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分析及示范作文2017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分析及示范作文
(《鲁中晨报》2017.6.8.发表)
山东省作文题: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绽放核心价值的芬芳
淄博市教研室
正高级教师陈鲁峰
去年山东省作文题聚焦行囊与旅程之间关系,今年则了这样的社会时事现象: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让各色人进入书店或阅读或休息,从来不驱赶读者,书店认为这样做有意义和有价值。
今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要求学生对这一现象评头论足,谈自己的看法,应和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行文传统,降低了审题立意难度,让大家都有话可说,是个平和平实的好作文题。
有人或许问,书店延长了自己的服务时间和空间,为各种人士提供了阅读场所和休整的场所,书店付出了更多的管理与经营成本,却不一定获得相应经济收益,这又是何苦呢?不在乎经济效益,而更加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由顾客至上到读者至上,再到全纳服务意识,这体现出书店经营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他人、为社会着想的优秀品质,这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是尤为可贵的。
也许这就是这家书店之所以这样做的缘由吧。
记得网上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有家民营书店,把那些长期看书而不买书的学生赶出了书店,书店的理由是他们是书店,不是图书馆。
拒绝承担应该担负的社会义务,而片面追求所谓的经济效益,这样的书店也肯定是办不好的。
该书店的行为和上述书店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在商品经济时代,书店获取经济效益天经地义,但为社会、他人提供更加周到服务和力所能及的人性化关怀,也是一个负责任企业应尽的义务。
往深处想一想,今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明着是倡导书店等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义务,其实暗中也是在呼应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应内涵,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在经济发展同时更加弱势体,如何在社会层面构建人性关怀机制,如何在社会型中充实人们精神境界等等。
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该事虽小;但却是张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选取这样材料作为高考作文写作引导材料,体现了以小见大、寓理于事、弘扬正能量、助力善行善举等多方面的考量,清晰显示出了高考作文题设计要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引导性的使命与担当。
总之,从书店角度立意,可以是:有温情,暖心服务;有担当,守护灵魂追索;有职责操守,给读者精神食粮;适应市场需要,坚守纸质阅读实体店;注重书店型,坚守全面服务等。
当然,该作文立意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从顾客读者角度来考虑,倡导走进读书的行列,让书籍浸染自己的心灵世界,提升精神追求;读书能丰厚灵魂生活;在浮躁的碎片化、网络化时代,独守那份精神的富有;呼吁国家社会为读书提供更加合适的条件、环境等。
当然书店与读者这两者一定要兼顾,也可以两者都写,平分秋色。
实事求是讲,今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难度不大,但要写好却不易。
最佳的写法是对该书店做法予以褒扬,并对相反的做法予以批判与谴责,正反对照,写成思想评论式文章。
也可从作文材料中提炼出诸如做企业就是一边做企业一边做公益、弱势体也是应尽义务、
为爱好读书者创设更好环境等观点,写成一般的材料作文。
无论怎么写,要体现出对该事件或该类事件的深层理解与感悟才好;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容易的。
今年是山东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设计这个平和平实蕴藏着时代精神的作文题,意图无非是,一是降低审题立意难度,实现命题的平稳过渡;二是倡导主流价值理念,引导新风尚。
示范作文1:
读书与精神守望
淄博市教研室
正高级教师王玉强
一个暖心的书店,一读书的顾客,构成了一道精神守望的风景。
书店24小时经营,展示的是职业的担当与社会责任;不同的人在书店读书,展现的是对精神的求索。
我们要呼唤读书,呼唤朗读者,呼唤责任与精神的守望。
为何一个书店要24小时营业?为何市民、大学生,甚至农民工、拾荒者也走进了书店?那是读书的力量。
书店24小时经营,那是为了读者的需要,是市场呼唤的型与升级。
你作为实体商店,不适应市场就面临着消退与淘汰。
正是有了这份职责与社会的责任,书店的灯光才通亮。
