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1、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高度自制能力的人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不仅从知识能力的角度,更重要的是从思想道德素质的角度去评价一个人。
如今媒体上登载的一些高知、身居高位的人触犯国纪国法屡见不鲜,深刻反映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严重缺陷。
仔细分析,这些人除了思想道德品质低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2、改变目前小学生自律能力弱化的现状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四二一”的结构,小学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优越性相当强,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以他们个人为中心,许多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坏毛病,自律能力明显弱化。
我们期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改变学生自律能力弱化的现状。
3、促进每位学生充分发展的举措
现代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我们的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都是以自律为基础的。
我们做这一课题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促进他们的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在学校开展自律能力的研究势在必行,尤其是在小学这一启蒙教育时期,可以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思路
1、关键概念的界定
所谓自律,就是指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包括学生自我要求、自我表扬、自我批评,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调控、要求、约束、激励和规范。
从其外延上来看,自律可以分为消极自律和积极自律。
消极自律是一种浅层次的自律,仅指个人在道德上做到约束自己,遵纪守法;积极自律,除了包含上述的内容外,还应达到率先垂范,做出榜样,乃至不断完善自我。
我们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就是积极自律,旨在从小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2、研究目标
①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②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能力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3、研究内容
①普查我校学生自律方面的现状,归类整理常见问题及原因
②探究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原则
③探究小学生自律能力的途径
④探究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有效方法
⑤研制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评价标准、操作要求
⑥探究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中的作用
⑦探究家长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中的作用
⑧探索小学生自律能力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4、研究对象
本校1—6年级的学生,以中高年级学生为主
5、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同类研究信息,借鉴先进经验,关注研究趋势,寻找新的突破点。
(2)调查研究法:向学生发问卷,开座谈会,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每一阶段学生、教师家长的成功经验,并推广运用。
(4)教育实验法:采取定量与定性、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在校内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增强可比性。
(5)个案研究法:对优等生、特长生、行为障碍生、困难生、不完全家庭子女等进行“由不同视角切入”的个案跟踪研究。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申报立项阶段(2001年11月——2002年3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阶段(2002年3月——2002年7月) 调查学生在自律方面的现状,存在问题,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写出
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初拟对策阶段(2002年9月——2003年6月)初步拟定对
策,探索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途径、方法与评价标准等。
第四阶段:完善对策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月) 经过研究形成培养自律能力与课堂教学、少先队活动、第二课堂活
动一体化的操作范式。
第五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04年2月——2004年6月) 总结提高,理论升华,结题表彰。
四、成果形成
1、研究报告
2、调查报告
3、论文汇编(操作范式、方法途径、理性思考等)
4、活动方案汇编
5、个案汇编(可选择上述精品,出一本《成果文集》)
6、音像资料
五、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1、课题研究组(略)
2、课题研究顾问:
宋宁:(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
朱世伟:(下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附子课题:
1、《小学生自律卡的设计与使用》(的研究)
2、在雏鹰活动中引导少先队员争获自律章
3、班集体与建设自律能力培养
4、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
5、学科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策略
6、小学生抗诱惑能力培养的策略
7、小学生自控能力培养的方法
8、引导小学生正确确定自律目标的探索
9、引导小学生学会自省
10、引导小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的研究
11、小学生自律能力的调查报告
12、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有益尝试
13、教师自律的潜在效应初探
14、他律、自律与自由的关系研究
15、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16、小学生自律能力评价标准的制定(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