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文言文虚词之代词

2015文言文虚词之代词


• • • • • • • • • •
②指示代词。(如是、斯、此、之等). a是(这)时,曹操遗(wei)权书曰 吾斯( 这)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 这样 )也 出若( 这样)入若(这样 ),天下莫不平均 近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个: 是,此,斯, 兹;若,之;然。译成:这个、这里、这样、这 些…… 那个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那些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那 远指代词:常见的有如下几下: 彼,夫,其。 译成:那个、那些、那、那里、那样……
• 四、巩固练习之文段训练2 • 赵简子①之a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②。将置后③, 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b词于二简④,以授二子,曰: “谨识⑤之d。”三年而问之c,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 简,已失之f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 诸袖中而奏之e。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 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解析:ab:结构助词,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的”/c:代词,“他 们”/def:代词,“它” • 【注释】①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②大儿子叫伯鲁, 小儿子叫无恤。③选立继承人。④两片竹简。⑤记住。 ⑥很熟。习,熟悉,熟练。⑦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 选出加色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④ • ① a/bc/def②ab/cd/ef ③ab/c/de/f ④ab/c/def
• 练习3、 • 1、“礼与食孰 重?” (谁,孰) • 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 一个更重要? • 2、 “悠悠苍天, 曷 其有极?”(何、胡、曷、 奚) • “曷其”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 • 3、今弗爱其子,安 能爱君?(安、恶、焉) • 现在,连他的孩子都不爱,怎么能爱您
• 五、跟踪练习 • (1) 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 儿》)p83.8 ⑥ • 代词,表第二人称,“你的” • (2)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p83.10 ② • 代词,表第二人称,“你、你们”
• • • • • •
(3)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p83.7 ②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什么” (4) 客何为者?(《鸿门宴》) p83.7 ④ 疑问代词,“什么” (5)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p83.7 ⑤ 疑问代词,“怎么”
• ③疑问代词。(如何、孰、安、焉等) • a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 问人的疑问代词:谁,孰。“谁”用于一般问句,可作 主、宾、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孰”用于选择问句, 一般有先行词。一般只作主语。它还可指物、处所。 “孰与”表比较,用于反问句中,表肯定:“惟坐待亡, 孰与伐之。”有“哪里比得上”的意思。 • b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问事物的疑问代词,常用的有“何、胡、曷、奚”, 一般不问人。可以释成“什么”,也可以用作状语,表 示“为什么”。“何”:作主、宾、定、判谓,常用来 询问原因或方法,及询问处所;“胡、奚、曷”经常作 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怎么”;也 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胡为”“曷为”,询问原 因。“奚以”询问方法。 • c 且焉置土石? • 问处所的疑问代词,有“安、恶、焉”等,主要作状 语,表示“在哪里”。也可作前置宾语,还可以用于反 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哪里”。“安” 用于反问句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
2015文言文虚词之代词
邱桂凤
• • • •
学习目标 1、了解文言文常见代词的分类 2、理解文言文常见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3、学会运用文言文常见代词
一、虚词词性
代 介 副 连 助 词 词 词 词 词
复 音 虚 词
兼 词
• • • • • •
二、代词的分类 ①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 重点 ③疑问代词。 ④无定指代词 ⑤特殊指示代词 难点
三、常见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的词。分类: ①人称代词。(如吾、予、尔、乃、之、其等).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第一人称代词“我”:朕、吾、我、予、余。一般可作 主语、宾语和定语。 b久不见若影。《项脊轩志》 第二人称代词:尔、女、汝、若、而、乃。一般可作主 语、宾语和定语。 c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其中“之”一般作宾语,“其” 一般作定语,“彼、渠、某”一般作主语和宾语。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复称:在第一或第二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 等表示复数,意思是“这些人、我们这些(这帮)人、你 们这些(这帮)人”. e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寡人之于国也》 人称代词的敬称。主要包括“子、君、公、卿、阁下、 吾子、足下、先生”等,译为“您、您老人家、他老人 家”。
• • • •
④无定指代词(莫、或、有、某、无,靡。) a或师焉,或不师焉。 “或”“有”“某”相当于“有的”、‘有人”。 b“非我莫属”、“攻无不克” 、“靡有朝矣”。
• “莫”“无”“靡”,相当于“没有谁”、 “没有什么”
• • • • • • • • • • • • • •
⑤ 特殊指示代词(者、相、他、所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求学问的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聪明的人 两项 二者不可兼得 (动,形,数)+者:表示……的人,……的事物。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你 它 莫相知。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 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 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 古汉语指示代词中还有一个特殊的词-“他”,既非远 指,也非近指,而是另有所指,相当于现汉的“别的”、 “其他的”。 d仲子所居之室 译文:仲子所住的房屋 “所”字一般位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构成的“所” 字结构具有名词性。
• • • •
练习2、边练边悟.指示代词(《复习讲义》) (1)⑧之二虫又何如?(《逍遥游》) p82.3 ⑧ 指示代词,“这” (2)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 学》)p83.4 ④ • 指示代词,其中 • (3)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p83.4 ⑤ • 指示代词,表远指,“那、那个、那些”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指示代词做宾语,解释
正确。B.人称代词做主语,解释正确。C.人称代词做主语,但释为“你们”
错,应释为“你”,代、巩固练习之文段训练1 • 郑人买履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 其 足,而置之 其 坐。 (其、吾、汝、) •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 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吾 忘持度。” • 至之市,而忘操 之 。已得履,乃曰:“ 反归。 (其、吾、汝、 之) • 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 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 的尺码。 • 取 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 足? ” (其、吾、汝、 之) • 拿来了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 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 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之) 脚。”
• • • • • • • • • • • •
练习 1、边练边悟.人称代词(《复习讲义》) (1)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p82.2 ⑧ 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 (2)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p82.3 ① 代词,表第三人称,“他”,指李蟠 (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 传》) p82.3 ⑨ 人称代词,活用为“我” (4)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记》) p82.4 ① 代词,表第一人称,指自己 (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p83.4 ⑥ 代词,表第三人称,“他”
• (6)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晋文之事》) p83.10 ④ • 代词,“这样” • (7) 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p83.12 ④ • 代词,相当于“之” • (8)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p84 18.① • 代词,“……的人”
• 四、巩固练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代词指代对象 C (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 之:代下文所唱的歌 • B.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祭十二郎文》) 其:他们 • C.若入前为寿……请以剑舞(《鸿门宴》) 若: 你们 •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而:你 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