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正常超声心动图

第十三章正常超声心动图

前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主动脉窦 右冠状动脉半月瓣(窦)
(即前半月瓣) 左冠状动脉半月瓣(窦)
(即左后半月瓣) 无冠状动脉半月瓣(窦) (即右后半月瓣)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3.二尖瓣复合体
二尖瓣复合体 左房室口 二尖瓣环 二尖瓣(左房室瓣 ) 前尖 后尖 前乳头肌 后乳头肌
第二节 正常超声心动图概述
一、仪器条件 (一)仪器 高分辨率实时超声诊断仪,彩色多 普勒超声诊断仪。 (二)探头 相控阵探头,成人多选2.5~3.5MHz, 儿童多选3.5~5.0MHz。 (三)调节 在二维超声清楚显示心脏结构基础 上,适当调节二维增益后,打开CDFI(彩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简称 CDFI),调节其增益及速度
第二节 正常超声心动图概述
探查时,应使患者屈膝放松腹壁。 (二)呼吸 患者一般平静呼吸即可。少数肺气 较多者可令患者在呼气末屏气;而在剑突下探查时, 吸气可使心脏更接近探头。
四、探测部位 常规超声探测有胸骨旁( 主要指胸骨左缘3~5 肋间隙)、心尖部(心脏搏动最强处)、剑突下 (身体前正中线剑下)及胸骨上凹(胸骨上切迹处) 四个探测部位。胸骨旁及心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胸骨旁心底短轴切面(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瓣短轴切面(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胸骨旁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四、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五腔心观 (一)心尖四腔心观 探头置于心尖搏动最显 著处,声束指向右侧胸锁关节。在图像上室 间隔起于扇尖,向远端延伸与房间隔相连续。 室间隔、房间隔连线与二尖瓣、三尖瓣连线 呈十字交叉,十字交叉位于中心处,向两侧 伸出二尖瓣前叶和三尖瓣隔叶,将左、右心 室,左、右心房清晰地划分成四个腔室,故 称四腔切面。
第四节 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图像
该图引自人民卫生出 版社《超声心动图 学》, 主编王新房,第3版 书号13882 ,P83 图7-1
第四节 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图像
一、心底波群(4区)
第四节 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图像
该图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 《超声心动图学》,主编 王新房,第3版 书号13882 , P85 图7-5
1.右纤维三角(中心纤维体) Todaro腱
2.左纤维三角 圆锥韧带(漏斗腱) 瓣膜间隔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四)左心系统 1.左心房
1)左心耳 心外科 最常用手术入路 之一
2)左心房窦(固有心 房)左房室口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2.左心室
左心室流入道 (左心室窦部)
二尖瓣复合体 左房室口 二尖瓣环 二尖瓣(左房 室瓣 )
第二节 正常超声心动图概述
增益一般在60%~70%之间,速度通常应高于 60cm/s,以出现较纯的红、蓝色彩且彩色信号不溢 出心腔外为原则。
二、心电图连接 超声探测时应连接心电图同 步记录心电活动,以分析心脏的机械活动和血流动 力学与时相之间的关系。
三、体位与呼吸 (一)体位 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如 需行胸骨上窝检查时,可适当垫高患者肩部,并使 其头朝左或右稍稍偏转。如在剑下。
第二节 正常超声心动图概述
(二)探测模式和方法 ⒈ 二维或称切面超声模式 是最主要、
最基本的探测模式。可反映心脏某特定区域 的整体形态、比邻关系、活动等信息。
⒉ M型超声模式 可进一步测量与细致 分析局部病变。
⒊ 彩色多普勒超声模式 可观察整个切 面上的血流动态,大致了解病变范围所在。 脉冲多普勒可准确定位测量;连续多普勒则 适用于高速湍流的分析。
(三)右心系统
界沟 界嵴
1.固有心房 右房室口 梳状肌
2.腔静脉窦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瓣
(Eustachian瓣)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3.右心室
室上嵴
右心室流入道 (固有心腔 ) 肉柱 乳头肌 前乳头肌 后乳头肌 隔侧乳头肌 隔缘肉柱 (节制索) 右房室口 三尖瓣环 (右房室瓣)
前尖、后尖和隔 侧尖三尖瓣复合体
第二节 正常超声心动图概述
超声心动图检查系将超声探头置于胸骨旁、 心尖、剑突下及胸骨上凹或食管内等透声窗 区对心脏进行无数切面的剖切扫描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获取各种波群和切面图像,综 合分析心脏各结构的位置、形态、活动与血 流特点,从而获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生理、 病理及血流动力学诊断资料,达到为临床提 供有价值信息的目的。在了解正常超声心动 图之前,有必要对心脏超声探测的基本方法 和注意事项作简略介绍。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4.主动脉口和主动脉瓣 主动脉口是左 室的出口,主动脉瓣叶为半袋状纤维性薄膜 结构,呈半月形,分三叶。位于右前方者为 右冠状动脉瓣,位于右后方为无冠状动脉瓣, 位于左前者为左冠状动脉瓣。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四、心脏的血管
(一)大动脉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头臂干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降主动脉
左室流入道及流出道
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超声心动图学》,主编王新房,
