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就业材料的用途、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方法、关于改派缓派和后续派遣

就业材料的用途、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方法、关于改派缓派和后续派遣

就业材料的用途
1、毕业生推荐表:表明毕业生身份和基本情况。

各系老师必须根据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的有关规定组织毕业生统一填写。

推荐表中的学校评语一栏由系负责老师填写,可尽早准备。

系应根据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以写实的方式对每个毕业生从思想、学习、工作、纪律、能力等方面给予恰当、正确的评述,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又要适度提及其不足,既不要夸大优点又不要以希望代缺点,要克服“千人一面”的现象。

着重突出每个毕业生的以下几方面: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技能、特长、爱好、工作和所能胜任的工作等。

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毕业生,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推荐表盖有我院就业指导中心公章,如欲到上海等地就业,属于挂靠苏大的毕业生还需盖苏大就业指导中心的公章。

2、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按照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及规定,在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毕业生愿意去用人单位就业的,并经用人单位所在地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人事局人才市场或教育局)同意接收的一种就业合同,学校根据就业协议制订就业方案,根据就业方案确定就业报到证去向,保卫处根据就业方案开“户口迁移证”。

就业协议书一式四份,签好的协议书一份给用人单位,一份毕业生本人留存,一份交系(再由系统一交就业指导中心),一份给人才市场或教育局。

协议书具有复写纸功能,小心保存。

3、备案表:分为上下联,上联是登记部门联,签好后交系(由系统一交就业指导中心)。

下联是审核备案部门联,签好后交人才市场或教育局。

该材料与协议书配套使用。

4、毕业生登记表:由学生处管理部门下发,按规定填写。

最后归入学生档案。

5、就业报到证:报到证是毕业生到派往地就业单位或生源地人才市场、教育局报到的凭证。

报到后由接收单位所在地人事代理部门存档。

同时报到证又是区别不同性质、不同类别毕业生的依据。

毕业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持《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才市场、教育局或者生源地人才市场、教育局
报到(具体到哪里报到,要视毕业生的派遣情况而定),工龄从报到之日起计算。

报到证分上下两联,上联为毕业生就业报到时使用,下联存毕业生档案。

报到证由省教育厅统一打印,毕业生在去单位或人才市场、教育局报到前,务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遗失后处理办法:凡是开给报到证的毕业生,其档案材料中有一份毕业生就业通知书(报到证下联),毕业生可通过组织查阅本人档案,则可证明已由省级就业部门开出报到证,并查实报到证去向。

如要求补办的,一是需到派往地登报遗失证明;二是把登报遗失证明材料交校就业部门;三是由校就业部门查核后到省发证部门补办。

交正式完备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其协议书可以作为派遣的依据,可以根据协议书上的信息制订就业方案,即报到证去向;未交正式完备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师范毕业生必须根据各大市教育局的规定确定报到证去向,非师范毕业生原则上将报到证开回生源地人才市场,缓派、不分、升学、出国、专转本、退学、休学的毕业生不开报到证.
2
就业协议书的签订方法和注意事项
就业协议书盖章顺序:1、毕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在下发协议书以前统一盖好章;2、用人单位公章;3、用人单位的主管单位公章(一般的企业单位没有主管单位就无需该章);4、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才市场或教育局公章。

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条款及内容:1、自身信息应如实填写;2、用人单位信息一定要让用人单位填写详细,以便学校就业部门核对并列入就业方案;3、备注部分有关考研情况应与用人单位提前沟通,并取得对方谅解,必须要诚实守信,不能有欺骗行为;4、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应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工作地点、工作期限、工作岗位、工种、培训机会、违约金、“五金一险福利”、薪酬等(应注意了解单位提供的薪酬是否扣除“五金一险”后的税后收入),这些条款宜在就业协议书中标明,万一今后产生劳动纠纷,这些都是劳动争议的判定依据;5、除协议书规定内容外,双方如有其他约定事项可在协议附加条款中加以补充确定,口头承诺无效。

解除协议手续:一是自然解除,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协议上达成补充书面条款,如考上研究生,协议解除。

既不属违约,也不需承担任何责任。

二是协商解除,对于不属于协议条款中明确的或条款中明确的情形未出现,那么不能单方解除,需双方协商解除。

解除手续应由下而上办理,即:协议上盖章的部门应由下而上(由单位至政府部门)出具同意解除的证明并盖章.
改派
改派是指毕业生的派遣手续已全部办理,报到证已开出后,毕业生要求变更就业单位或派往地。

由于毕业生的派遣手续已办理,改派涉及到许多手续必须重新办理,而且还涉及到原用人单位的利益,涉及到地方人事部门对录用人才的政策规定。

当然也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作为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必须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否则不仅影响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还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所以,改派必须办理完备的手续。

在生源地范围内改派,不需要经过学校,直接由生源地人事部门办理手续。

改派到生源地以外就业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改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调整:在某些地区间改派,如常熟与昆山、张家港、吴江、太仓、江阴等地,只需与当地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协商,在报到证上注明同意改派并加盖公章,即可作为新的报到证使用,档案由地方直接移交,不需要经过学校。

另一种是报到证重开:如改派地要求必须重新开报到证,则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回学校办理有关手续。

1、出具原用人单位解除协议的证明以及原派往地政府人事部门同意改派的证明。

2、出具新接收地用人单位、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录用的证明或就业协议。

3、将原就业报到证退回学校。

由校就业部门根据材料重新到省教育厅办理派遣手续。

档案处理:由毕业生本人持新接收地调档函至原档案所在地调档。

户口处理:见前“户口、组织关系迁移”。

4
缓派及后续派遣
缓派是指在集中派遣前,毕业生尚未落实就业单位,不想回生源地就业要求暂不办理派遣手续,将户口、档案仍留在学校的一种做法。

缓派有利与弊,不要盲目性。

缓派的手续和程序:毕业生本人递交缓派申请书,与校签订“未就业毕业生缓派协议书”,缓派协议书上需盖系和校就业部门公章,缓派协议一式三份,毕业生、系、校就业部门各执1份;将签订的就业协议书交给学校,学校据此办理相关手续;缓派时间可申请半年、一年、一年半,最长为毕业两年后的年底,从毕业当年度8月至毕业后两年年底内办理缓派毕业生后续派遣手续,基本上每月办理一次。

超过缓派期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缓派毕业生,学校将其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后续派遣是指对缓派毕业生的派遣,在缓派期间,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签订完备就业协议书后,随时将就业材料交系或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于每月10日左右到省教育厅办理就业报到证,毕业生于每月12日凭证件直接到就业指导中心领取报到证。

户口迁移证由毕业生本人到保卫处办理。

毕业生档案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转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