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练习第1章消化[001] 消化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自动节律性主要依赖于()。
A. 交感神经的支配B. 副交感神经的支配C. 壁内神经丛的作用D. 平滑肌本身的特性E. 食物消化产物的刺激作用[002] 对脂肪、蛋白质消化作用最强的消化液是()。
A. 唾液B. 胃液C. 胆汁D. 胰液E. 小肠液[003] 胆汁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胰蛋白酶原B. 促进淀粉水解C.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D. 中和胃液E. 杀灭细菌[004] 胆汁中参与消化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 胆色素B. 胆酸盐C. 胆固醇D. 脂肪酸[005] 下列关于大肠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储存食物残渣,形成粪便B. 大肠有保护粘膜、润滑粪便的作用C. 大肠内的细菌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D. 进食后往往可发生集团蠕动E. 大肠液中的消化酶对消化起重要作用[006]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离子基础是()。
A. K+ 内流B. Na+ 内流C. Ca2+ 内流D. Ca2+ 与K+ 内流E. K+ 与Na+ 内流[007] 下列属于胃泌素族激素的是()。
A. 促胰液素B. 抑胃肽C. 胆囊收缩素D. 血管活性肠肽E. 胰高血糖素[008] 下列哪项pH值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活动最适宜()。
A. 2.0~3.0B. 4.0~5.0C. 6.0~7.0D. 8.0~9.0E. 12.0~13.0[009] 下列关于唾液的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 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使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B. 唾液可清除口腔中的残余食物C. 唾液可冲淡、中和、清除进入口腔的有害物质D. 唾液可使蛋白质初步分解E. 唾液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010] 刺激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可引起唾液分泌()。
A. 量少、固体成分少的唾液B. 量多、固体成分少的唾液C. 量少、固体成分多的唾液D. 量多、固体成分多的唾液E. 唾液量不变[011] 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 Cl-B. Na+C. K+D. HClE. 内因子[012] 下列关于胃酸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能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所需的酸性环境B. 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解C. 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D. 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E. 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促进胰液、肠液、胆汁的分泌[013] 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下列哪一途径实现的()。
A. 交感神经B. 迷走神经C. 壁内神经丛D. 抑胃肽E. 促胰液素[014] 下列哪种激素与促胰液素属于同一族()。
A. 胃泌素B. 胆囊收缩素C. 胰岛素D. 肾上腺素E. 胰高血糖素[015] 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 盐酸B. 肠激活酶C. 胰蛋白酶原本身D. 组织液E. 糜蛋白酶[016]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因素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为()。
A.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B. 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C. 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D. 盐酸、脂肪酸、蛋白质分解产物E. 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酸[017] 下列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B. 胆汁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C. 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D. 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E. 胆汁在十二指肠可中和一部分胃酸[018] 胃肠内容物通过消化道时,在下列哪一部分停留时间最长()。
A. 胃B. 空肠C. 回肠D. 结肠E. 直肠[019] 胃运动的起点位于()。
A. 胃大弯中部B. 胃大弯上部C. 胃底部D. 胃幽门部E. 胃小弯[020] 糖、脂肪及蛋白质在胃排空的速度由快至慢的排列顺序是()。
A. 糖类、蛋白质、脂肪B. 蛋白质、脂肪、糖类C. 脂肪、糖类、蛋白质D. 蛋白质、糖类、脂肪E. 糖类、脂肪、蛋白质[021] 水分及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 十二指肠B. 胃C. 小肠D. 大肠E. 食管及胃[022]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被吸收的部位是()。
A. 十二指肠B. 空肠及回肠C. 十二指肠及空肠D. 十二指肠及回肠E. 回肠[023] 肠胃反射可()。
A. 促进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B. 抑制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C. 促进胃排空、促进胃酸分泌D. 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E. 以上都不是[024] 大肠内的细菌可利用肠内物质合成下列哪种维生素()。
A. 维生素AB. 维生素DC. 维生素ED. 维生素KE. 叶酸[025] 下列有关脂肪消化和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胆盐能使脂肪水解B. 胆汁中含有脂肪酶,因而能分解脂肪C. 小肠内的脂肪小滴就是乳糜微粒D. 脂肪分解产物被吸收入肠上皮细胞后,重新合成中性脂肪E. 大部分胆盐在十二指肠内吸收[026] 小肠对糖的选择性吸收,表现在各种单糖吸收速度不同,吸收最快的是()。
A. 果糖B. 甘露醇C. 半乳糖D. 木糖E. 核糖[027] 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引起大量胰液分泌的主要机制是()。
A. 小肠粘膜释放胃泌素B. 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C. 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D. 迷走神经兴奋E. 交感神经兴奋[028] 分泌胃泌素的细胞是()。
