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例摘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关系,并且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以南京市大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密切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水平起到正向预测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Abstract:The status of the college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sareflectionof thequalityof university life,their physical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irgrowth and development hasapositive impact,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iv ewell-beingresearch hasthevital significanc e.There isa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ndhas important influenceon subjective well-being. Collegestudentsin nanjing city asthe object,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self-efficacy andthe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there isa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and self-efficacy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havetheeffectof forward prediction. Sel f-efficacy is higher,thehigher the level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Self-efficacy; Subjective well-being一、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与结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iacy)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能成功的完成某件事情,获得成就感的主观判断和推测,它既是一种对自我能力上的知觉,同时又是一种情感上的自我体验,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1]。
自我效能感的纬度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水平,人们在这一纬度上的差别导致不同个体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其次是强度,低的自我效能更容易受不相符的经验影响而被否定,高的自我效能更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导致自我怀疑,而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最后的胜利,从而面对重重困难仍不放弃努力;再次是广度,有的人只在很狭隘的领域内判断他们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则在很广泛的活动及情境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与特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幸福是从1930年Dodge提出幸福理论开始的,幸福可理解为整体的生活质量,包括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良好状态[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指评价者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综合性心理指标,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
主观幸福感包含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是主观性,即评定主要依赖于评价者本人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标准,个体幸福与否只有自身才能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因此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测量时也大多采用主观的自我报告法进行。
第二是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是综合性的心理指标,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特征。
第三十相对稳定性,虽然每次测量受当时情绪和情境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主观幸福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测量值,并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的变化。
(三)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从文献上分析,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影响主观幸福感,具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3]。
因为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大都是对自身能力有着较高信心的人,他们会把困难的任务视作有待征服的挑战,而不是需要回避的威胁。
这种效能的观点有助于促进人们对生活的内在兴趣和深刻投入。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能为自己设立挑战性的目标,并保持对目标的承诺。
他们在遇到失败或挫折后,或者在困境中都坚信自己可以控制局面,能够很快恢复效能感,或者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或者将失败归因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一)研究对象以南京市的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三种学校类型为对象,包括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和一至三年级的专科生。
其中重点院校203人(南京大学),一般本科院校386人(南京体育学院83人,南京财经大学74人,南京师范大学229人),专科院校257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共包括男生360人,女生486人。
(二)研究工具1、总体幸福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是美国心理学家Fazio在1977年修订的用来评价被试主观幸福感的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
此量表共有25项。
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除了评定总体幸福感,本量表还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从而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
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H)、精力(E)、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S)、忧郁或愉快的心境(SH)、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O)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RT)[4]。
本量表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一0.88,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重测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0,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其中,第1、3、6、7、7、9、11、13、15、16项为反向评分。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最初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Ralf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被改进为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
目前该量表己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
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5]。
中文版的GSES也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内在一致性系数为.87,一星期间隔的重测信度为.83。
效度方面,GSES的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60和.77之间。
因素分析抽取一个因素,解释方差47.09%,表示GSES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
(三)经典调查问卷该经典调查问卷包括的基本信息有:性别,民族,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学生干部,身体健康状况,学业水平等信息。
(四)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集体施测。
使用SPSS10.0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LSD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优势分析等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一)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1、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为比较南京市大学生不同人口学因素上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差异,本研究对各人口学因素的不同水平上被试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得分进行t检验和F检验。
表一: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上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F检验结果注:*P<0.05,**P<0.01,***P<0.001从此表中可以看出,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l)性别。
男生与女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也就是说,性别不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与国内外大部分研究结论相符;(2)是否学生干部。
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城市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二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年级。
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5)专业。
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6)家庭经济状况。
三种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而南京市大学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1)民族。
汉族与少数民族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汉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学生;(2)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大学生与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01),身体健康状态好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身体健康状态差的学生;(3)学业水平。
三种学业水平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2、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的LSD检验结果表二:不同学业水平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的LSD检验结果LSD检验结果表明,学习成绩优或良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P<0.05),而学习成绩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良的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二)南京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状况1、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状况为了比较各人口学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是否具有差异,对自我效能量表的得分进行t检验及F检验。
表三:不同人口学因素水平上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F检验结果注:*P<0.05,**P<0.01,***P<0.001由此表可知,南京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下列人口学因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l)是否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2)来源地。
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3)身体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大学生与身体健康状况差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专业。
三个专业的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