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秘方 
黄褐斑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病。
又有的因肝病而引起者,故亦称为“肝斑”。
以面部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的黄褐色斑片为特征。
中医文献常把本病和黑变病放在一起,如清《外科证治全书.面部证治》中说。
“面尘(又名黧黑斑,又名黧黑野赠),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
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
” 本病多见于妊娠期、长期服用避孕药、生殖器疾患以及月经紊乱的妇女,也可累及中年的男性,或在肝病、结核病等慢性病患者中发生。
由于日光的照射,夏季颜色加深,冬季病情减轻。
(病因病机) 1 肝郁内热多由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熏蒸于面而生。
2 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肝肾不足,虚火上炎所致。
3 气滞血瘀慢性疾病,营卫失和,气滞血瘀而成。
4 脾虚湿热脾虚失健,湿热内生,熏蒸肌肤而致病。
西医学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有关。
妇女妊娠期多见,分娩后来月经时即渐消失,此可能与孕激素水平增加有关;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已证明是由于雌激素与孕激素的联合作用所致;一些慢性疾病,特别是女性生殖器疾病和月经不调、附件炎,以及肝病、结核病、内脏肿瘤、甲亢等患者中也常发生,推测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因素有关。
另外大多患者在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据此说明与日光照射有一定的关系。
[辨病]
1 临床表现皮疹为黄褐斑片深浅不定,淡黄灰色,或如咖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圆形或条状。
一般多呈蝴蝶状。
皮损境界明显,颜色较淡则模糊不清,皮损常发展到一定程度即停止扩大。
若因妊娠而发病者,多自怀孕3—4个月,在面部出现局限性,边界清楚的带状或蝴蝶状褐色斑,乳晕和外生殖器部也有程度不等的色素加深。
一般分娩后逐渐消失,但也有皮损不退,仅颜色稍淡而已,待再次妊娠复又出现。
慢性肝病、结核病、内脏肿瘤、妇女月经不调、附件炎等,均可出现黄褐斑,可随着病情的加重而色素加深,当疾病痊愈,黄褐斑可自行消失。
本病多分布在前额、颧部或面颊的两侧,也可见于颏部和上唇。
病程经过缓慢,无自觉症状。
夏季日光照射后颜色加深,冬季病情减轻.
2 诊断要点2.工本病多见于妊娠期、长期服用避孕药、生殖器疾患以及月经紊乱的妇女,也可累及中年男性。
2.2 多分布于前额、颧部或面颊的两侧。
2.
3 皮疹为黄褐斑片深浅不定,淡黄灰色,或如咖啡,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一般多呈蝴蝶状。
2.
4 无自觉症状。
2.
5 病程经过缓慢.3鉴别诊断3。
1 阿狄森病斑片颜色较深,边界不清,面、手背、身体屈侧均可有弥漫性色素性斑片。
同时伴有神疲乏力,胃纳不佳,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3.2 瑞尔黑变病好发于前额、颧部和颈侧,色素斑上常有粉状鳞屑。
(辨证) 1 肝郁内热证多
见于女性,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面部烘热,口干,苔薄,舌红,脉弦细. 2 肝肾不足证颜色褐黑,面色无华,伴有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苔薄,舌淡,脉细.3 气滞血瘀证颜色灰褐,伴有慢性肝病,两胁胀痛,苔薄,舌紫,或有瘀斑,脉象弦细。
4 脾虚湿热证颜色污黄,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纳呆、便秘、溲赤,苔黄腻,舌红,脉滑数.[治疗] 1 内治法1。
1 辨证论治1。
1.1 肝郁内热证治宜疏肝清热。
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丹皮、山栀、柴胡、当归、赤芍、白芍、茯苓、白芷、白花蛇舌草、生甘草。
1。
1。
2 肝肾不足证治宜补益肝肾。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生地、熟地、淮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仙灵脾、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鲜皮。
1.1。
3 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化瘀。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生地、熟地、川芎、当归、白芍、白蒺藜、白菊花、白芷.1.1.4 脾虚湿热证治宜健脾清热利湿。
苍术、白术、黄柏、生米仁、野赤豆、绿豆、白扁豆、淮山药、姜半夏、陈皮、块滑石、车前子。
1.2 成药、验方1.2.1 逍遥丸,每次4.5g,每曰2次口服。
1.2.2 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
1。
3 西药治疗有病因者尽量去除病因。
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每日l一3g。
2 针灸疗法2.1 针刺疗法常用穴足三里、三阴交,备用穴肾俞、脾俞、肝俞。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10—20分钟,每日1次,连续10
日为1疗程。
2.2 耳针肝、肾、内分泌等部位贴香桂活血膏,内放白芥子2粒,隔日换工次。
3 按摩每日睡前洗净面部,外擦营养霜在黄褐处,用手掌顺摩10次,逆摩18次,交替进行1O分钟。
4 外治法4.1 玉容散(《外科证治全书》) 甘松、山柰、茅香各15g,白僵蚕、白及、白蔹、白附子、天花粉、绿豆粉各30g,防风、零陵香、藁本各9g,肥皂9g,香白芷30g。
共研细末,每日早、晚蘸末擦面.4。
2 白附子、白芷、滑石各250g。
共研细末,早晚洗面,擦患处。
4.
3 0.1%一0。
5%升汞酒精,或3%双氧水外擦,每日3次。
[预防与护理] 1 饮食适宜,多食酸性食物及水果,勿食油腻辛辣及酒酪。
2 避免日光曝晒,局部不宜滥涂外用药物。
(古籍选粹) 《外科证治全书。
面部证治》面尘(又名黧黑斑,又名黧黑野赠),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
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
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
外用玉容散,每日早晚蘸以洗面。
内宜疏胆气兼清肺,加味归脾汤送六味地黄丸主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面部、黧黑飦赠》此证一名黧黑斑。
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
小者如粟粒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干.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
宜以玉容散早晚洗之,常用美玉磨之,久久渐退而愈.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现代研究] 1临床研究工.1 辨证施治李秀
敏将黄褐斑分成3型:①肝郁型:治以清肝解郁,理气活血,药用清肝丸。
处方:柴胡lOOg,当归lOOg,白芍120g,生地120g,丹参200g,丹皮150g,山栀lOOg,凌霄花lOOg,益母草200g,香附lOOg,白芷60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lOgl丸,1日3次,每次l丸。
②肾虚型:治以滋水涵木,养血润肤,予益阴丸。
处方:菟丝子300g,女贞子300g,生熟地各150g,丹皮150g,桑寄生300g,当归120g,旱莲草200g,鸡血藤200g,花粉120g,云苓120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lOg,1 日3次,每次1丸。
③脾虚型:治以健脾益胃,利湿消斑,予实脾丸。
处方:党参120g,白术lOOg,苡仁300g,冬瓜皮300g,木香lOOg,茯苓120g,生地120g,当归lOOg,鸡血藤200g,鸡内金lOO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lOg,每日2—3次,每次1丸.结果清肝丸共治33例,其中痊愈6例,显效工5例,有效8例9无效4例;益阴丸共治15例,其中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2例,实脾丸共治22例,其中痊愈6 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6例。
徐宜厚将黄褐斑分成3型,①肝郁血滞型,用补肝丸加味,②脾虚痰湿型,用二陈汤、益黄散合裁;③肾亏外露型,用温肾散加减。
共治疗23例,结果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