路径更快更好。
步骤三,在手机游戏中的体现:iPhone动作游戏、街机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中,一般采用横屏模式,左下角为位置控制操作区域,右下角为动作控制操作区域。
简单的用户使用情景:双手托住手机,左手拇指负责操作游戏中角色的位置,右手拇指负责操作角色具体的动作。
用户对这种模式已经非常熟悉,形成了肌肉记忆。
假如将它颠覆,如位置操作和动作操作都放置在右下角,用户就会觉得不适应不舒服。
步骤四,给我们哪些启示1. 操作系统的一致性大于产品自身的一致性。
手机操作系统之间差异比较明显,执行某项操作可能会有迥异的操作路径。
如Android系统较多使用长按操作,iOS系统在具体的应用程序内则较少使用长按。
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培养了用户不同的肌肉记忆;这种肌肉记忆是被无数个符合此系统特点的应用程序锻炼出来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所以产品铺平台的时候,一定要熟知和匹配该操作平台的用户界面特点,方便用户快速掌握应用程序的操作方式。
2. 应用程序要和“邻居”们和谐相处。
应用程序在用户的手机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众多应用程序中的一员。
痛苦的是,用户并不能完全记住每一个应用程序每一个细节是如何操作的,肌肉记忆让他们尝试他们自己熟悉的那几种操作方式。
因此,有必要考察一下你的“邻居”应用程序,看看他们常用的操作方式,在不影响你自己创意点发挥的前提下可以与他们保持一定的一致。
3. 应用程序小环境内,控件需要有延续性和可预见性。
肌肉记忆也会存在于应用程序小环境内。
功能键有必要保持稳定的位置,在不同的页面内都能顺着视觉习惯找得到;功能键的布局需要有可预见性,出现在相关内容区附近,不要埋藏过深。
二、长期记忆步骤一,请思考:问题一:你上一个手机号是多少?问题二:是否记得余弦定理的具体内容?诸如此类曾让我们倒背如流的东西,时隔已久,恐怕大家已经记不起来。
这是为什么?又同时说明了什么呢?步骤二,其中的原理:长期记忆的特点长期记忆可以帮助人们随时提取关键信息,比如你会轻而易举地说出你的现在的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
长期记忆,需要经过大量重复的演练而形成,可以保持几天或者几年。
如果长期记忆得不到巩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忘(艾宾浩斯曲线)。
长期记忆有2个特点:其一,长期记忆的信息是高压缩比抽象特征的组合,图像、感觉、概念等细节将丢失。
为了到达长期记忆的目的,大脑需要将复杂的信息压缩转化为简单的语言符号。
其二,提取长期记忆时,往往出现信息失真。
存储信息最好的方法是与旧知识挂钩。
提取时最好用熟悉的情境给予暗示。
如收拾小学初中时候的东西会让你浮想联翩,旧地重游可以帮你回溯当时的人和事。
步骤三,在手机游戏中的体现:象棋游戏爱好者一般都是从现实中的象棋开始玩的。
虽然现实中的象棋和手机中的象棋游戏差别很大,被省略了太多的元素和感觉,但当他们看到可以达意的棋子轮廓和棋盘格子基本就学会如何在触屏手机中操作了。
手机象棋游戏的易学性,在于源自生活实物元素的提取和临摹,快速激活了象棋爱好者的长期记忆。
步骤四,给我们哪些启示1. 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
长期记忆很脆弱,提取时出现信息失真很常见。
如果用户不止一遍被提示密码错误,他可能会责怪自己的记忆力为什么这么差;其实真正该责备的是我们的软件没有为用户记好密码,或是用户名和密码的特殊要求增加了用户的记忆负担。
我们的软件需要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
2. 注重一致性。
一致性可以更容易使信息被转化为长期记忆,还可以减少长期记忆提取时出现的误差。
一致性越弱,用户的记忆负担就越大。
不同应用不同功能在一致性上表现越好,易学性就越好,越容易上手。
3. 从相关生活中提取基因。
按照长期记忆的规律,为了使记忆的信息更多更快更牢固,需要使这些信息与以往的大脑记忆相联系。
这也是联想记忆比死记硬背更持久更容易的原因。
从目标用户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取基因应用于用户界面中,可以激发用户以往的长期记忆,不但可以提高易用性,还可以营造出温馨的产品气质。
