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灾害》PPT课件
形成原因
主要危 害
时空分 布
防治措施
2020//25
2020/11/25
时空分 布
18
分布特点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极广,除沙漠、戈壁、极端干旱和高 原山区外,大约2/3的国土面积上存在着不同危害程度 的洪水灾害,全国600多座城市90%都存在防洪问题, 西高东低的地理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汇集和快速到达下游, 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发生在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 暴雨洪水和沿海风暴潮灾害。由于东部地区不仅人口密 集,而且95%的人口生活在沿江、沿河的平原地带,土 地开发利用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因此洪水灾害造成 的损失也十分巨大
MIN
SEC
2020/11/25
MIN
SEC
2020/11/25
MIN
SEC
2020/11/25
MIN
SEC
2020/11/25
2020/11/25
城市 涝 渍 的 危 害
2020/11/25
涝渍灾害的定义
涝渍灾害包含涝灾和渍灾两部分: • 涝灾是长期阴雨或暴雨后,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
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或土壤水分过度饱和,超过农作物 耐淹能力而使农作物被淹而引起植物体破坏或死亡,造成大量减 产的现象; • 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水状态, 使作物受到危害而减产的现象; • 涝和渍灾害在多数地区是共存的,有时难以截然分开,故而统
主要 危害
形成 原因
危害
形成原因
主要灾 害
时空分 布
防治措施
我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 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 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 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 多发区。
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 涝多发区
形成原因
主要危 害
分布特 点
防治措施
Add Explanation Here
形成原因
主要危 害
分布特 点
时空分布
防治 措施
形成原 因
10
城市地理位置因素
城市水文条件被破坏
城市地表下渗能力低
城市下水道不足
城市的雨岛效应
其他因素
形成原 因
主要危害
时空分布
防治措施
中国目前大多数下水道
国外下水道
形成原 因
主要危害
时空分布
防治措施
什么是“雨岛” 效应
“雨岛”效应:大城市内高层
建筑使空气循环不畅,盛夏空调、汽 车尾气加重热量超常排放使城市上 空形成热气流且越积越厚,最终导致 形成降水的现象。随着城市规模不 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人类活动 加剧、城市的生产活动和特殊地面 结构共同作用于大气,使大气边界层 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雨岛效应 加剧、城市降水量增大。峰高量大 的暴雨导致洪水机会增大,加剧了城 市的防洪压力。
研究证实,大城市及其下风向 “雨岛效应”明显。由于“雨岛效 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 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 城市区域性内涝。
形成原 因
主要危害
时空分布
防治措施
主要 危害
14
原生灾害: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灾害称原生灾害,即
直接灾害,洪涝直接灾害主要是由于洪涝直接冲击破坏、淹没、 泡浸所造成的危害。如人口伤亡、土地淹没、房屋冲毁、交通、 电讯、供水、供电、供油(气)中断;工矿企业、商业、学校、 卫生、行政、事业单位停工、停课、停业以及农林牧副渔减产 减收等等。
次生灾害:次生灾害是指在某一原发性自然灾害或人为
灾害直接作用下,连锁反应所引发的间接灾害。如暴雨、台风 引起的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风暴潮等间接造成的灾害都属 于次生灾害。次生灾害对灾害本身有放大作用,它使灾害不断 扩大延续,如一场大洪灾来临,首先是低洼地区被淹,建筑物 浸没、倒塌,然后是交通、通讯中断,接着是疾病流行、生态 环境的恶化,而灾后生活生产资料的短缺常常造成大量人口的 流徙,增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2020/11/25
谢谢观赏
2020/11/25
防治措施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解决防洪工程隐患,健全城市洪 水管理体系,减轻洪灾损失
加强城市滞蓄洪水能力建设,解 决城市内涝
加强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建设,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城市居民中普及防洪减灾常识, 提高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主要危 害
分布特点
防止措施
思考: 城市洪水是不是百害而无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