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课《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引导学生聆听各种声音,使学生对探索声音世界的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部分(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
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
相互难见面。
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并模仿这些声音。
3.教师将学生所倾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
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
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2课《布谷》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三拍子歌曲《布谷》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能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并了解四分休止符、圆滑线在歌曲中的的表现作用。
2、知道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和热爱集体的意识,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的节奏
2、能感受音乐的情绪并随着乐曲做律动,用动作感受节拍。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电子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部分
1、导入
2、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A:师扮演洋娃娃,随音乐律动。
B:师带领生一起随音乐律动。
师:洋娃娃跳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音乐舞会
好吗?师生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
活泼的情绪。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
(用简单律
动表示节拍)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律动。
3、学唱新歌《布谷》——用听唱法学习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老师范念歌词(配乐)。
(3)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引出三拍子,学生用简单律动表示三拍子。
(4)学生跟钢琴用“LU”哼唱旋律。
引出“休止符、连音线”,让他们知道各自在歌曲里的作用。
(5)学生跟琴试着轻轻演唱歌曲。
(6)学生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
(7)学生用身体乐器打三拍子节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巩固歌曲
1、学生听音乐变对形,讨论编创简单律动。
(配乐)
2、师选择碰铃、三角铁、串铃、铃鼓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分组为歌曲伴奏。
(配乐)
3、利用这两种方式再次巩固歌曲。
(唱歌、跳舞、器乐)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3课《大鼓和小鼓》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表演歌曲。
2.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电子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修改部分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3、比较两个鼓声有什么不同?
(二)新歌教学
1、歌曲的学唱
(1)通过使用教师设计的课件,让学生用互相合作的方式,运用听唱法、模唱法进行歌曲旋律的学习。
(2)教师进行歌曲的范唱。
(3)学生将在这一环节的衬词进行练习,并进行演唱。
(4)完整的演唱所学习的歌曲,分组合作来进行演唱。
可由一个组演唱歌词,一个组演唱衬词。
轮流来。
(5)教师对所有同学的表现进行肯定。
2、音的强弱—游戏、演唱、演奏环节
(1)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通过唱、拍、舞、奏等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2)请学生对所学歌曲进行边演唱边演奏的活动。
3、歌表演
(三)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4课《青蛙音乐会》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
2.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样。
3.喜欢并乐意参加音乐会。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感受并表现音乐中的青蛙形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修改部分
一、唱歌的青蛙来了。
1、引用《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唱几遍,“青蛙唱歌咕咕
儿呱(拍手),青蛙唱歌咕咕儿呱(拍手),咕咕儿呱(耸肩)
咕儿呱咕儿呱咕咕儿呱”并出示唱歌的青蛙形象。
2、播放《青蛙音乐会》开头部分,跟音乐模拟青蛙唱歌。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学生
根据音乐节奏、情绪用嘴型有表情地演唱。
二、跳舞的青蛙来了。
播放《青蛙音乐会》慢板的片
段,教师戴上头饰用典型的三拍子舞步跟着音乐邀请小朋友参
加跳舞,没受邀请的小朋友在座位上跟着老师动身体。
结束后
出示跳舞的青蛙形象。
三、演奏的青蛙来了。
1、可用你们的音乐书、笔、课桌等东西编创一些简单的
节奏模拟流水声、鸟叫声、鼓声等加入到音乐中来,看谁最厉
害。
2、小组讨论创编。
3、合着音乐展示。
出示演奏的青蛙。
四、青蛙指挥家也来了,举行青蛙音乐会咯。
1、夏季暮色中的池塘里,来了一群会唱会跳会奏的青蛙
们,看,他们多热闹啊!(出示课件)
2、播放完整的《青蛙音乐会》,青蛙指挥家(老师扮演)
领着这帮青蛙们开始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
3、学生自由选角色,在音乐中跟着指挥表演了。
演后选
出最出色的歌手,舞手,奏手,并给予奖励。
五、动物音乐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