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 . 用法例句常短 .( 1)【】往,到⋯⋯去 .( 2)【代】他,她,它 .耕之上(《涉世家》) .学而之(《》);策之不以其道( 3)【助】的 (有可不 ).(4)【助】用于主之,取(《》).恢弘志士之气(《出表》).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 消句子独立性,起舒气的作用。
不. .》).公将鼓之(《曹》) .( 5)【助】起音的作用,不 .宋何罪之有 (《公》 ) ;菊之(《》).( 6)【助】前置的志。
省去 .( 1)【】,以 .(2)【介】用,把,拿 .臣以王之攻宋也,与此同(《公》) .以刀劈狼首(《狼》);投( 3)【介】因,由于 .(4)【介】凭借,依靠,依照 .以骨(《狼》)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以君之力(《愚( 5)【】相当于“而” (表承接) .(6)【通】“已”,已【以】;作。
.以 . 公移山》).无从致以(《送阳生序》).固以怪之矣(《涉世.( 7)【】接上下西往来等字 . 【以是(是以)】因此。
.家》).十年以前;北京以 .以光先帝德(《出表》);( 8)【介】去,来,用来(表目的) .以塞忠之路也(《出表》).( 9)【】以至、因而 .( 1 )【介】在,到,向,从,,于,由于,在⋯⋯之于勺(《曹》);告之于帝(《愚公移山》);青,取之于,【于是】①与代相中(方面)(用在后引出象) . 而青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苟全性命于乱世(《出于 . 同;② ,当;在,( 2)【介】被 .( 3)【介】同,和,跟 .(4)【介】比,表》);生于患,死于安(《孟子》).不戚戚于(《五柳先从。
.. 生》).曹操比于袁(《隆中》).苛政猛于虎也 .( 1)【代】⋯⋯人;⋯⋯事物;⋯⋯候;⋯⋯的情况 . 作亭者?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或异二者之(《岳【⋯⋯者,⋯⋯也】或【者者 . 阳楼》).( 2)【助】引出判断(原因、解),不 . 也】⋯⋯是⋯⋯.者,阳城人也(《涉世家》) .乎 . ( 1)【助】,呢,哪,吧;啊,呀,哇 . 不亦乎?(《》).. ( 2)【通】“于”。
“在,从,向,,”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醉翁亭》).( 1)【助】啊,呀,呢,吧,可不(表判断、肯定,表吴广者,阳夏人也(《涉世家》);徐公何能及君也(《忌王【也哉】呢,(表疑也 . 疑、反,表感) .》). 或反)。
.( 2)【助】句中表示舒、停,可不 .( 1)【名】原因,故 . 既克,公其故(《曹》).温故而知新 ,可以矣。
(《》).( 2)【形】老的,旧的,原来的;从前的,原来的;故旧,故 .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蔚。
(《涉世家》) . 【故人】老朋友。
.老友 .(3)【副】故意,特意 .(4 )【】因此,所以 .(5)【】死亡 . 故余愚,卒有所(《送阳生序》). 已故.( 1)【代】他(的),她(的),它(的);他(的),她安求其能千里也(《》).(的),它(的) . 余袍敝衣其(《送阳生序》).其 . ( 2)【代】那,那个,那些,那里 . 其人端容寂(《核舟》).. ( 3)【副】大概,或,是(表推) .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真不知也(《》).( 4)【副】,道(表反) . 其真无邪(《》).( 5)【助】音,无 . 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哉 . ( 1)【助】啊,呀(表感) . 善哉,吾无攻宋矣(《公》)..( 2)【助】呢,(表疑、反) . 燕雀安知之志哉(《涉世家》).【何以】什么。
.【何】( 1)【代】什么,哪里 . 先生不知何人也(《五柳先生》). 何。
.【何如】怎么。
.何 . ( 2)【副】什么 . 肉食者之,又何焉(《曹》). 【何其】多么,怎么。
. ( 3)【副】多么 . 水何澹澹,山竦峙。
(《海》). 【何】并非。
.【何加】( 4)【副】怎么 . 徐公何能及君也?(《忌王》). 有什么益。
.【何极】哪里有尽。
. 【】①表并列:“和、又”。
可不 . 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核舟》);少醉而年又最高(《醉翁②表:“并且” . 亭》) .而 . ③表承接:“就、然后”,或不 . 而尉(《涉世家》) ..④表修:不 ? . 朝而往,暮而(《醉翁亭》).⑤表折:“但是、却、然而” . 千里常有,而伯不常有(《》).⑥表因果:“因而” . 四之景不同,而亦无也 .( 1)【】 w éi. ①“做” (根据句子活 ). ②“作、当作、并自()其名(《仲永》);以径寸之木(雕刻)室、器皿成” .③“ ” .④“是” . (《核舟》).弃其杖,化林(《夸父追日》);以草林(《. ( 2 )【介】 w èi.①“替、(表替代);.②向、(表情趣》) .孰汝多知乎(《两小儿辨日》) .中峨冠而多髯者坡【⋯⋯所⋯⋯】被⋯⋯。
.象)” . ③ 了、着 (表目的 ). (《核舟》).人而不忠乎(《》);.不足外人道也(《桃花④“被”(表被) . 源》).之(《童趣》).二虫尽所吞(《童趣》).( 1)【】于是、就(表承接) . 登斯楼也,有去国⋯⋯(《岳阳楼》) .. ( 2)【】可是、却(表折) .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 .. ( 3)【副】是,就是(表判断) . 此岳阳楼之大也(《岳阳楼》).( 4)【】如果,那么(表假) . 出无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 .因 . ( 1)【介】依照,按照,根据 .(2)【副】于是,就 . 罔不因象形,各具形(《核舟》).宅有五柳,因以号焉。
