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全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根据《长垣市2020年全面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结合我项目部的实际,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坚持关口前移、源头管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二、工作目标
全面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培训,动员项目部全员力量,细查施工现场内各类风险源和隐患点,制定和落实有效的管控措施,在项目部内形成积极的安全生产氛围,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从而进一步健全项目部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

三、领导小组
组长:毛自奎
副组长:滑宗光、郭景新、张永军
组员:李新岗、杨磊、高升、林艳静、樊云龙及各分包单位负责人
四、任务职责
为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顺利推行,“两个体系”建设领
导小组组长为该项工作的牵头人,负责督导及审核;副组长及小组成员应履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中应承担的职责。

具体职责如下:
(一)组长职责:
1.组织、监督、知道、考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

2.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两个体系有关政府文件、精神和要求。

3.组织编制符合要求、满足公司实际运行状况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实施方案》。

组织编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査体系推进工作实施方案。

4.全面展开工作,明确各单位进度和质量要求,适时指导和调度,并制定考核办法。

5.定期召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工作专题会,固化成果、健全档案,持续降低事故风险。

(二)副组长职责:
1.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宣贯和培训。

2.做好风险分级评价过程控制,编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排查体系》,组织排查风险点、作业步骤确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确定重大风险,完成“一企一册”。

(三)成员职责:
1.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成员具体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査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和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2.制定风险点分级管控措施,并在现场制作悬挂风险管控标识牌。

3.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点进行调查,遇有法规变动、重大人事调整、工艺变更、史改扩项目、原料、设备、产品变动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点的安全。

(四)各班组、各岗位职责
①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承担岗位落实义务。

②立足本班组和岗位实际,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③结合班组和岗位实际,开展隐患排查、风险识别并及时上报。

④加强日常对所操作运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特别是大型专用设备的检修保养,确保安全有效运行。

⑤及时排查并消除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

⑥按时报告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及其排查治理情况。

五、工作重点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各项制度的完善和风险点的全面盘查与分级。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可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加安全生产知识,使作业人员掌握上岗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安全注意事项、安全责任,施工现场危险点、出现危险怎样处理等各项内容,使作业人员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有效提高人员综合素质,降低因人员作业失误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将安全工作做到最前端。

安全培训工作结合现场生产操作流程,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严明培训纪律、制定考核标准。

培训方式也灵活多样,以本单位专业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和对各项工艺流程熟悉的部门领导为主,并与现场实际紧密结合,多以现场生产图片,教育片等形式进行。

必要时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培训,确保其具有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常识,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进入项目从事服务和作业活动的相关方记忆检查、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进行风险宣讲告知,并保存记录。

宣讲告知内容包含项目安全规定、作业安全要求、作业活动可能
接触到的风险、应急知识等。

2、加强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制度建设,严格考核,奖惩严明。

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开展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及工具等,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明确管控层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

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工具,明确排查范围、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及治理验收要求等。

建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纳入安全绩效考核指标,并定期对其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考核。

3、风险点的盘查与分级是安全风险隐患预防工作的基础。

项目部将组织全员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原辅材料、作业活动等各个方面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害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事件模型。

设备设施风险辨识可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作业活动风险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对于复杂的
工艺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辨识。

六、实施步骤
1、在现有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基础上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机构,明确工作组内人员工作职责。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2、组织全员培训。

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点带面,促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在内部进行培训。

使全体员工掌握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知识,尤其是参与风险辨识、评价和管控能力。

3、资料收集。

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能特点,分别收集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项目周边环境条件和场区位置、现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

4、根据设备、作业、区域分类识别风险点,根据风险点特性选择适合的分级评估方法,形成风险清单和场区风险分级四色平面分布图。

并据此在风险点设置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和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在场区醒目位置设置重大及较大风险告知栏。

5、结合自身的风险特点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分一般风险管控和重大风险管控。

6、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登记、治理、评估和验收工作,形成闭环管理。

7、每半年或者每年对单位的双重预防体系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如遇政策发生变化、项目发生变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相关项目发生事故、组织机构发生变化、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

及时修正双重预防体系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持续改进,促进体系有效实施。

七、数据建档
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等内容的文件资料,并建立和保存有关记录的电子文档;涉及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时,其辨识、评价、控制措施和隐患治理全程记录等,单独建档管理。

2020年5月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