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所谓的能力问题-全都是态度问题
所谓的能力问题, 全都是态度问题
现居北京,五岁女孩的妈妈,七年麦肯锡咨询,三年互联网运营,目前创业 中。天秤座 AB 型血的纠结星人,主写职场与情场的选择题。
1、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 2、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 3、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 4、有态度的人,细水长流 5、有态度的人,保持正念
如何做一个“有态度”的人? 如何变他人人脉为自己人脉?
3、有态度的人,尽力而为
两年多前,我在前一家创业公司,CEO 提出在陆家嘴地区投放广告。 我们选择了某个地铁站厅的广告位,速度签约了。
飞去上海,供应商陪着到现场一看,团队里一个 90 后当场脸色难看。
我悄悄问他,“你是否觉得不行?”
那是比较早的地铁线,站厅较为陈旧昏暗,效果比远程看图片差不少。 站厅里乘客行色匆匆,所选区域的视觉冲击力不够。同时投放不同形 状的灯箱和立柱,又增加了创意的难度和制作成本。
我忽然听到他问道,“如果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 承诺利息 10%,你会考虑投资吗?”
说句实话,我设计的这个互动,真没啥了不起。我欣赏这个年轻的 同事,因为他见到一个可能有点效果的方法,就去留心,然后有机 会就去试用。
职场上能力比较强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留意“别人是怎 么做的,什么方法能帮我做得更好”。
然而,我这个 CMO 天性犹豫,掂量着档期已定,这时候修改,不知道 是否能行。
90 后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改!我去说!可以商量的!来得及!” 所幸供应商很配合,帮助我们做出了调整。
后来我把此事写进给 90 后的推荐信,他拿下了 Kellogg、Berkeley、 LBS等若干名校 offer。
实话说,买陆家嘴地区广告是 CEO 的主意,签约这个区域是这个 90 后好几层老板们的决定;事后没人能判定投放原来的位置一定不好;他 早就说好两年后申请出国,也没打算跟这家公司生死到老。
他们的雷达始终开着——留意前沿趋势,琢磨前人经验,敏感更优 方式。就好像少年时那些学霸,总关心别的学霸用什么参考书、做 什么题库一样。
职场上的技能,包罗万象,动态发展,并没有一本“工具大 全”可以让你读完一劳永逸。怎么写清邮件、怎么有效开会、 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活跃气氛……放眼望去,是日常中许多人 在给你示范。
1、有态度的人,雷达开着
离开麦肯锡后,我做营销。有次内部培训,分享理财用户洞察,我问大 家,“如果有个理财产品,银行承诺回报率 8%,你考不考虑?”
座中多数人会回答“考虑”,因为银行背书给人感觉风险极低,而收益 率高过一般同等风险等级产品。
然后,我又会问,“还有个理财公司,是我表哥他同学开的,承诺回报 率 10%,你考不考虑?”回答是:“不考虑。”
有能力的人,对未知的世界,有“我可以”的态度。
感谢互联网看帮助文件,可以边试边学……
这世界上肯定有挑战智商极限与情商高度的事儿,但阻挡我们的, 往往是“这没意思,这很难吧,我不行吧,以后再说”的状态。
是否能够自己动手、探索新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走得多远, 变得多强,过得多好。
“那 12% 呢?”“不考虑。”
“那 15% 呢?”“更不敢考虑了!”
因为,你表哥的同学是谁啊,不太敢相信。
这就是个简单的问答,让参与者代入用户角色,感受一下对风险与收益 的权衡。这能让培训气氛稍微互动一些。培训嘛,互动一点没那么枯燥。
不久后,我们团队有个小哥们去给人培训,我忙,没参与准备,培 训时我电话接入旁听。
这一本本打开的书,看我们是否愿意去阅读、去琢磨、去 实践。是在点滴中,我们慢慢地武装自己,变得更高效。
2、有态度的人,擅长自学
每个幼童的妈妈,大约都讨论过孩子吃饭的习惯问题,会有些孩子需要 大人满世界追着喂。
当我们成年后,职场上也有“等投喂”和“自己吃”的大人。前者需要 一点推动,后者自己买菜、自己点菜、自己搜索菜谱学做菜。
职场上有句话,“TA 这是能力问题,工作态度还是好的”。
通常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能力问题”似乎就比较容易得到谅解。
我承认,时代、机缘、天赋、性格、出身、早年教育,等等这些我们 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关系重大,或许将我们的个人“能力”划定在 某个范围内。
譬如,身为帝都一个普通的职场妈妈,我觉得自己大概率不能为人类 飞向火星做出直接贡献了,也不能参加奥运会了。我也不敢拍胸脯保 证自己现在创业能赚大钱或者改变世界。
是我打乱了他职业生涯的节奏,我挺不好意思,就卖力用自己的人脉 帮他找机会,最终结果也挺理想。这事儿照理就翻篇儿了。
去新工作报到那一天,他发消息给我,“我今天去 XX 上班,我小窗 感谢了你帮忙建立机会的所有朋友,真心谢谢!”同时给我发了对别 人表示感谢的聊天记录截屏。
也就是说,改位置,他只是给自己“找麻烦”罢了。
只是,优秀的人,有最强的渴望,要把事情做好。并因为此,他们独立 思考、反思判断、提出建议、积极推动。
漫漫职场路上,有那种“既然做了,就要做好”的劲头,才有机会去承 担更大责任,赢得更多的胜利。
4、有态度的人,细水长流
去年,我忽悠一个电商行业的前同事来我们创业公司做消费金融。干 了半年,这哥们觉得自己还是喜欢“消费”,不感冒“金融”,决定 重返零售行业。
我们营销团队有个女孩是“内容运营”,俗称“小编”。她写作流畅, 排版精美,但从来不怎么用 Office 软件。直到有一天,某个项目熬夜赶 工一个 PPT,拉她也来帮忙。
我听到项目经理跟她说,“这些图用 PPT 画行吗的 PPT 很专业(当然与她的写作与设计底子有关),只有 一张图她不会用 PPT 画,用 Photoshop 先做出来,问大家这样行不行。
然而,个人选择的力量,依然是太被唱衰了。
在我们此刻能力的边界,与全然无法突破的极限之间,依然有广阔的、 不确定的空间。
我想分享几个身边小伙伴的故事,讲讲为何“能力”由“态度”决 定——
过去的态度,决定了现在的能力;现在的态度,决定了未来的能力。
因为“态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边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