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课堂实录Microsoft Word 文档小班儿歌教学实录:手指歌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熟悉旋律和节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手会变***”。
2.能歌根据歌词内容作相应的动作。
3.随儿歌节奏和内容协调做动作。
活动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活动过程:一、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幼:手。
师:那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我们的左手和右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
(师幼一同数手指,结果是左手和右手各有五个手指头)。
师:那我们的小手都可以做什么呢?(幼儿相互讨论,回答)。
幼:我的小手会画画。
幼:我的小手会折手帕。
幼:我的小手会穿衣服。
幼:我的小手会系鞋带。
幼:我的小手会搭积木。
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那你们的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呢?(让幼儿讨论,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手可以变魔术)。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我们的手除了可以做这些事情外,还可以变魔术呢,不信你们看:(出示手影DV,师幼一同欣赏手影魔术表演,当出现手变出的事物时,教师提问幼儿变出了什么)。
幼:变出了嘴。
幼:变出了小兔子。
师:好看吗?幼:好看。
师:那你们想用自己的小手表演魔术吗?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用手变魔术。
二、感受手指变魔术的快乐。
师:看好了,老师用几个手指头变的?变出了什么?幼:1个手指头变的,变成了毛毛虫。
(出示幻灯片)师:那我们把刚才变的毛毛虫用一句话来表示,怎么说?幼: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师:那1个手指头除了可以变毛毛虫,还可以变什么?幼:还可以变成铅笔;小棒。
师:说得真好,那再看老师用几个手指头变出了什么?幼:2个手指头,变成了小兔。
(出示幻灯片)师:那我们把刚才变的小兔用一句话来表示?幼: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师:那2个手指头除了可以变小白兔外,还可以变什么?幼:还可以变剪刀;钳子。
师:再看老师变,变出了什么?幼:老师用3个手指头变出了小花猫;(出示幻灯片)老师用4个手指头变出了花蝴蝶;(出示幻灯片)老师用5个手指头变出了大老虎。
(出示幻灯片)师:用一句话来表示怎么说?幼: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花蝴蝶呀。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
师:3个手指头还可以变成什么呀?幼:变成刷子;小黄狗。
师:4个手指头还可以变成什么呀?幼:变成扇子;小乌龟。
师:5个手指头还可以变成什么呀?幼:变成小鸟;螃蟹;蝴蝶。
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我们来把这首儿歌一起说一遍,好吗?(师幼共同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诵儿歌)。
三、仿编儿歌。
师:刚才我们的手指头除了变儿歌里的小动物外,还变了好多其他的东西,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师幼一起变)。
师:变好了以后,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句话来表示它们?比如:铅笔?幼: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铅笔呀。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剪刀怎么说?幼: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剪刀呀。
师:那刷子、扇子、小螃蟹呢?幼: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刷子呀。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扇子呀。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小鸟呀。
师:好,现在我们来把刚才新编的一首儿歌一起来说一遍,好吗?幼: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铅笔呀。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剪刀呀。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刷子呀。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扇子呀。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小鸟呀。
四、小结。
今天,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变出了好多好多东西,回家后你们可以变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好朋友看,让他们知道你学会变魔术了。
延伸:1、让幼儿把刚才变出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鼓励幼儿动脑想一想,手指头还可以变什么。
课堂分析:儿歌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
它以短小活泼、语言单纯简明、韵律响亮而被幼儿接受。
《手指儿歌》这首儿歌充分体现了手变魔术的趣味性,幼儿通过这首儿歌不仅能了解手可以变成什么,更能激发幼儿对儿歌的热爱。
小班幼儿意志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
因此,活动一开始,我就以谜语导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通过观看手影DV,让幼儿探索手变出了什么。
在组织幼儿探索的过程中,应成为他们良好的合作伙伴,及时关注孩子们的新发现,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因为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上汇合,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和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从中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使孩子们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第二环节,体验手变魔术的乐趣。
这一环节中,幼儿对老师变出的小动物新奇不已。
为了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我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边做动作,边学习儿歌,使本来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这样,孩子们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第三环节,仿编部分,我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探索手还可以变出什么。
