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徐磊盐城市第五中学
一、教材、学生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是很多促进燃烧和帮助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
本节课将学生已知的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授:讲解启发与演示启发结合;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品:白磷、红磷、试管、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打火机、蜡烛、小木条、煤炭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达成的目标
引入课题魔术:滴水点灯
【过渡】:水也能使酒精灯燃烧,那物质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学生好奇利用学生的好
奇心、探究欲
引入今天的新
课
新授内容【PPT】课题燃烧与灭火
【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
件?
【猜想与假设】
【查阅资料】可燃物着火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称为着火点。
一般不改变
【分组实验】
【获得结论】
【过渡】3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吗?
【讲解】我的衣服是可燃物吗,有空气吗
燃烧了吗?
【过渡】实验室中有两种常见的可燃物-白磷
和红磷(展示)
【教师讲解】(步骤3引导再做)
1、在烧杯中放一定量热水,并放一小块白磷
于水中;
2、在两只试管中分别放等体积的红磷和白
磷;
3、将一个漏斗倒扣在水中白磷上
物质白磷红磷汽油木材木炭硫酒精无烟煤
着火
点℃
40 240 250 250-
330
320-
370
260 558 700-75
可燃物
氧气
温度
小组讨论
分组实验并
组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
观察现象
利用小组讨论,
完成实验探究,
培养科学探究
的能力和思维,
并学会探究酸
和碱反应的方
法
由生活中事例
让学生得出结
论3个条件需
要同时满足
4、观察现象
【教师引导】
1、试管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了什
么?
2、为什么水中白磷不燃烧?
【过渡】这个现象像极了一句
成语“水火交融”。
化学就是这
样的神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的奇迹。
我这个有一个手帕,
浸入在某种溶液中,我点燃它。
【提问】为什么手帕没有燃烧?
【点拨】温度(解疑点水点灯,燃烧原因,灭了的原因)
【过渡】现有燃烧的蜡烛,你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它熄灭呢?
【总结PPT】一、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二、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三、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过渡】除了熄灭蜡烛,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
【观看】电影《紫日》
1、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2、用到了什么样的灭火原理?
【讲解】在森林着火时常用这个方法-设置隔离带。
还有一个小细节,他们用布捂着嘴巴,为什么?
【过渡】在发生火灾时,我们也经常这样做。
秋天天干气躁,是一个火灾多发的季节。
PPT展示火灾图片-死亡人数-火灾逃生的办法-消防员牺牲-祈祷观察现象
学生七嘴八
舌,手帕的
温度并没有
达到它的着
火点
学生回答并
总结灭火原
理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图
片、flash
祈祷30秒
通过这样一个
对比实验进一
步理解燃烧的
条件
进一步探究
让学生感受到
化学与生活密
切相关并紧密
联系燃烧条件
和灭火原理
情感上让学生
意识到,只要正
确运用火,火有
非常重要的意
义
反馈与小结【结束语】火灾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对火使用
不当,当人们正确使用火时,火给我们人类
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当人们“钻木取火”的
时候,人类便踏上了文明的征途。
生活中有
照明的火把、奥运会的火炬无不向我们传递
着光明、勇敢、友谊与团结。
化学在人类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
为青少年的你们应该学好化学、用好化学。
很愉快和大家相处了一节课的时间,你们的
出色表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
从情感上让学
生们感受火是
有情的,并熏染
学好化学、用好
化学有着积极
的作用
八、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二、灭火的方法:
1、要有可燃物; 1、隔离可燃物;
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 2、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九、课堂评价
本节课有如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
1、创设情境,以魔术引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思维的碰撞。
2、实验探究的设计,小组分组实验,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
关注学生学
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显示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十、教学反思
1、实验改进
除了我预设的问题,学生也有一些额外的小的“意外”—“白磷为什么保存在水中?”、“水能降低温度”“那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会燃烧吗?”“会”结果白磷并没有燃烧,实验现象与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即能分析出“隔绝氧气”。
并且由这个问题就巧妙地完成了预设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而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实验改进
实验改进后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实验对比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然后由白磷保存在水中理由的分析再将白磷放在水中,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最后在水中白磷上倒扣一个大试管,水中白磷燃烧,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水火交融
优点:没有产生白烟弥漫的现象,几乎没有污染。
可以尝试让学生分组实验小小遗憾:做的远的同学现象看的并不是很清楚。
(解决方案:分组实验)2、心中得意—滴水点灯
这个实验上课做的时候比平时效果要好,关键在于他们提供的酒精灯很久没有使用,灯芯干燥,滴一点水基本就可以引燃酒精灯,火苗很大。
水也能点灯,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也为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踊跃的配合和这个有着直接的联系。
并且这个引入与本节内容燃烧条件的探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反的思维、特殊的事例。
3、烧不坏的手帕—旧壶装新茶
这个实验我是先将手帕湿润,然后加入少量的酒精(湿了手帕),点燃后烧的不错,不过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课后了解),老师在开学时做过,学生知道燃烧的是酒精,从今天学习的知识—灭火的原理来进一步分析(1)为什么手帕没烧(2)为什么火最后灭了,一个是温度没有达到手帕的着火点,一个是没有可燃物了。
4、北京石景山商场失火两名消防员牺牲—视频
这个感染着在做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我在这里设计了—同学们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祝福。
小小遗憾在于语文功底没有做足,情感没有渲染到位,有待改进……
5、待改进的地方:火灾逃生的flash,我自己不是很喜欢这种动画,想弄一个
有真人的,学生了解的,待继续找寻……..
6、初二学生上这节课,设计实验还是很有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