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库发布时间:2013-10-25绪论1.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
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遵循的根本原则,可以从价值层面为深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提供根本价值遵循,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先进的、根本的价值导向和理想信念,提供明确稳定的价值依据和评判标准。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局长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要求,对于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方向3.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它一方面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在大学“做什么人”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
理想信念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理想信念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我们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
2.大学生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
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才能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大学生应该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不是互相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
在两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炼和升华。
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许许多多个人理想的的基础上的,是个人理想的凝炼和升华。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唯心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
它能指导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方面的理想信念。
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通过为实现社会共同理想而奋斗来实现个人理想,才是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第二章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有哪些?要点: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人们的褒奖和敬仰。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热爱祖国首先表现为对于祖国这块国土的热爱;表现为人们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
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思想付诸实际行动。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民族团结和睦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坚决反对一切分裂活动,不断提高国防和军事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册,每一页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灿烂光辉。
抗击侵略、保卫国土,是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
要把保卫国防和国家安全,作为爱国主义实践的基本内容。
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
二、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要点: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要自足生活实际,坚持从自身做起,尊重各民族同胞的民族感情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3.维护祖国统一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4.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增强国防观念有重要意义5.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三、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要点:(以下须展开论述)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第三章一、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点:1.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2. 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和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二、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要点: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人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的征服与被征服、掠夺与被掠夺关系。
如果自然资源被耗尽、自然环境被严重恶化,最终受害的是我们人类自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具有双重性。
3.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人关系,与自然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我们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要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适度原则,即人要从自然界取得资源,但索取要适度,要使资源能够长久甚至永续使用;二是保护原则,即要使用与保护并重,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三是节约原则,即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不掠夺和浪费资源。
三、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是什么?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我们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材料分析题:博迪是法国的一名记者,1995年因突发心脏病,导致四肢瘫痪,在全身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但他还是决心构思自己的作品并出版它。
于是出版商便派了一个叫门迪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
因为博迪只会眨眼睛,所以只能通过眼来沟通,门迪常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用眨眼来选择,眨一次表示正确,眨两次则表示字母不对。
刚开始合作时,他们每天用6小时默录词语,一天只能录一页,后来慢慢加到了3页,几个月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150页的著作《潜水衣与蝴蝶》,这本书很快在法国引起了轰动。
思考并回答:什么是人生态度?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面对逆境,不能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要敢于面对各种挫折与困难,客观冷静分析其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锻炼自己抗挫能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面对顺境,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摒弃麻痹心理,用积极的心态和各种有利的条件,争取更快成长,顺势成才。
力争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章1、简述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
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第三、讲求谦让礼让,强调克骄防矜;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