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在认知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加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
关键詞:水资源管理;水权;水价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6位。
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排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夏季水多,冬季水少。
全国670个大中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个。
总体来看,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等组分的含量普遍升高。
水资源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利益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并不算少。
但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却不理想,无论是农业用水或工业用水,都存在很大浪费。
在某些地区,一方面供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十分浪费。
这表明,我国水资源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2 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
水资源的国家级管理体制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未建立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第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系。
2.3 忽视了节水方针的实施
我国用水量在逐年迅速增长。
全国用水量达到4700亿m3,尤以大城市用水量增加最为剧烈。
2020年将达到6500亿m3,这种用水的迅速增加,使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用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
3.水资源管理对策
3.1 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各地水资源综合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规划水利建设项目,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是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稳定发展原则,即合理确定水资源配置次序,确保当地经济秩序稳定,社会全面发展。
三是“以水定产”的原则,在满足现有居民用水、工矿企业用水。
并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以可供水量确定区域内经济发展规划。
四是节约用水的原则,尽可能不开发新的水源。
3.2 制定用水定额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我国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定额体系,用水管理缺乏量化的标准和基础,导致用水无节制、管理没标准、分配无原则的现象普遍存在。
制定用水定额可以在强化政府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检查职能的基础上,以定额管水,从而控制每一个用水单元的消耗水量,以达到节水的目的,并在宏观上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3.3 取水许可制度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取水许可制度是国家为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使其通过可持续开发和管理,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完善取水许可制度应着重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有法律意识,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是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或政府)依法对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实行监管的重要手段。
二是要研究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现有管理体制,加大管理力度。
在总量上管住,再利用市场经济配置资源,追求效益最大化。
三是完善执法监督,进一步明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制定各级部门的取水许可执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
四是加大投入,用先进技术、先进手段管理水资源,努力做到计量精度准,检测手段强、标准高。
3.4 强价格管理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杠杆
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让水价真正全面地反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才能把有限的水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和效率最高的环节,从而实现水资源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建立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机制,很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
一是改革供水管理体制,加强水费计收和管理力度。
二是按原标准制定的定额管理,推进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综合水价,对供水水源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工程推行丰枯季水价或季节浮动水价。
对各类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定额内用水,按价计费;低于定额,降价计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控制,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结语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的束缚,使得人们对水资源和水资源管理内涵的认识很难统一。
但对水资源及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则逐步提高。
部门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以及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冲突已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加强流域内用水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由政府、水企业和水消费者三方参与制定水价;
加快民间的投资和融资力度,有利于促进水市场建立和发育。
参考文献:
[1]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
[3]蔡守秋.论水权体系和水市场[J]中国法学,2001.
[4]张君.市场经济条件下地下水勘查开发管理机制研究[R]2001:18-19.
[5]李晶等.水权与水价[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256.
[6]胡鞍钢;王亚华.转型期水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J]经济参考研究,20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