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一课次:第一周第一次课教学内容:体育课课堂常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中学体育课的常规要求,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
教学步骤:一、课前常规:1、教师应整理好着装,注重仪表,提前到操场准备上课。
2、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好器材,规划好场地。
3、向体育委员、小组长布置上课内容,提出有关要求。
4.上体育课时,学生应提前1分钟到指定地点等待教师并准备上课,体委应带领部分同学协助教师准备场地,器械。
5、学生一律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不准戴帽子、手套、围巾。
严禁携带小刀、笔、证章等物品。
6、凡因病、事等未能到校上课的学生,一律由体育委员向教师说明情况,记入考勤。
7、体育课需请假的学生,应向任课体育教师说明,教师视其情况安排见习或适当活动。
8、值日生按教师要求,将器材安放在规定的位置。
9、轻病假和女生例假,必须随课见习,并由教师安排适当活动。
10、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包括见习生)。
11、上体育课时,学生应精神饱满尊敬教师团结合作,积极进取,认真听课,刻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据此评定学生课堂表现分。
二、课上常规:1、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按教师指定位置,迅速集合队伍。
2、体育委员报告出勤情况。
师生问好。
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迟到需喊报告,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列。
4、学生按教师要求刻苦锻炼,不擅自离开场地。
5、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体育考核标准,不弄虚作假。
6、教育学生注意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7、总结本课情况,布置课下练习,安排归整器材。
三、课后常规1、分析本课情况,写好课后小结。
2、能认真完成课外体育作业。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二任课教师:丁元江任教班级:七(2、3、4)班课次:第四周第一次课教学内容:体育锻炼贵在参与学习领域:运动参与教学目标:1.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2.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4.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教学步骤:一、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深刻的认识,他们在公元前6世纪、在埃多斯山崖上刻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2)我国先秦时期,占人在《吕氏春秋》·书中以东方人特有的睿智,用形象的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3)现代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经常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能个面增进人的健康,使人充满生命活力。
(4)体育运动与人的关系:如图所示二、体育锻炼重在参与要想取得上述体育锻炼的效益,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多朴体育活动。
只有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
“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要求我们参与体育活动。
“参加比取胜更重要”,这是奥动会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所倡导的一种奥运精神。
顾拜旦认为:这种精神、“可以扩展到诸多领域。
对于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
这意味着主要不是已经获胜,而是进行战斗。
传播这些格言,是为7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
时应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A得1分、B得2分、C得3分、D得4分)1.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包括上体育课和做课间操)的次数大约为几次?A.1次 B.2次 C.3次 D.4次2.你平时在课外还练习体育课上学过的内容吗?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3.你平时在节假日参加体育活动吗?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4.如果学校和老师不要求,你还坚持做课间操吗?A.决不 B.不太坚持C.比较坚持 D.经常坚持5.你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比赛吗?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6.你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吗?A.从不 B.很少 C.较多 D.经常7.你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包括上体育课和课间操)的时间大约为多少?A.1—2小时 B.2—3小时C.3—4小时 D.4—5小时8.与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娱乐活动上的时间相比,你平时用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多吗?A.最少 B.较少 C.较多 D.很多9.你平时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体育的书报和杂志吗?A.从不 B.很少 C.有日寸读 D.经常10.在学习任务比较重的复习考试阶段,你还坚持参加体育活动吗?A.从不 B.很少 C.较少 D.经常四、试根据上述回答,对自己的体育参与性作出评价。
五、评价参考标准:1.40—33分:说明你具有很好的体育参与性。
2.32—25分:说明你具有较好的体育参与性。
3.24—17分:说明你的体育参与性尚可。
4.16—10分:说明你的体育参与性有待提高。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三任课教师:丁元江任教班级:七(2、3、4)班课次:第五周第三次课教学内容:学习领域:运动参与教学目标:1.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3.学会简单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教学步骤:一、检测运动负荷的简便方法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
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
一般情况卜,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
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
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
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休息,睡眠时则减慢。
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得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山寸:心肌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再增加了。
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
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分。
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
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之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适宜的运动脉率二(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二)脉率的测定方法1。
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3.运动停下来时即刻测定6秒钟的脉搏跳动的次数。
4.测量时准确地数6秒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乘以10,就是此时的心率。
(三)注意的问题:由于刚刚停止运动后的1分钟内,心率下降得特别快。
因此,运动停止后,要准确测定即刻脉搏,需要事先进行必要的练习,比较熟练地掌握测定脉搏的方法。
否则会延迟测定即刻脉搏的时间,造成测定的结果不准。
三、运动后心脏恢复率的测定持续长时间运动以后,心脏分两个阶段恢复。
在最初阶段,心率急剧下降,接着维持一定的状态,然后再慢慢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
在运动刚刚结束后的一分钟内,有一个心脏恢复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分钟内,你的心脏恢复得越快,说明你的心脏功能越好。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运动后一分钟内的心率,来衡量自己的体能水平。
运动后心脏恢复率测定的方法及要点:先在运动结束后即刻测6秒钟的脉搏次数作为运动心率,运动结束后1分钟再测一次6秒钟的脉搏次数作为恢复心率。
心脏恢复率=(运动心率—恢复心率)/10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越高,说明你的心脏恢复得越快、越健康。
四、怎样判断运动负荷大小(一)用晨起安静脉率判断运动负荷大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体育锻炼后心脏机能增强;安静时的脉率应逐渐减少。
但是如果相反,脉率反倒增多了,就表示运动负荷大。
若第二天早晨的安静脉率超过前一天的早晨的安静脉率,说明运动负荷太大,应适当减小运动负荷。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晨起安静时的脉率来判断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
(二)自我感觉判断法对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如果锻炼后,经过合理的休息后感到全身舒服,精神愉快,体力充沛,食欲增加,睡眠良好,说明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
相反,如果感到十分疲劳,四肢酸沉,至第二天仍然没有消除,出现心慌、头晕,没有食欲,睡眠不好,并对再次参加锻炼感到厌恶等不良症状,则说明运动负荷过大,需要好好休息调整。
五、课外作业:自己测量一下安静下的脉博和运动后的脉博,并进行判断。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四任课教师:丁元江任教班级:七(2、3、4)班课次:第九周第三次课教学内容:体育与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2.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机能的影响3.了解在发展身体机能中的注意事项教学步骤:一、什么是身体机能身体机能是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
大家可以通过测一测你的安静心率、肺活量和血压,便可以了解自己身体机能的发育状况了。
对照下表,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二、初中阶段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初中生的心肺功能逐渐增强,神经系统发育也渐近完善,具体特点如下。
☆初中生心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减少☆初中生心率一般每分钟80次左右☆初中生呼吸频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步减少☆初中生呼吸频率一般每分钟18—22次☆初中生肺活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初中生肺活量男生—般在2500~3000毫升,女生—般在2000—3000毫升.☆初中生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初中生血压一般在(收缩压14—15千帕,舒张压8.5—8.8千帕)☆初中生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12岁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尤其是在13—14岁大脑皮层的发育趋于完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形态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的发育水平。
三、为什么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我们的身体机能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从而改善呼吸机能。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增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
四、发展身体机能应注意的事项由于初,卜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在锻炼中,应注意:不要进行过多的力量性和静力性练习;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即动作和呼吸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做过多屏气:注意呼吸道卫生;注意选择良好的锻炼环境。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五教师:丁元江班级:七(2、3、4)班课次:第十周第一次课一、教学内容:篮球运动基础知识二、课型:体育理论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及场地与器材,以及对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