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本节课将为今后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以及三位数乘两
位数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知识点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重点,在全册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思路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每一步笔算的算理。

4、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PPT)、每一小组一张卡片
二、说教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小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通过和学生谈话,想带学生去逛书店的方式导入,老师并提出想去书店,先来做几道题。

设计的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谈话方式引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也能缓解学生紧张的心态。

复习题的设计意图:复习我们以前学过且本节课要用的知识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学生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

14×12=
没有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因此引入用点子图。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合作讨论算出小圆点的个数,也就是书的本数。

设计意图:把求积转化成小圆点的个数,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学生列出的算式
14×2=28
14×10=140
28+140=168
尝试让学生写出两个乘法算式的竖式,并把两个乘法竖式合并成一个乘法竖式。

1 4
× 2 1 4
2 8 × 1 2
1 4 1 4 0
× 1 0 1 6 8
1 4 0
老师解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书写格式以及笔算算理。

3、总结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把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首先让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就是将其分解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整十数进行计算,让学生理解其书写格式以及笔算算理。

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精讲多练,点拨矫正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识,加深学生对笔算算理的理解。

(四)拓展生成,达标反馈
设计意图:练习循序渐进,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