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实证研究

什么是实证研究

什么是实证研究所谓实证研究是指从大量的经验事实中通过科学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或规律,然后通过科学的逻辑演绎方法推导出某些结论或规律,再将这些结论或规律拿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的方法论思想。

体现这种方法论思想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侧重于廓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经济运行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不使用任何价值标准去衡量“是什么”是否可取。

实证研究的产生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产生于培根的经验哲学和牛顿——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研究。

法国哲学家孔多塞(1743-1794)、圣西门(1760-1825)、孔德(1798-1857)倡导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孔德1830到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出版,揭开了实证主义运动的序幕,在西方哲学史上形成实证主义思潮。

实证研究方法的特征实证研究方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实证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数量分析技术,分析和确定有关因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

狭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的是复杂环境下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方式,要求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

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认为经验是科学的基础。

广义实证研究方法泛指所有经验型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实地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

广义的实证研究方法重视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但并不刻意去研究普遍意义上的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研究结论上,只作为经验的积累。

鉴于这种划分,我们将实证研究区分为为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

1.数理实证研究数理实证研究比较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

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而运用数学计量工具可以将有关影响因素予以固定,从而把握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消除变量内生性、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问题。

但数理实证研究对于数据质量相对要求较高,数据录入和操作错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

这就需要研究者在数据录入中保持高度警觉,有意识地避免操作失误。

不仅如此,在数理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在现实中有可能未必存在。

比如太阳黑子在过去20年间逐年增长,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间逐年增长,但如果有人从中得出中国经济增长导致了太阳黑子增多或者太阳黑子增多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之类的结论,大家也许感到可笑。

这一结论只不过是把两个同样有时间趋势的事情联系在了一起,从趋势上两者确实是一起移动的,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现象在计量经济学中被称作伪回归或者伪相关。

在三农研究领域,如果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相关状况,就很容易出现类似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