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还能让孩子们牢牢记住自己的发现,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因为实验有助于孩子们获得更直接的表演经验,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
同时通过实验活动,引导孩子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
最后,在朗诵儿歌声中愉快的结束了活动。
小班综合活动实录:香香的水果活动目标:1、创设情景,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水果。
2、通过触觉、视觉、味觉等方面,让幼儿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和味道。
活动准备:1、幻灯片2、苹果、梨、桔子等水果若干切成片的水果,并用牙签插好。
3、音乐(小汽车)。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师:今天,我们去水果宝宝的家——果园参观,你们高兴吗?幼:高兴!师:那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二、认一认,说一说,大胆表达。
师:哇!水果宝宝的家——美丽的果园到了,不知道这果园里住着哪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认识苹果师:(出示苹果树)看看是谁啊?幼:苹果宝宝。
师:小朋友看苹果长什么样?幼A:苹果红红的。
幼B:苹果长得圆圆的。
幼C:苹果大大的。
师:哦,苹果大大的,圆圆的,红红的,真好看。
你们吃过苹果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呢?幼A:苹果甜甜的。
幼B:苹果很香,里面有籽。
幼C:苹果很甜很好吃。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苹果不仅长得好看,而且还好吃又有营养呢!2、认识梨师:想看看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吗?幼:想!师:这回老师想请大家猜一猜:这水果长得一头大,一头小,象个电灯泡,颜色黄黄的,吃起来脆脆的,有好多甜甜的水,这种水果还能治疗小朋友的咳嗽呢!幼:是梨宝宝。
师:对了,梨宝宝出来啦!(出示梨树)看看,它长得是不是和老师刚刚说的一样啊?幼A:是黄黄的。
幼B:梨的上面小,下面大。
幼C:我咳嗽的时候妈妈买给我吃的。
幼D:梨很甜的。
3、认识桔子师:小朋友听,谁在说话?录音:小朋友,你们不喜欢我吗?怎么不来看我啊?师:(出示桔子树)原来是桔子宝宝啊,快和它打个招呼吧,要不它要生气了。
幼:桔子宝宝你好!我们看你来了!师:看看桔子长什么样?幼A:桔子红红的。
幼B:桔子里面是一片一片的。
幼C:桔子里面是弯弯的象月亮。
幼D:还象弯弯的眉毛。
幼E:还想弯弯的小嘴巴。
三、摘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师:果园里的水果真多啊,小朋友看了高兴吗?幼:高兴!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四、师:水果好吃又营养,我们今天也来摘水果好吗?不过在摘水果前,水果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老师的这个漂亮盒子里就藏着三个水果宝宝,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对是哪个果宝宝了就可以摘它了。
幼A:(摸一摸)是苹果!师:那我们一起先来摘苹果吧!师:谁再来摸一摸?幼B:是桔子。
师:好,我们一起来摘桔子吧!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来我们休息一会吧。
五、刚才我们帮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摘了水果,他们要谢谢我们请我们吃水果呢!来,我们一起来品尝这香香的水果吧。
课堂分析:幼儿园感恩活动的第三个分题是《我喜欢……》,由此生成的活动有我喜欢玩、喜欢吃等,我喜欢吃的食物、蔬菜等,同时也发现班上的孩子们每次在吃午点的水果时浪费比较严重,特别是吃苹果时有部分小朋友只咬几口就把苹果扔到垃圾筒里了,本次活动的设计就是这样产生的。
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活动开始时幼儿听说老师要带他们去参观果园,都高兴极了,律动《小汽车》又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当音乐一响起,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跟着老师开起小汽车出发了,一下就把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接着出示苹果的图片让幼儿以自己的观察和已有经验大胆说出苹果的特征,通过互相补充获得更多的经验。
:认识梨子时以具体形象的猜一猜活动,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萌发孩子的好奇心。
说桔子特征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幼儿在摘水果的游戏活动中体验到了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特别在让幼儿摸水果时,孩子们的情绪更是高涨,兴奋极了。
最后,以品尝水果结束活动,幼儿情绪更高了,边吃着香甜的水果还边和同伴交流着,更能深刻体会到水果的不同口味了。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他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活动运用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
孩子们在认认说说中积累了关于水果的知识,通过摘水果这一环节,幼儿更体验到了秋天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小班综合教学实录与反思:鱼儿游啊游活动名称:鱼儿游啊游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旧城乡荆子峪小学幼儿园王小菊活动目的:1.尝试随着音乐旋律做鱼儿游的各种动作,体验鱼儿游的乐趣。
2.了解几种常见鱼,知道其名称,区别其外形特征。
3.在游戏中感知数数、分类等简单的数学概念。
活动准备:1.创设情境:三个“鱼的家"。
2.实物:金鱼、泥鳅、鲫鱼等鱼分成若干小盆摆放在“水草"旁;鱼的课件。
3.鱼胸饰若干;鱼儿游和猫叫的音乐磁带,录音机;三个大鱼缸(分类用)。
活动过程一、角色扮演,游戏引趣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出示鱼妈妈的头饰),你们看,梁老师变成谁了呀?幼:金鱼;鱼妈妈。
师:对,我是鱼妈妈,你们想变成我的鱼宝宝吗?幼儿:想。
师:这里有一些“鱼宝宝”的胸饰,戴上它你们就可以变成鱼宝宝了(幼儿自愿选择鱼胸饰扮演鱼宝宝)。
师:呀,我的鱼宝宝好可爱哦(摸一摸、亲一亲幼儿),你们爱妈妈吗?现在,妈妈要带宝宝去找鱼朋友玩,请宝宝找一找哪个鱼朋友和你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的鱼朋友?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怎样游的?二、自由观察、议论和交流幼儿来到“水草"旁,高兴地向鱼儿打招呼:“鱼朋友,你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