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图题1.已知岩层产状,勾绘地质界线(注:图中岩层倾角均小于山坡坡角)。
2.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E120°∠45°,某线理产状为NW30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
270°360°180°90°270°360°180°90°岩层产状赤平投影线理产状赤平投影3. 示意画出直立倾伏背斜、斜歪倾伏背斜的立体图形。
4.示意画出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叠瓦式逆断层组合的剖面图形。
5.用剖面图表示出以下不同褶皱的形态A、直立褶皱B、斜歪褶皱C、相似褶皱D、隔槽式褶皱A B相似褶皱C 隔槽式褶皱6.用形成三类断层的三种不同应力状态(安德森模式),分析解释不同断层的形成原因。
A 正断层 B、逆断层 C、平移断层答案:A、正断层:σ1直立,σ2、σ3水平,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是形成正断层的有利条件。
(剖面上看)B、逆断层:σ1和σ2水平,σ3直立。
水平挤压有利于形成逆断层。
(剖面上看)C、平移断层:σ1和σ3水平,σ2直立(平面上看)7.画出图示共扼节理的应力椭圆和应变椭圆(5分):8指出图示擦线的侧伏方向(5分):N9.下图A层为一煤层,求其产状,并在图中画出可以采煤的区域(10分)10.已知某岩层产状为S180∠45,求作赤平投影图解(5分)岩层产状赤平投影11. 下图为一简易的地质图(平面图),画出图切剖面图(10分)12.分析判别下图,指出断层两旁相对运动方向及断层类型(正、逆或平移)答案:左图:断层上盘(图中左上角)上移,下盘(图中断层线右下方)下移,故为逆断层右图:依据断层效应,可以判断该断层为逆断层13.根据小褶皱或劈理分析判断地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14.指出A、B图所示为何种类型从属褶皱,并利用从属褶皱确定C图高一级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画出)(计10分)A 图为“Z ”型,B 图为“S ”型,C 图高一级褶皱为背斜(图略)15.指出A -F 图中应力莫尔圆所代表的应力状态(计12分)A.单轴压应力;B.静水压力;C.三轴压应力;D.双轴压应力;E.平面应力(拉压应力);F.纯剪应力(等值拉压应力)16. 指出下列图中断层的运动学性质 (5分)。
CPPP OS S O17. 指出下图中褶皱的形成时代 (5分)。
100200300400(m )K 2K 1C 3C 2C 1C 2C 3P 1P 2T 1T 2T 1P 2P 1C 3S E18. 指出图示擦线的侧伏向、估计侧伏角 (5分)。
19. 指出图中最发育节理的条数及平均走向方位角的度数 (5分)。
0481216(条)209021. 指出下列图件反映的地质构造问题 (25分)。
①J1/C2接触关系②断层的运动学性质 ③花岗岩形成时代④褶皱的位态类型⑤地质构造演化序列 角度不整合;逆断层;形成于P2 之后变形-岩浆侵入-J 沉积 22.1、 图中存在__个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2、 寒武-志留系褶皱的基本特征及断层与褶皱的关系 。
3、 F1的断层性质是___断层,F2的断层性质为____断层。
4、 花岗岩体(r )与F1 、F2的关系为 , 侵入时代为____。
5、 分析区内构造形成的时代,构造事件发生相对顺序由老至新为___________。
_ 。
1J 1101:10000r23.1、J1与下伏地层为_____接触2、背斜轴面产状为____,枢纽产状为_____,向斜轴面产状为______,其枢纽产状为______。
3、花岗岩体(Υ)与J地层为_____接触,侵入时代为___,基性岩体(υ)产状为____,侵入时代为_____。
4、断层(F)的运动学类型为,形成时代为。
5.构造发展简史。
24、简述下图各构造层基本特征(S与D、P与K、E与Q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16分。
、简述下图各构造层基本特征(S与D、P与K、E与Q之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16分。
答题要点如下:1、S与D角度不整合界面之下、由S构成下构造层。
由一系列近东西向褶皱、断层与花岗岩组成,本构造层是以S与D角度不整合为标志的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结果。
2、第二构造层是S与D角度不整合界面之上、P与K角度不整合界面之下,由D、C、P构成。
可能为海西构造运动形成北西西向褶皱与断层。
3、P与K角度不整合界面之上为第三构造层,由K、E与Q构成。
未经构造变动,K、E仍为水平岩层。
25、图形题(共12分)1画出两期叠加褶皱的横剖面,并标出相应的轴面.(6分)2画出左下图断层运动方向.(6分)26、简述下图地层与构造特征22分27.阅读分析所附地质图并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地层发育状况及其接触关系;2、是否发育褶皱构造及其类型;3、是否发育断层性质和判断标志;4、侵入体(γ)活动时代;5、地质事件演化序列。
答题要点:存在不整合;发育褶皱构造,其类型为向斜构造;发育断层;侵入体(γ)活动时代为晚侏罗之后;地质事件演化序列视答题完整性给分。
28.判读及作图题(35分)1.用箭头(或文字)指出下列图中岩层变新的方向,并用虚线绘出褶皱的转折端(5分)2.分析下图,根据劈理与层理的关系用虚线绘出褶皱转折端(3分)3.在下面地质图上用作图法求岩层产状(打点A层),若A层为煤层,请用斜线画出煤层分布范围(包括地下隐伏部分)。
