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七-临界胶团浓度测定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名称临界胶团浓度测定
姓名王强学号20XX08030128专业班级环境1001实验日期20XX年11月14日成绩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cmc值。

2.掌握电导法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的方法。

3.了解表面活性剂的cmc测定的几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当溶液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将会发生缔合,形成胶团。

对于某指定的表面活性剂,其溶液开始形成胶团的最小浓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

2.电导法侧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cmc值,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
-1-1
小由电导g衡量,g=1/R=K·A/LK-溶液电导率,s·m;A/L-电导电极常数,m3.恒温下:∧m=K/c.
2-1-3
∧m-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s·mmol;c—电解质溶液的浓度mol·m∧m=∧-A·√c
∧-无限稀释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A-常数。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Dos-ⅡA型电导率仪DJs-Ⅰ型铂黑电导电极;78-Ⅰ型磁力加热搅拌器;烧杯(100ml)
-3
移液管(50ml)滴定管(25ml),十二烷基硫酸钠(0.020;
0.010;0.002mol·dm);电导水。

四、实验步骤
1.分别配置0.002mol/L、0.01mol/L十二烷基硫酸溶液各50ml.
2.取50ml0.002mol/L的溶液于烧杯中,测其电导率。

再向其中分别加入1ml,4ml,5ml,5ml,5ml的0.02mol/L十二烷基硫酸溶液,分别测其电导率。

3.再取50ml0.01mol/L的溶液于烧杯中,测电导率,再
向入分别加8ml,10ml,10ml,15ml的0.02mol/L十二烷基硫酸溶液,分别测其电导率。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1实验数据记录
表2实验数据记录
图1实验数据处理x轴为c浓度,Y轴为电导率K由图可知:cmc=0.0078
图2实验数据处理x轴为√c浓度,Y轴为电导率K
由图可知:cmc=0.0078
六、实验注意事项
1.电导电极上所镀的铂黑不可擦掉,否则电极常数将发生变化。

2.电极在冲洗后必须擦干,以保证溶液浓度的准确。

3.每次测量前,必须将仪器进行校正。

4.测量过程中,搅拌速度不可过快,以免损坏电极。

篇二:实验三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
实验三电导法测定临界胶团浓度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团浓度的意义。

2、掌握电导法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的方法,熟悉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团浓度的几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在溶
液的表面定向排列,在溶液中的浓度相对较低;当表面被表面活性剂分子占满后,即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表面活性剂离子或分子将会在溶液中发生缔合,形成胶团。

对于指定的表面活性剂,其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团的最小浓度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r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cmc)。

在临界胶团浓度时,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均发生突变,降低表面张力的性质或作用发生在cmc之前,而电导、去污力、增溶作用则在cmc后更为明显。

电导、去污力、增溶作用只有在浓度稍高于cmc时,才能充分体现。

因此,cmc是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中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随浓度变化的物理化学性质皆可用来测定cmc,常用的方法有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染料法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确定cmc值。

对于电解质溶液,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由电导L衡量。

A
l
??溶液电导率,s/mA
?电导电极常数,m?1lL??
一定温度下,强电解质稀溶液的电导率与其摩尔电导率的关系为:
?m?
?
c
?m?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s?m2?mol?1c?电解质溶液的浓度,mol/m3
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随其浓度而变。

在极稀的浓度范围内,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溶液浓度的成线性关系:
?m??m
?
?
?A?m?无限(:临界胶团浓度的测定实验报告)稀释时溶液的摩尔电导率A?常数
三、仪器和试剂
电导率仪1台,铂黑电导电极1支,磁力加热搅拌器1台,烧杯(100ml,干燥)2个,移液管(50ml)2支,滴定管(25ml,酸式)1支。

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so4na)溶液(0.020,0.010,0.002)mol/L,电导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