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隐窝-石河子大学
CT表现:
平扫可见鼻咽顶部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与肌 肉组织分界不清,鼻咽腔变形,可见周围骨质受 压及破坏。肿瘤侵犯范围可非常广泛,侵犯翼腭 窝者最为常见,亦可破坏颅底骨质进入海绵窦, 甚至脑内。 增强后病变显著强化,其CT值可超过IOOHU。冠状 位扫描,有助于显示肿块向颅内蔓延情况。
右 侧 鼻 咽 血 管 纤 维 瘤
③喉咽环绕在喉腔外,包括梨状窝、环后隙和咽 后壁。在相当真声带横断面,环后隙的厚度不超 过Icm,其后方有一含气腔隙,腔隙的后方为咽 后壁,咽后壁的后方为咽后间隙。
四、咽部肿瘤
(一鼻咽血管纤维瘤 临床与病理
鼻咽血管纤维瘤(angiofibroma of nasopharynx) 为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10 -25岁肯 年男性,故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 瘤,典型症状为反复鼻腔和口腔出血,出血量多 少不一。
第五节
咽 部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I室
咽(pharynx)是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略呈漏斗状 的纤维肌性管道结构。上起自颅底,下达第6颈 椎平面,在环状软骨下缘续接食管。 咽以软腭 和会厌游离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它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鼻咽(nasopharynx)又称上咽,位于颅底与软腭 之间,大小较恒定,前后径约2cm,高约4cm。咽 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扁桃体。 口咽(0ral pharynx)又称中咽,位于软腭与会厌 上缘之间。 喉咽(laryngeal pharynx)又称下咽,位于会厌 上缘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梨状窝,此处为异物 易停留处。
正常CT表现
①鼻咽腔在不同层面中形态各异,咽鼓管圆枕层 面是较典型的横断面,两侧壁半圆形隆起为咽鼓 管圆枕,其前方含气凹陷为咽鼓管咽口,后方较 宽的斜行裂隙为咽隐窝。 ②口咽横断面前界为软腭与舌根部,两侧壁由扁 桃体及咽缩肌构成,CT上二者密度相仿,无法区 分,侧壁外侧为咽旁间隙。咽后壁为头长肌和颈 椎体,其后方为咽后间隙。由于咽旁与咽后间隙 内均含脂肪组织,CT表现为低密度。
(4) 颅底骨质破坏: 鼻咽癌可沿神经、血管周围 间隙蔓延,致使颅底骨性孔、道扩大或破坏,好 发于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蝶骨大翼等, 向后发展可破坏颈静脉孔,向顶部发展可破坏斜 坡、蝶骨等。 (5) 颅内侵犯:常累及海绵窦、颞叶、桥小脑角 等处。冠状面增强扫描显示较好。 (6) 增强扫描:肿块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多为 轻、中度强化,密度不均匀,可帮助与正常组织 区分。
左侧鼻咽腔内肿块
左侧咽隐窝消失
鼻 咽 部 肿 块, 增 强 后 不 均 匀 强 化
动脉期 静脉期
五、咽部感染性疾病
中耳、鼻腔、鼻窦、口腔、咽喉部炎症直接蔓延 或涉及相关淋巴结,可导致颈深部间隙感染或形 成脓肿。 咽部感染主耍包括咽后间隙感染和脓肿 (opharyngeal infection and abscess) 及咽旁 间隙感染和脓肿(paopharyngeal infection and abscess),临床检查多表现为相应组织的红肿, 脓肿形成后有局部软组织肿胀、波动感,常伴有 颌下及颈深组淋巴结肿胀。
肿瘤起源于枕骨斜坡底部、蝶骨体及翼突内侧的 骨膜,向下突人鼻咽并向前生长,经后鼻孔进入 同侧鼻腔。 病理上肿瘤由丰富的血管组织和纤维组织基质构 成,血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引起大出血,较大 的肿瘤可以压迫出现症状。肿瘤增大后可能影响 周围器官产生相应症状,如渗出性中耳乳突炎、 突眼、复视、视力障碍、面部畸形、头晕、头痛 等。
动脉期
静脉期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鼻咽部肿块,增强后显著强化
(二) 鼻咽癌
临床与病理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我 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地域分布 特征,最常发生于中年人,但也可见于 儿童及青、少年,男性较多见,男、女比 例约为2.5:1 。
本病早期症状较隐匿,中、晚期鼻咽癌因肿物的 侵犯范围不同而表现各异。患者在就诊时往往以 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他临床症状有: 回缩性血涕、鼻塞、鼻出血等鼻部症状,晚期可 有耳鸣、单侧昕力减退或丧失等耳部症状。 本病好发于鼻咽隐窝和顶壁。鼻咽癌的蔓延途径 有其独特的特点。 分为上行型(向上侵及颅底骨 质及脑神经)、下行型(淋巴结转移)和上下行型 (兼有颅底、脑神经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
CT表现:依肿瘤大小及其侵及范围而异。
(1) 咽隐窝变浅、消失。 (2) 鼻咽侧壁增厚包括咽鼓管圆枕增厚、僵直、 表面不光整,咽鼓管咽口狭窄或闭塞。 (3) 鼻咽腔内软组织肿块:中、晚期可见明显软 组织肿块,平扫多为等密度,以咽隐窝为中心突 入鼻咽腔,致鼻咽腔不对称。一般无钙化或囊变, 多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一)咽后间隙感染和脓肿
CT:表现取决于炎症的发展阶段。颈前软组织弥
漫性增厚伴脂肪间隙消失,提示蜂窝织炎;若肿 胀软组织内有水样低密度区,边缘模糊,咽腔不 对称,应考虑为脓肿形成,增强扫描脓肿壁及周 围软组织强化,液化坏死区不强化。
脓肿形成会产生占位效应,咽后壁可向前移位, 有时脓肿内可见到少量气体。感染还可引起相邻 椎间隙椎间盘炎和邻近椎体的侵蚀破坏。若椎前 脓肿由结核所致则可伴有钙化,脓肿壁一般较厚, 且可伴有骨结核表现,如颈椎骨质破坏,变形, 椎间隙消失等。
(7) 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 咽后组淋巴结外组是首站转移淋巴结,其他常见 转移部位为颈深及颈后区角淋巴结等,多呈等密 度,增强扫描轻、小度强化,内部密度多均匀, 可有小低密度区。 (8) 继发表现:由于癌肿侵蚀咽鼓管咽口,使中 耳腔压力降低,腔内积液,导致分泌性中耳炎; 当癌肿导致鼻窦引流不畅时,可伴发鼻窦炎症或 积液。
(二)咽旁间隐感染和脓肿
临床与病理 咽旁间隙感染常继发于鼻咽和口咽部的急 性炎症,尤其是扁桃体周围脓肿扩散到 咽旁间隙。咽旁脓肿为咽旁间隙的化脓性 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进而发展形成脓 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