三、短期记忆步骤一,请思考:第一组信息:74,5,7,6,87,11,0,3,20;第二组信息:焦点、本地、国内、国际、军事、女人、娱乐、体育、社会、财经、汽车、科技、房产、教育、游戏、互联网草草地看完上面两组信息,请问你能记住多少?除非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注意力,记住以上信息的准确值和位置很难办到。
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的记忆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步骤二,其中的原理:短期记忆的特点短期记忆对于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非常重要,因为太多信息只需要让我们知道下一秒如何做就够了,而不需要话费太大力气去转化为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信息存储,它只是信息临时存放处,是感觉和注意现象的组合。
特点之一,高度不稳定。
给你的朋友汇款,汇完款基本就已经把他的银行账号忘掉了。
特点之二,短期记忆即注意的焦点。
如果没有留意到的东西突然问你存在没存在过,你可能就含糊了。
举个例子,你下班与某同事聊的火热,走进电梯的时候就会心里犯嘀咕:我刚才打卡了没?因为你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下班打卡这件事情上,没有形成记忆。
此外,短期记忆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根据研究(心理学家研究的,我没那本事),有如下规律:假如信息是可以被组合的,即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记忆的数量为7±2;假如信息没有规律性、相互之间变动过大,人们记忆的数量为4±1.步骤三,在手机游戏中的体现:上图来源于Stylish Sprint游戏,算得上iPhone跑酷游戏中不错的产品了。
游戏进行界面中,右上角区域为用户所取得的成绩和任务完成进度。
每次需要采取游戏动作时候,界面都会在界面中下位置提示用户。
这样做的好处是,应用程序为用户记住了核心信息,为用户节省了脑力。
还有一款类似的跑酷游戏,Darkness Rush,任务说明放置在游戏开始之前的页面中,而在游戏进行页面中没有任何提示,每次都不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很费解。
步骤四,给我们哪些启示1.用户界面需要帮助用户记住核心信息。
用户使用你的应用程序是为了完成什么目标?在这个界面中,用户需要做些什么?与用户任务和用户行为紧密联系的有哪些关键信息?把这些关键信息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在用户迷茫的时候可以当作路灯用。
Google搜索应用iPhone版,搜索框一直悬停在页面顶部。
一来方便用户随时更改关键词,二来可以帮用户记住正浏览的内容的搜索关键词是什么。
2.不要高估用户的短期记忆,给予适时的提醒和反馈。
当然,不能把所有相关信息都放置在界面中,造成信息繁冗同样是需要避免的。
非核心信息可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露一露面。
这样的信息出现方式显得很有礼貌,不会过多的打扰用户。
布丁优惠券iPhone客户端,在每张优惠券最终展示页的上方都会用醒目的颜色提示使用方式,需要打印还是只出示即可。
3.在你认为必要的地方,适当地引导用户的注意焦点。
只有注意力到达的地方,才有可能形成短期记忆。
应用程序中的新增功能点,或者是任务操作步骤,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可以适当的引导用户的注意焦点。
引导不要停留过久,出现次数也不要太多。
微信iPhone客户端为了让用户注意到群聊功能,在进入页面之初会出现气泡框提示,随即消失。
四. 多用识别,少用回忆步骤一,请思考:问题一:判断4张脸你认不认识,你用了多长时间?问题二:记起每一个网站注册时的密码保护问题和答案,你用了多长时间?识别人脸你认识不认识,只需要话费几分之一秒的时间;记起你曾经使用过的密码保护问题和答案,可能需要好几分钟甚至已经完全淡忘。
步骤二,其中的原理:行为的精确性与知识的不精确性识别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感觉与长期记忆的协同工作,记忆神经元“并行处理”。
此时的被识别的信息是明确的、直接的,可以同时激活大脑中无数个神经元,有点类似于并联的电路,激活相同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