而最可贵的是那痴迷的读者,那深夜走进书店的读书人,他们已经白天工作了,已经劳累了,但他们却自觉地拿起了书,那难道不是对精神灵魂的追索吗?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生命成长史。
读书对一个人的精神养育、精神洗礼是多么重要啊。
当我们走近《瓦尔登湖》,就走进梭罗简单、纯粹的心灵世界;当我们走近《巴黎圣母院》,就走进了美与丑、善与恶的较量。
试问,当我们走近谭嗣同、毕加索、林肯、甘地的传记,我们的精神世界还会空虚吗?还仅仅为物质、财富、豪华而汲汲乎渴求?所以说,读书能使我们精神富有。
书会让我们丰厚,更会使我们思想成长。
鲁迅曾在日记里写到当《天演论》发表时,他一边啃着侉饼,一边看文章,痴迷之至;毛泽东更是痴迷书籍,每次出发都要带几大箱子书,他的床上几乎一半是书籍,他为了练草书,就借阅了大量的张旭的草书;路遥为了准备写《平凡的世界》,不也是痴迷于浩瀚的世界名著、不知疲倦地浸染品味吗?正如俄国鲁巴金说:读书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读书更需要社会的唤醒与环境的创设。
为何24小时的书店有了那么多读者?就是因为这个书店给顾客以温情的爱心。
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这难道不是精神的抚慰吗?为何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倍受国人的追捧?为何《中国诗词大会》那位武亦妹那么淡定而从容?就是因为这个时代需要阅读唤醒,更需要精神的慰藉与栖居。
面对着网络短信自媒体时代,面对着快餐电商碎片化交互,我们的时代怎么了?太浮躁,太功利了。
回吧,归根吧,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吧。
让我们走进书店重新捧起厚厚的名著、走进灵魂的守望吧。
我深深地赞叹那些走进书店的读书人,更感谢24小时经营的书店。
时代呼唤责任的担当,更呼唤精神的守望。
正如白岩松所说——读书才有诗歌与远方。
示范作文2:
书店做公益,让社会更和谐
淄博市教研室正高级教师陈鲁峰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让各色人进入书店或阅读或休息,从来不驱赶读者,书店认为这样做有意义和有价值。
书店作为一家企业,如此为顾客着想,为读者着想,为弱势体着想,宁可付出更多的代价,也要执着于做公益,真值得点赞!
为喜欢夜读的市民、大学生提供夜读的时空,书店付出一些成本,好像也不为过,毕竟
都是与书结缘的人嘛。
为外来务工人员、流浪者和拾荒者提供夜晚休息的场所,不收费,甘愿付出管理经营损失,并认为是有意义的事情,这体现了一种悲悯的情怀!这种企业公益精神显示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蕴含,既是弘扬善行的作为,也是彰显社会核心价值的作为,为这样的企业文化点赞、叫好!
相反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少企业为了追求单纯经济效益,在严厉环保监管下,玩弄起了小聪明,或白天停产,夜晚生产,超标排污;或明着运行环保设施作为样子,暗中排污;或贿赂环保监管人员,弄虚作假,让超量排污合法化……这些无良企业从来不顾及社会效益,只要能挣钱,就不顾命地污染环境。
失去了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也必将失去社会的信任,迟早是要被国家和社会淘汰的。
若这些企业能摆正自己和社会之间关系,遵纪守法经营,为周围环境的持续改善、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自我优化,为和谐社会、美丽社会构建多尽一点义务,为绿色发展多做一些公益的话,也许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从来都是秉持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出发点的,希望这些国家能够搭上中国这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车,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的。
正是有这样的公益理念和行为,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才赢得了几乎沿线所有国家的认可与赞誉,显现出了极具诱惑力的发展前景。
是啊,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多考虑一些不方便,并诚心诚意提供力所能及帮助与援助,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才得以矗立;若光围绕着自我中心做事情,是不可能赢得大家认可的。
其实,道理很简单,力所能及为社会、为他人做点公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成就自己,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希望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的书店越来越多,希望为他人、为社会贡献正能量的单位及企业越来越多,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真的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