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申请报告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XXXXXXXXXX二○一一年十月目录1 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研究结论 3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5 2.1项目背景 5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3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12 3.1需求分析123.2建设内容及规模194 项目建设条件234.1项目选址234.2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23 4.3自然条件234.4供水、供电及交通条件25 4.5防洪254.6 建筑材料255 项目建设方案265.1总平面布置265.2建筑与结构275.3景观环境和绿化275.4供配电及弱电系统 285.5给排水及消防305.6暖通及空调316 环境保护336.1环境现状336.2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346.3综合治理及措施347 节能 357.1电气节能措施357.2节水措施358 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计划36 8.1项目实施计划368.2工程招标计划369 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配置379.1组织机构379.2人员来源379.3人员培训3710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3810.1投资估算 3810.2资金来源 3911 社会评价4012 结论和建议4112.1结论4110.2建议421 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1.1.2XXXXXX人民政府1.1.3建设地点XXXXXX居委会。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
(2)资质等级:(3)资质证书编号:工咨(4)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5研究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 号;(3)《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 号;(4)《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97 号;(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6)《“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7)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2011〕19 号);(8)《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9)《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1―2015年》;(10)《住宅设计规范》;(11)《老年人住宅设计规范》;(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17)《住宅建筑设计标准》;(18)《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19)《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场设置标准》;(2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2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3)项目建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1.1.6研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行业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社会需求、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及公用工程、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
1.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建筑面积m2 1258.62建筑面积m2 403.8 总建筑面积m2 1200 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用地面积m2 378.82. 绿地率道路广场面积m2 476 1.2研究结论我国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方向建立完善。
社区照料为依托。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结成的生活共同体,对于满足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情感心理需求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长期的实践中,发达国家趋向以社区照料取代大规模的机构养老。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区照料功能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一是将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场所、设施建在社区,贴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们走出家门,走人社区,接受日间照料和健康指导等服务,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包括文体娱乐、老年互助服务等;二是为不能或不愿出门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门提供保洁、送饭、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护理,设立家庭病床开展治疗、康复等服务,建立定期或不定期问候制度,提供紧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务,使社区成为居家养老的支撑基础。
XXXXXX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 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全国推进了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原有的养老服务模式在不断变革中求生存,同时,各种新的养老服务形式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别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要在城市社区基本建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专门用语被明确提出来,并把它表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
养老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居家养老,一类是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在打破传统的仅由子女、亲戚照顾老人或老人自理的固有模式,引入了社区福利服务的新形式。
以家庭为依托,以社区化、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既满足了老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的需求,又实现了由社区提供帮助以及各种服务,是一种较为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的新发展。
XXX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 138万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23万,占总人口17%。
80岁以上人口近4万。
据预测,到2030年,XXX老龄化率将达到30%。
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008年,XXX被XXX民政局确定为XXX农村居家养老试点单位,选择杨柳村和金江社区作为试点。
在省、市老龄和民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试点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先行先试、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推广”为工作思路,以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需求、保障高龄特困老人基本服务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促进和谐XXX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的新形式。
起到了示范作用,获得了群众好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增加了5个试点单位。
2010年,全市再新增5个村居共12个村居作为市级试点,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并不断对服务站的设施进行了完善,如南山村投资30余万元兴建了老年健身活动中心,开设了图书阅览室,为老年人娱乐提供了场所和平台,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金江社区8个小区都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
XXX将借助省、市创建农村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平台,重点做好等7个乡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
XXX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各试点村(社区)坚持以服务老年人为目标,根据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淳口镇杨柳村:组建了一支由村内妇女组成的专职养老护理员队伍,和一支由邻居组成的邻里互助队伍,提供就餐、清洗、医疗、保健、娱乐、学习等多元化服务。
并且充分利用村内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扶持、援助等方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定期为居家老人提供贴心、优质的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并极大增强了集体间的凝聚力。
同时大胆创新服务形式,居家养老服务站承接了老年人寿宴等酒席服务,拓展了服务站的功能,服务站每年的收入达到了近4万元。
这样,既为老年人提供了方便服务,又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自我运作的能力。
社区:根据农村居住分散的特定条件,8个小区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点,成立了有100余人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对20多位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定期走访慰问,了解老人所需,并送去现金和物品,为不能自理的服务对象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建立了老年腰鼓队,经常开展文体活动。
村:确定了8位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安排8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照顾,定期上门服务;组织全村四百多名老年人到医院进行体检;组建了老年人活动室,开办了远程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村:安排志愿者为服务对象按需提供上门服务,组织志愿者捐款活动,组织了老年人体检,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
溪江乡浆田村:设立了居家养老义务服务队,走访慰问了高龄体弱老人,组织在校学生、志愿者和居家养老服务队,不定期上门照顾年老孤寡病残的老年人。
村:除了对生活困难服务对象进行帮扶和服务外,还注意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组建了一支中老年军鼓队和中老年舞狮队,农家书屋向老人开放,丰富了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沙市镇东门村:兴建了一个包括老年活动中心在内的农民公园,对困难老人定期走访。
XXXXXX位于XXX东部中心地带,距市中心28公里,公路贯穿其中,交通便利。
该镇辖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31112人。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300多人。
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301公顷,山林8850公顷。
系XXX十大工业园区、省级开发区、农业部乡镇企业科技示范园、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XXX精品园所在地,是XXX“十大魅力”乡镇、XXX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镇、新区核心镇。
该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为40%,且存有部分原始次森林,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知有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共118处,主要矿产有菊花石、煤、钨、锡、锌、铁、磷等。
旅游资源丰富,8大类22项亚类资源完美。
潘溪风景区山青、水秀、石奇,素有“湘东小桂林“之称。
人文文化,历史积淀厚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乡。
并有着浓郁的孝文化、花炮文化和美食文化,如闻名遐尔的四大佛教祖庭之一的大光寺等。
是该镇工业的主导产品,园从立园开始,园区始终坚持招商引资,兴园强镇的目标,立园以来共引进外资项目31个,引资额为2.8亿元。
目前为止,园区共有企业73家,其中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9家、烟花原材料生产企业18家、竹木加工企业5家、机械制造加工企业5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其它企业12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家、省外来投资企业18家、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过3000万企业9家、税收过1000万企业1家、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家、获省级名牌企业5家、在国外设立经营公司企业1家。
集镇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目前,集镇建成区达3.2平方公里,形成了三纵四横的发展骨架,入驻了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等15家单位;聚集了新泰大酒店等400多家商家;打造了电力开关站、汽车站等地标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