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理综化学试卷分析
寿县一中高三化学组
高考理综化学部分是以化学新课程标准、全国新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命题基础的。
试题始终坚持“立足教材,稳中有变,注重创新”的原则,在全面考查考生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
2016年理科综合全国乙卷(化学部分)继续走“基础性、新颖性、探究性、开放性”的路线,全卷注重基础、试题突出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内容紧扣教材、许多题目源于教材,覆盖面广,注重原创,在试卷的长度、难度、计算量、填空的数量等方面注重导向性,而且给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反思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全卷没有偏题和怪题。
为了更好的为2017年的高考化学备考复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下面我们就2016年高考全国理综乙卷中化学题的考查内容、考查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的教学启示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选择题分析
(一)选择题考查内容
题号分
值考查内容
7 6化学与生活、化学常识。
涉及蛋白质的
变性及其鉴别方法,医用酒精的识别,
分食用油高温变质等问题
8 6
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和化学键等基础知识。
9 6
分
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涉及有机物的命名,同分异构体,加成反应,高分子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10 6
分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涉及分液、气体收集、气体净化和溶液配制等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11 6
分
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以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为分析目标,涉及电极反应、离子交换膜、pH及电子转移的计算等基础知识。
12 6
分
考查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
13 6
分
考查元素和无机框图题推断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重点考核了氢、碳、氧和氯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二)选择题考查特点分析
今年高考的选择题部分都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考查重点突出,题目的综合度加大,信息量多,涵盖的知识点多。
选择题突出以下两
原反应,又有关于共价键的分子结构的分析;第9题多方位考查有机基本概念,包括同分异构、反应类型、有机物类别等知识点;第13题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及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的考查。
3、突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
第10题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废水,是一种处理废水的同时可制得相应有用物质的一道综合性试题,起点高、落点低,考查同学们准确理解题意,综合运用电化学原理分析作答的一道试题。
第11题题干和三室式电渗析法装置图中隐含的电极反应和离子移动方向,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提取。
第12题中N点氨水的pH计算,需要使用氨水的电离度信息来完成;滴定过程所用的指示剂,需从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的知识信息中考虑。
选择题第13题元素推断,一改往年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来推断的风格,变为以元素组成的相关物质的性质为载体,框图变化为包装来推断元素,解答元素有关的结构和性质问题。
老师们认为,命题专家可谓煞费苦心,打造出选择题中一道令人耳目一新的压轴题。
此外,无机框图推断题在前些年的全国卷、海南卷中时有出现,如今又“重现江湖”。
试题设计新颖,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相结合,提高了试题的思维容量。
二、非选择题分析
题号分
值
考查内容
26 14 考查实验探究,涉及实验原理分析、气体收集、装置连接等。
27 15 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与探究,涉及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28 14 考查无机流程,涉及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题号分
值
考查内容
36 15 选修2:化学与技术化学知识
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的知识。
以软锰矿为原料生产高锰酸钾的工艺路线为分析内容,涉及物质分离方法及原理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滴定及有关的基本化学计算。
37 15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考查物质结构的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
涉及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δ键和π键,分子间作用力、电负性、空间构型、杂化轨道及晶胞结构与计算等。
38 15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分。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转化、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知识。
涉及有机物命名、结构简式、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判断。
1、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如第26题(1)(2)小题中对NH3的制取、净化的考查,所取素材简单明了具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追求问题有新意,侧重实验基础;仪器选择连接、操作的规范是考察主流,问题灵活多变。
试卷做到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验探究能力和化学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
2、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如27题(3)Ksp的简单计算, 28题(1)中NaClO2中Cl的化合价等均属于中学化学最基础的知识。
而27(2)平衡移动原理、28(4)(5)得失电子相等等均属于中学化学主干知识。
如果考生不能根据试题提供信息,对题中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发散联想,对所问就不能做到准确解答。
28题的工业流程题,均为历年常见题型,也是学生掌握较好的题型。
选修部分的题型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动,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考生平日复习中常见的。
主观题部分,28题(5)给出了“有效氯含量”的定义,要求计算
NaClO2的有效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计算,同时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注重综合分析的能力考查
从有关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考查学生吸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是本次考试的一大亮点。
如26(2)、27(2、3)、28(2、4)等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图像、图表等分析问题的的综合能力。
第28题中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需要学生能够阅读理解流程图,根据物质间的变化来分析和判断;亚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的计算,需要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其计算方法。
4、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今年的考题中,背景材料现实化、化学知识实用化,多数题目中的背景材料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了化学知识回归生活,指导生产的学科实用价值。
第26题以利用氨气的还原性将NOx还原为无毒物质N2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实验基础和探究能力,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考题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往脱离化学学科本义、人为设置浪费考生考试时间的所谓化学情境的题风。
体现了命题人在新常态下求真务实、举重若轻、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气度。
三、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要重视基础知识
一要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
高考的重点始终围绕着高中化学中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学科内涵和本义,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
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一些最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上。
二要在复习过程中重视知识网络的形成。
通过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能够做到准确提取、灵活应用。
三要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
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在深刻理解和有效应用上下功夫。
2、要重视应用能力
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历年的高考热点始终是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型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而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落实到位,对学科思想的透彻理解和学科方法灵活应用更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3、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冷静才能出高分。
很多学生在高考时,心理素质差,把本来掌握
的知识在考试时不能正常发挥出来。
或者是看到熟悉的题目,就粗心大意不仔细审题而导致丢分。
故复习时,加强心理辅导的同时,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高考取得高分的关键。
4、要重视试题的精选
高三年级,学生的时间紧、时间短、任务重。
若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会弄得疲惫不堪,苦不堪言,最后收效甚微。
故教学要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重点突出。
精选试题,针对性练习。
如增加有机推断、化学平衡、化学计算如盖斯定律、原电池、电解池等相关问题的训练。
突破化学反应原理、化工流程专题。
5、要重视基本实验
化学实验题是理综考试必考试题,而实验题也学生最头疼的试题。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
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我们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
6、要重视反思能力的培养
新的高考越来越突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反思、归纳、整理的习惯培养,要使他(她)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要力求做到触类旁通。
使其
所学知识得到升华,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和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