.( 3)【】因此,于是 . (《五柳先生》).余因得遍群(《送阳生序》) .( 1)【名】① 所、住所、地方 . 有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涉世家》).【所以】⑴表示原因,相②恰当的位置,有的宿、果。
. 必能使行和睦、劣得所(《出表》).当于“⋯⋯的原因”⑵表所 . ( 2)【助】①在或性短前,成名性短,故余愚,卒有所。
(《送阳生序》 ).示手段或凭借、目的,相即“所”字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 .当于“用来⋯⋯西”。
.② 成“ ⋯⋯所⋯⋯”的格式,表被 . 其印予群众所得(《活板》).且 . ( 1)【】①表关系(况且、并且)、并列关系()。
且欲与常等不可得。
(《》). .1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②表步(尚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 2)【副】将,将要; .存者且生,死者已矣!(《石壕吏》 ).(3)【副】且,姑且 .(1)【助】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出。
用于反气,冀之南,之阴,无断焉(《愚公移山》;万于我何加焉!(《可“呢”。
. 我所欲也》 ) ..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代】它;哪里 .( 3)【兼】相当于“于 + 之”“于 + 是”. 惧有伏焉(《曹》) .( 1)【助】⋯⋯地;⋯⋯的子 .然相(《愚公移山》);若听茶声然(《核舟》);屋舍然(《桃【然而】,可是⋯⋯。
.花源》). 【然】既然如此,那( 2)【代】 .世有伯,然后有千里。
(《》) . 么⋯⋯。
.然 .( 3)【】然而 .然侍之臣不懈于内(《出表》) . 【若⋯⋯然】像⋯⋯一般( 4)【】⋯⋯ 。
(表肯定、同) .吴广以然。
(《涉世家》) . (子)。
.( 1)【代】怎么,哪里 . 安求其能千里也?(《》)..安 .庄遂安(《婉》).( 2)【形】安全,安定 .臣以王之攻宋也,与此同。
(《公》);吾与汝力平(《愚公(1)【介、】和、跟、同 .(2 )【副】、替 .移山》).少,与人佣耕(《涉世家》).吾孰与徐公美?(《与.(3)【介】比,和⋯⋯比.(4)【】予、授予.忌王》).呼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我所欲也》). .( 5)【副】全 .( 6)【通】“欤”,句末气 .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事(《涉世家》).而君逆寡人者,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1)【副】于是、就 .(2)【副】却,竟然,居然,反而 . 乃入。
(《曹》) . 乃不知有,无魏晋。
(《桃花源》) .乃.(3)【副】才.(4)【副】是,就是(表判断).久而乃和(《送阳生序》).当立者乃公子扶。
(《涉世家》). .( 5)【代】你的,你 . 家祭勿忘告乃代翁 .. ( 1)【副】然 . 是也,有千里之能。
(《》) . 【然】然如此,即使( 2)【副】即使 .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口技》) . 。
.( 1)【代】有人、有的、某人⋯⋯ . 或以死,或以亡。
(《涉世家》) .或 . ( 2)【副】或、也、可能 . 予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岳阳楼》). .( 3)【副】或者,有 . 而或烟一空(《岳阳楼》);一食或尽粟一石。
(《》).既 . ( 1)【副】“⋯⋯以后”“已”“完全” .既克,公其故。
(《曹》) . 【既而】不久。
.( 2)【】既然 .( 1)【代】你、你、你 .若佣耕,何富也?(《涉世家》).【若夫】【至若】放在一段若 . ( 2)【代】、、如此 . 或另一意思的开,表若人 .( 3)【】如果、或者 . 示他。
.惟唯【副】只;只有、只是 . . .(1)【名】遮日雨的用具。
.( 2)【】遮盖,掩盖。
. 日初出大如盖。
(《两小儿辨日》) .天似穹,盖四野。
(《敕勒盖.(3)【副】大概(表推).(4)【】原来(明原因).歌》).盖以蟆。
(《童趣》).盖余之勤且苦此。
(《送阳生.( 5)【助】。
(6 )【】,超。
.序》).英才盖世。
.( 1)【量】众,多。
.位;君;侯...(2)【合音】“之于”(句中)或“之乎”(句尾)的合音。
. 投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1)【名】耳 .(2)【助】①“而已” 、“ 了” ..止增笑耳。
(《狼》) .耳 ..②“了”、“啊”、“也”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大名耳。
(《史》).(1)【通】“耳”,了。
.(2)【代】你的,你的。
. 以地。
(《唐雎不辱使命》) . 安敢吾射! .来二十有一年矣。
.(3)【代】那。
.(4)【助】不.(《出表》).呼而与之。
(《我所欲也》).君何能?心地【来】那以来。
.(5)【代】如此,。
.自偏。
(《园田居》).( 1)f ū.①【名】丈夫。
. ②【名】成年男子。
..其夫。
(《口技》) . 【夫子】⑴旧妻子丈.②【代】遂率子荷担者三夫,叩石壤。
(《愚公移山》). 夫的称呼。
.夫 . ( 2)f ǘ.①【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
,那。
. ③【助】放在句末,表示感气。
.夫,勇气也。
(《曹》) . ⑵古代男子的尊称。
.予夫巴陵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 . ⑶《》中孔子弟子.嗟夫!予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何哉?(《岳阳楼》). 孔子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