A. D细胞B. G细胞C. S细胞D. L细胞E. 嗜铬细胞[029] 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
A. 主细胞B. 壁细胞C. 粘液细胞D. 胃幽门粘膜G细胞E. 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030] 胃粘膜屏障的作用一般是指()。
A. 防止H+由胃腔侵入粘膜B. 防止胃蛋白酶消化胃粘膜C. 防止Ca2+从粘膜向胃肠弥散D. 防止Cl-由胃腔侵入粘膜E. 以上都不是[031] 引起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分泌的最强因素是()。
A. 蛋白质分解产物B. 盐酸C. 脂酸钠D. 脂肪E. 糖类[032] 胃泌素的主要作用是()。
A. 促进胃酸分泌B. 刺激胰液中碳酸氢盐分泌C. 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D. 促进胆汁分泌E. 促进胃蛋白酶分泌[033] 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作用是()。
A. 促进胃酸分泌B. 刺激胰液中碳酸氢盐分泌C. 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D. 促进胆汁分泌E. 促进胃蛋白酶分泌[034] 下列关于胃排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B. 胃排空是连续进行的C. 胃排空决定于幽门两侧的压力差D. 胃排空受十二指肠内容物pH值的影响E. 混合食物需4~6小时方可完全排空[035] 在消化道中,不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是()。
A. 胃蛋白酶B. 胰蛋白酶C. 二肽酶D. 羧基肽酶E. 肠激活酶[036] 下述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是()。
A. 胃液B. 胰液C. 小肠液D. 唾液E. 胆汁[037] 刺激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影响是()。
A.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抑制B.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增强C. 胃肠运动抑制,分泌抑制D. 胃肠运动抑制,分泌增强E. 胃肠运动增强,分泌无明显变化[038] 胰液中含有的无机物中,含量最高的是()。
A. Cl-B. HCO-C. Na+D. K+E. Ca2+[039] 能促进铁吸收的是()。
A. 维生素CB. 维生素DC. 内因子D. Na+E. 维生素A第1章消化[001] D [002] D [003] C[004] B [005] E [006] C[007] C [008] C [009] D [010] B [011] D [012] D [013] B [014] E[015] B[016] C [017] D [018] D [019] B [020] A [021] C [022] C [023] D[024] D[025] D [026] C [027] B [028] B [029] B[030] A [031] A [032] A [033] C [034] B [035] E [036] B[037] C [038] B [039] A第2章呼吸[001] 呼吸是指()。
A. 呼气和吸气之和B. 气体进入肺的过程C.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D.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E. 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002] 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 潮气量B. 肺活量C. 肺通气量D. 肺泡通气量E. 时间肺活量[003]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 物理溶解B.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C. 形成碳酸氢盐D. 和水结合形成碳酸E. 形成CO血红蛋白[004] 基本呼吸中枢位于()A. 脊髓B. 延髓C. 脑桥D. 下丘脑E. 大脑皮层[005] 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刺激()。
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B. 延髓呼吸中枢C. 延髓化学感受器D. 脑桥长吸中枢E.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006] 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 肺的舒缩运动B. 肺的弹性回缩C. 呼吸肌的舒缩活动D. 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E. 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007] 胸膜腔内压是由哪个因素形成的()。
A.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 大气压+跨肺压C. 大气压-肺回缩力D. 大气压+肺回缩力E. 肺内压+跨胸腔压[008]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 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B. 使肺的顺应性增加C. 由肺泡Ⅰ型细胞分泌D. 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E. 覆盖在肺泡内层液泡与肺泡上皮之间[009] 肺总容量等于()。
A. 潮气量+肺活量B. 潮气量+机能余气量C. 肺活量+机能余气量D. 余气量+肺活量E. 余气量+补吸气量[010] 评价肺通气功能,下列哪个指标较好()。
A. 潮气量B. 机能余气量C. 肺活量D. 时间肺活量E. 补吸气量[011] 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A. 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B. 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C. 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D.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E. 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012] 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和饱和度主要取决于()。
A. 血液的pH值B. 红细胞中2,3-二磷酸甘油酸的浓度C. 血液温度D. O2分压E. CO2分压[013] 下列哪种情况使氧离曲线右移()。
A. CO2张力增高B. CO2张力降低C. pH值升高D. 温度降低E. N2张力增高[014] 延髓呼吸神经元主要分布在()。
A. 迷走神经背核和孤束背核B. 下橄榄核背内侧和中缝核C. 孤束核腹外侧区和疑核D. 网状结构背侧部E. 网状结构腹侧部[015]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A. 呼吸频率加快B. 呼吸幅度减小C. 吸气时相缩短D. 血液CO2张力暂时升高E. 以上都不对[016] 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