第3版 书号13882 ,P35图4-5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尖五腔心观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尖二腔心观(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剑下四腔心观 (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弓长轴观(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第十三章 正常心脏超声诊断
教学目标
1. 掌握1~4区M型超声心动图基本图像
2. 掌握常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基本图像
3. 掌握仪器条件、心电图连接、体位与呼吸、声窗、 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及检查模式和方法
4.熟悉心脏的位置和毗邻、外形、内部结构及心脏 的动脉系统 5.熟悉各瓣膜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特点及频谱多普 勒的正常波形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脏斜切面
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超声心动图学》,主编王新房,第3版 书号13882 ,P29 图4-1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心尖四腔心观(动态)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右室流入道及流出道
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超声心动图学》,主编王新房, 第3版 书号13882 ,P32 图4-3
舒张期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收缩期 舒张期
收缩期
左心室前后径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左、右心室长轴、横径及右房长径的测量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前后径及主动脉的测量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径线的测量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径线的测量
第三节 二维超声心动图
(二)注意事项 1.在获取标准切面的同时,注意观察非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3. 检查心脏大血管关系。判定心房排列关系、 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肺)静脉 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 检出心包疾患。 (二)注意事项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以及心内结构的异常。
2.注意冠状动脉的起源。 3.注意观察静脉和心房、心房与心室以及心室 与动脉的连接关系。
三缘 左缘(纯缘) 心的下缘(锐缘) 右缘
四条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冠状沟 (房室沟) 后房间沟 房室交点 crux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三、心脏的内部结构
(一)房间隔(房中隔) 卵圆窝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二)室间隔
膜部室间隔缺损的易发部位。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一、心脏的位置和毗邻
心位于中纵隔内,1/3 位于正中线右侧,2/3 位于正中线左侧。
两侧与左、右肺及其胸 膜腔邻;前方管大部分 被左、右肺的前缘及胸 膜腔遮掩。
后方与支气管食迷走 神经及主动脉等邻; 下方与肝左叶为邻。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二、心脏的外形结构
两面 心的胸肋面(前面) 膈面(下面)
标准切面,有时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2.心尖四腔切面观察房间隔缺损可出现
假性超声失落,而剑下四腔切面可大大减低 这种假阳性率,必要时,可辅助经食道超声 确诊房间隔缺损的有无。
3.测量需选择好标准切面,以保证测量 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第四节 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图像
M型超声心动图(M-mode echocardiography)主要观察声束所指一条线上的界面分布、 反射强弱及活动情况,适用于观察心脏瓣膜、 心室壁活动等的时相,具有较好的时间分辨力。 ❖ 在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图上,超声束由心尖 向心底作弧形扫描,依次出现心尖波群(1区)、 心室波群(2a区)、二尖瓣前后叶波群(2b 区)、二尖瓣前叶波群(3区)和心底波群(4 区)。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右心室流出道(动 脉圆锥或漏斗部)
肺动脉口 肺动脉瓣 肺动脉窦 半月瓣小结
动脉圆锥 下界—室上嵴 前壁—右心室前壁 内侧壁—室间隔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三尖瓣装置 由三尖瓣环、瓣叶、腱索及乳头肌组成
第一节 心脏解剖概要
心纤维性支架 (心纤维骨骼)
左、右纤维三角 4个瓣纤维环(肺 动脉瓣环、主动 脉瓣环、二尖瓣 环和三尖瓣环) 圆锥韧带、室间 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
主动脉瓣曲线示意图
第四节 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图像
该图引自人民卫生出版社
《超声心动图学》,主编 王新房,第3版 书号13882

正常人二尖瓣前叶曲线示意图
P86 图7-8
第四节 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图像
二、二尖瓣波群的特点(2b及3区)
第四节 M型超声心动图的基本图像
二、二尖瓣波群的特点(2b及3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