(6分)4.分析下图,根据断层切割褶皱及断层两盘地层出露情况,确定断层运动方向及断层类型(5分)5.根据下面火炬状节理,分析其形成时的受力状态和应变状态(标出应力轴和应变轴即可)(5分)6.用箭头标出下列(a)、(b)图中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方向,并给出断层的具体名称(正、逆、平移断层)(6分)(a)(b)7.下图为一逆冲推覆构造,请按A-B剖面线画出构造剖面(示意)(5分)倒转背斜,南翼倒转倒转背斜,产状为75°∠20°,岩层以东地下有煤正断层;5.σ1直立,σ3水平,σ2 垂直纸面,Z轴平行σ1,X轴平行σ3,σ2平行Y轴(图略)6.(a)正断层;(b)逆断层;7.图略29.读图分析(25分)1.指出地层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其类型;2.指出岩体γ与围岩的接触关系;3.分析并确定褶皱的类型(位态分类);4.分析断层F,并给予具体名称(正、逆或平移断层)5.由老至新列出图区的构造发展序列;读图分析1.J1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2. 岩体γ与围岩D1-P2为侵入接触,J1与为角度不整合接触;3.直立倾伏背斜;4. 逆断层;5. D1-P2 期间,地壳下降-沉积,P2 之后J1之前发生构造运动,使D1-P2 (地层)发生构造变形,形成北东向褶皱,继褶皱之后形成北东乡逆断层,及花岗岩体侵入,经风化剥蚀,然后又下降沉积,形成下侏罗统与下伏地层(D1-P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0、综合分析判断题1.指出下列图件反映的地质构造问题:J1/C2接触关系;断层的运动学性质;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褶皱的位态类型;地质构造演化序列。
1、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2、逆断层 J1/P2(J1之前,P2之后)3、斜歪(或直立)倾伏 J1/P2(J1之前,P2之后)4、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沉积接触关系)31.1、K 和C等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为——。
2、断层性质为——,形成时代为——。
3、褶皱形态为——,形成时代为——。
4岩体(γ)侵入时代为——。
答案:1、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逆断层、P2后K1前 3、背斜、P2后γ前4、P2后K1前32..利用原生小构造,确定下图中岩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并勾绘出背斜、向斜构造分。
某地构造信手剖面图33.指出下列图件反映的地质构造问题:1)J1/C2接触关系;2)断层的运动学性质;3)花岗岩的形成时代;4)褶皱位态类型;5)地质构造演化序列308050P2P1C1C2D3C3C210J2J11:10000答案1)角度不整合 2)逆断层3)C3之后,J2之前。
4)斜歪倾伏着褶皱5)褶皱-断层-岩体-角度不整合34.1、图中K1与P1之间的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图中P-J形成的褶皱位态类型为直立倾伏。
3、F是正断层断层,形成时代为K2/J3(K2之前,J3之后)。
4、花岗岩体(γ)与K1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沉积接触关系)。
五、问答题1.断层分类标准及主要具体类型。
一)根据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1)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的断层。
倾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断层。
即与岩层走向直交的断层。
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层面等原生界面基本一致的断层2)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关系: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或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的断层。
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或与区域构造线方向近于直交的断层。
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或与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的断层。
二)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正断层:断层上盘相对下盘沿断层面向下滑动的断层。
逆断层:指断层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顺断面走向相对运动的断层。
2.中和面褶皱作用的应变特征及变形特点(文字、图件)答案:1、变形特征与应变特点:1)在理想情况下,平行于褶皱轴的方向没有拉伸作用,褶皱是一种平面应变,褶皱轴平行于区域的中间应变轴;2)褶皱层各处垂直层面的厚度不变。
3)虽然褶皱层的总体厚度不变,但是其内部各个部分顺层发生了长度的变化以调节层的弯曲。
表现为褶皱层的外弧伸长和内弧缩短。
在接近岩层中部,有一个即无伸长也无缩短的无应变面,称未中和面,其面积或横剖面上层的长度在应变前后保持不变,变形前的圆形标志仍然保持圆形。
层内各点应变量的大小,与其到中和面的距离成正比。
各点的应变椭球体的压扁面(AB面),在中和面的外侧平行于层面排列,在中和面的内侧垂直于层面成正扇形排列。
3.何谓纵弯褶皱作用?何谓剪切褶皱作用?答案: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而形成的褶皱称为纵弯褶皱。
剪切褶皱作用是由于受到一组垂直或近于垂直于岩层方向的密集剪切面发生不均匀剪切滑动,造成岩层的相对位移而形成的褶皱。
4.如何确定断层的运动方向答案:(1).根据断层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2)根据被切错褶皱核部,在平面上的宽窄变化。
(3)根据牵引褶皱和岩层弯曲的突出方向,判定断层的运动方向。
(4).擦痕:由粗而深到细而浅的方向指示对盘运动方向阶步:与擦痕直交的陡坎正阶步:陡坎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反阶步: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5) 派生羽状节理、小褶皱羽状节理与断面的锐夹角指示本盘运动方向小褶皱轴面与断面的锐夹角指示对盘运动方向(6) 断层角砾岩:断裂带构造岩中被压扁拉长的角砾或构造透镜体长轴与断面的锐夹角可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