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8例早期食管癌的胃镜检查与分析

48例早期食管癌的胃镜检查与分析

48例早期食管癌的胃镜检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13T15:59:09.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7期供稿作者:郭丽梅郭江川耿昌友夏林
[导读]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危害,主要包括食道癌和胃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消化道恶性肿瘤。

郭丽梅郭江川耿昌友夏林
(江苏扬中市人民医院内镜室江苏扬中 2122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胃镜检查与分析,评价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本院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经胃镜检查发现,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48例的资料。

其中25例行胃镜下碘液染色。

结果48例早期食管癌以糜烂型最多21例(43.8%),斑块型13例(27.1%),乳头型7例(14.6%),髓质型4例(8.3%)。

溃疡型3例(6.3%).58例早期食管癌病变以食管胸中段较多28例(58.3%)。

58例早期食管癌以60~69岁较多25例(52.1%)。

术后病理证实发现粘膜下癌较多29例(60.4%),粘膜内13
例(27.1%),原位癌6例(12.5%)。

结论胃镜检查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采用胃镜结合碘液染色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症状的综合分析,将有助于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内镜下食管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小,效果好,漏诊率低,人群的顺应性较好,是值得高发区高危人群推广使用的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胃镜碘染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024-02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危害,主要包括食道癌和胃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占全国肿瘤死亡率的1/5。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每年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中,食管癌占近1/4[1]。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展缓慢,甚至可逆,但是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早期食管癌通常包括原位癌或仅粘膜,粘膜下层,未倾及肌层的浸润癌,无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

目前,食管癌手术切除率为58~92%,术后5年生存率25~41.6%,而早期食管癌则分别为100%和92.6%[2,3]。

故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显得十分重要。

我院自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并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48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我院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胃镜检查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

本组48例中,男29例,女19例。

男女之比为1.53:1,年龄最小39岁,最大80岁,平均为58.74岁。

其中30~39岁1例(
2.1%),40~49岁1例(2.1%),50~59岁9例(18.8%),60~69岁25例(52.1%),70岁以12例(25.0%)。

病变位于中段29例(60.4%),下段9例(18.8%),中下段4例(8.3%),上段,胸上中段各3例(6.3%)。

1.2 方法本院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经胃镜检查发现,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48例的资料,其中25例行胃镜下碘液染色。

1.3 临床表现无临床症状者5例(10.4%),胸骨后不适伴吞咽疼痛者21例(43.8%),单纯进食后吞咽梗咽感15例(31.2%),上腹饱胀,隐痛,不适7例(14.6%)。

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1.5年,多数为1~3月。

1.4 胃镜检查 48例早期食管癌分型,糜烂型21例(43.8%),斑块型13例(27.1%),乳头型7例(14.6%),髓质型4例(8.3%)。

溃疡型3例(6.3%)其中胃镜下表现不明显,仅有粘膜白斑及散在糜烂面。

行胃镜下1.5%碘液染色25例(5
2.1%),均有不同程度的不染。

标准染色后的表现,正常食管黏膜被染成棕褐色(即过染),而糖原被消耗的异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黄色。

黄色程度从淡黄到深黄不等,这取决于的恶变程度。

[4]
1.5 病理诊断58例早期食管癌术后病理证实为粘膜下癌29例(60.4%),粘膜内13例(27.1%),原位癌6例(1
2.5%)。

均为鳞状细胞癌,没有淋巴结转移。

2 结果
48例早期食管癌的病理形态分型见表1。

表1
分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髓质型溃疡型
病例 21 13 7 4 3
比例% 43.8 27.1 14.6 8.3 6.3
58例早期食管癌病变以食管中段较多29例(60.4%)。

48例早期食管癌以60~69岁较多25例(52.1%)。

术后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的临床病理病变范围见表2。

表2
病变范围粘膜下癌粘膜内原位癌
病例 29 13 6
比例% 60.4 27.1 12.5
3 讨论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这一症状的出现即已达疾病的中晚期。

早期食管癌因病灶较小,无特异性症状,易被忽视。

X线钡餐造影不易显示较小病变。

造成许多早期食管癌患者延误诊治[5],故早期诊断率较低。

所以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食管癌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只有早期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提高食管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食管早期癌在普通内镜下有些仅表现为充血,糜烂、颗粒样隆起等,不能明确的观察食管黏膜的细微结构,肉眼极难辨别清楚很容易漏诊。

而内镜检查是发现食管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症的关键,在内镜检查中运用食管碘染色可明显提高浅表食管癌和异型增生的发现率[6]。

本组48例早期食管癌以60~69岁较多25例(52.1%),其中43例早期食管癌有或多或少的临床症状,占48例早期食管癌的(89.6%)。

早期食管癌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为胸骨后不适,吞咽疼痛,吞咽梗咽感,上腹饱胀,隐痛,不适等。

而无症状仅有5例(10.4%),所以临床上对上述症状者,特别是食管癌家族史,年龄在50岁以上者,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

进镜观察时,动作轻柔,防止镜身对血管壁损伤,观察时,视腔而进,溃
疡型病灶在食管壁充气时扩张,病灶明显而吸气时可见到局部改变,所以要对可疑病变部位反复充气来对比观察粘膜形态的特点,在退镜过程中应缓慢。

可疑病灶一定要多取活检,一处取材不少于5~6块。

本组还显示早期食管癌易糜烂型为主,糜烂型胃镜下表现为粘膜糜烂,浅凹陷,粘膜粗糙或地图样改变,大小,形状不一,易接触性出血,边境清楚。

对胃镜下此类表现要认真,仔细观察,以防漏诊。

行胃镜下碘液染色后观察。

正确的活检对于确诊早期食管癌也非常重要。

对胃镜下可疑的糜烂,粘膜粗糙等均应取活检[7]。

并且第一次活检十分关键,取病灶中央,出血后可冲洗后再次活检。

对活检阴性者必须短期随访,以防漏诊。

用胃镜下食管粘膜碘液染色,该技术操作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在国外已广泛开展,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8]。

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有研究显示,放大内镜,食管超声内镜,银光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接触等新技术的应用能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8-10]。

内镜下食管使用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敏感性高,不良反应小,效果好,漏诊率低,人群的顺应性较好。

是值得高发区推广使用的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以便尽早对早期食管癌进行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166~173.
[2]邵全芳,高宗人,李章才,等.204例早期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治疗的远期结果[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3):131~133.
[3]孟宪利,平育敏,杜喜群.食管癌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有限肿瘤学分册,2000,27(1):30-33.
[4]王国清,刘韵源,郝长青,等.食管黏膜碘染色图像和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学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2004,26(2):342.
[5]李超民,刘佳萍,何洪,等.邵阳市食管ca20%例临床及内镜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4,10(3):70-71.
[6]王国清,郝长青,赖少清,等.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直接内镜普查中的应用和效果[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3,20(2):377.
[7]张燕,吴俊超.早期食管ca的内镜诊断分析[J].华西医学,2006,21(1):135-136.
[8]Kumagai Y.Inoue H,Nagai K,etal .Magnifying endoscopy,stereoscopic microscopy,and the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of superficiai esophageal carcinma. Endoscopy,2002,34:369-375.
[9]张月明.早期食管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进展.中国消化内镜.2008 .2(2):21-24.
[10]樊景河,钱俊波,李玉明.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隆起病变34例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5,11:746-74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