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给家长的十条建议
一、学会跟老师沟通。

聪明的家长应该首先学会与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点,以及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等等。

因为老师只有全面地了解了学生,才不致于对学生的某一行为作出片面的判断,并且能够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聪明的家长在与老师交流时,应带着问题去,带着方法回。

许多家长与老师沟通,往往简单地问:“老师,我家孩子最近学习情况如何?”这类大而空的问题,老师很难回答,所以只能以空对空:“最近学习还不错。

”家长就无法真实地了解孩子,也没有任何收获。

因此,家长应该用一些具体的问题与老师交流,如“孩子最近作业拖拉”,“孩子最近错别字增多”等等。

这样老师能够就具体的某一问题联系到学生平日学习中的种种表现,给出合理的解释及解决方法。

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

并且,当老师指出学生的某些家庭教育的缺失时,家长不应表现得无奈或束手无策,而是要主动向老师寻求解决办法。

只有真正学会与老师沟通,家长们才能收获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事半功倍。

二、做好表率。

当孩子的表现不如人意时,家长不应马上抱怨孩子,而是首先寻找自身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做好表率。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

家长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身后总有孩子的一双眼睛盯着。

你的言行举止甚至各种情绪都很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有的家长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庭生活中,不时抱怨“工作真累”、“烦死了”。

那么,孩子也很可能学会抱怨:“上学累死了,烦死了”。

家长的一个不经意举动往往会给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除了不经意的影响,家长也需要注意避免直接主动的影响。

尤其要避免打乱孩子的节奏,无论是学习节奏还是生活节奏。

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该玩就玩,该学习时就学习。

在孩子学习时,避免好心办坏事,让喝水、吃零食、上厕所等小动作打破他的学习节奏。

这对孩子的学习十分不利。

必须制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定,让孩子在合理的节奏中取得进步。

三、关注孩子的朋友。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最听老师的话。

其实并非如此。

孩子身边的朋友对他的影响力要远远胜过老
师和家长。

如孩子朋友的价值观、阅读兴趣、玩的游戏等等。

因此,家长除了要知道孩子的朋友是谁,更要了解孩子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也要适当了解你的孩子和他的朋友都玩些什么,聊些什么?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喜好,增加与孩子交流的话题,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

另一方面,可以做出监控,孩子的交友是否妥当。

如果发现他的朋友可能对他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就应及时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干预并非强制干预。

而是以尊重孩子的朋友为前提,通过引导、教育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共同健康成长。

四、正确关注孩子的成绩。

孩子的成绩是家长十分关心的。

但是,需要提醒家长,应正确、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成绩。

千万不能单纯为了成绩红了眼,牺牲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毕竟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表现得极其优秀。

关键要看孩子的学习态度,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那么无论他成绩好坏,家长都应该坦然接受。

另外,在关注孩子的成绩时,也不要片面用分数衡量成绩的好坏。

尤其不应该看分数的绝对值,而应关注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

也就是说要看看孩子有没有进步。

家长可以根据班级平均分数来评测孩子分数的位置和推进率。

一般而言,班级平均分会位于班级五分之三的位置,家长可作为参考。

同时,反应分数的试卷,家长要高度重视。

试卷不是简单的反应分数这一信息,更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纵向和横向分析试卷,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弱点并不断弥补。

五、不要对学校进行随意的评价。

出于对孩子的关爱,家长往往会对学校或老师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产生一些不满,因此可能会在公开场合对学校或老师进行随意的评价,发泄不满的情绪。

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影响到学校、老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三方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此,家长在有不满时,因保持冷静和理智,主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

因为学校和老师的做法不一定出自家长想象中的原因,可能是家长的误解,也有可能是道听途说。

因此,家长应对自己的言论高度负责,不要因随意的评论而影响了孩子。

要时刻记住,主动交流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六、学会放手。

放手往往能促进孩子成长的一次飞跃。

很多家长都明白放手的重要性,却做得适得其反。

这就需要提醒家长放手的两条原则。

一是,原则性问题不能放弃底线,但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要干涉太多。

这主要体现为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孩子没有规则感,在学习生活上就自由散漫。

例如一个孩子很喜欢读书,经常占用写作业的时间阅读。

那么家长就应该以坚决的态度来安排孩子的时间,规定好什么时间看书,什么时间写作业,给他建立规则感。

喜欢阅读是一件好事,因此不少家长觉得没必要干预。

这就给了孩子讨价还价的机会。

因此,建立规则感等原则是不能放弃的。

二是,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等于什么都不管。

放手是要循序渐进,逐步去做。

例如,很多家长纠结于零花钱要不要放手。

可以放,但必须做好监管。

可以规定孩子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并且告诉他就是这么多,用完了就没有了。

至于怎么用,则交给孩子自己决定。

如果因为零食买多了而没有钱购买学习用品,对不起,你自己解决。

家长要相信孩子可以解决好这些小问题。

在大规则下逐步放手,对孩子的成长和能力帮助是巨大的。

七、拓展社交活动。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大千世界,进行虚拟社交。

因此,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往往宅在家里,与电视、电脑为伴。

这就可能影响到孩子宅在家里。

所以现在不少孩子年龄虽小,却能够熟练使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知道ipad等等。

且不说互联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这种宅在家里的行为本身就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和健康发展。

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或者参加社交活动。

增长孩子的见识面,增加孩子实践的机会。

例如,家长可以邀请孩子好朋友的家庭聚会,双方共同探讨学习,交流教育心得,并且让孩子参与其中。

家长可以给孩子举办成人礼,可以带孩子进行主题性旅游。

才能对孩子的性格、情绪、学习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寻到书本乃至互联网上学到的知识,他会非常高兴且印象深刻。

八、注重素养的培养。

注重素养培养的家长会坦然面对孩子的学习分数,也会更加关注孩子朋友的品行而非成绩。

因而,教会孩子注意基
本礼仪比他有好成绩更重要。

培养素质高的人才比培养成绩好的孩子更重要。

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不断深入人心,然而由于教育体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改变,学校也难以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那么,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身体力行。

在素质教育中,礼仪的教育更加重要。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成材,要成人”。

做人的基本礼仪要掌握,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尊重。

你很难想象一个成绩优秀但是却态度傲慢,没有基本素养的孩子能够得到社会的青睐。

九、重视心理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心思细腻。

去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心理。

孩子会有很多烦恼和困难,但往往憋在心里。

当家长发现孩子长时间处于一种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

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困难,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发现孩子的困难后,交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帮助孩子处理问题更重要。

最好的情况是,家长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能够自己主动去解决。

其次,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去解决。

例如,孩子在学校丢了东西,家长不必亲自去学校帮孩子找。

可以直接教会孩子,去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去跟大队委老师沟通,在广播里播放寻物启示等等,只有自己去做,孩子的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十、学会尊重。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因此,我们必须给予他尊重,这样才能有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

孩子也会懂得什么是尊重。

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一种尊重的陪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