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年律师到大牌律师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杭州分所章晓洪各位律师同仁,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很高兴在这个讲台上与在座的各位青年律师朋友们共同交流。
我也非常愿意把我做律师的心得体会、感悟与各位共享。
讲课的题目是《从青年律师到大牌律师》。
一、青年律师的现状2007年上海首个青年律师生存状况调研于日前公布,调查结果充分说明了现在青年律师的现状:1、收入低此次调研中,千余名被访青年律师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调查显示,他们中有60%的人年收入在5万及5万以下,有车一族的比例仅为3%。
特别是执业前两年,不少青年律师很容易入不敷出。
在如此情况下,有82.8%的被访者认为目前收入低或很低,更有10%左右的青年律师由于各种原因(对工作前景不看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考上名校研究生等)而挨不过前三年,打算改变职业。
2、没有案源由于缺乏经验和人脉关系,跟在座的各位一起成长起来的朋友、同学大都处于事业上升期,没有人介绍案源。
刚毕业就踏入律师行业,更是举步维艰,因为根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你在做律师,何来被人家委托?绝大部分青年律师的业务来源主要靠律师事务所分配,且多为辅助性质的工作,很少有独立办案的机会。
3、业务没有侧重调查中,有近三成的被访律师所从事的诉讼类与非诉类业务比例相当,没有侧重。
这也令不少青年律师产生了执业困惑——从一名“万金油”式的律师助理做起,是否利于青年律师的成长与发展?这就与第二个特点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正是没有案源,所以青年律师就没有挑选的余地。
爱好专长在生存压力面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4、缺人指导,专业经验不足调查中,有61.8%的被访律师认为工作环境一般,有15.8%的人甚至认为工作环境差。
缺乏资深律师的指导及同事间的交流,是导致青年律师不满的重要因素。
调查中,无带教老师的青年律师占20.7%,特别是一些小型律所,其内部的导师制度不够完善,使得不少青年律师处于“散养”状态,对前景感到迷惘。
由于收入较低、没有案源、缺人指导,使得执业前三年成了青年律师普遍反映的“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
有近10%的青年律师因种种原因挨不过这段时期,最终不得不放弃职业理想而转投其他行业。
讲到这里,各位在座的青年律师不禁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也可能会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甚至在心底里发出感慨“我为什么要学习法律呢?”很多青年律师曾经徬徨,曾经泄气,曾经悲观绝望,更有甚者在中途退出了律师生涯。
而今天我却要以我本人的经历与大家说:青年律师有活力,有文化,有闯劲,青年律师是我们中国律师的希望所在。
我是财务专业的本科生, 8年前从注册会计师转行成为律师,尽管执业之初历尽艰难,也经历过生存的威胁,也曾经迷茫与徬徨过。
但在我执业三年以后,我却以自己优异的业绩成了全国性的大所-锦天城最年轻的合伙人,并且直到今天还是锦天城最年轻的合伙人。
同时我的业绩每年在稳定提升,到今天已成为锦天城乃至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省份内、业绩都可算得上比较领先的少数律师之一。
这几年,我带领我们年轻的金融证券律师团队披荆斩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我们担任很多家企业改制重组与股票上市项目法律顾问,还担任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常年法律顾问。
我们的目标就是造就全国第一金融证券律师团队。
在今天,我愿意和各位朋友分享这八年律师之路的酸甜苦辣。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特点,律师行业也有自身的特点,没有对行业特点的深入理解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确把握,要想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那么,我们就一起首先来看一下律师行业都有什么特点。
二、律师行业的特点1、充分市场化中国律师的历史艰难而曲折,其间律师个人的经历悲壮而沧桑,历史长河,弹指一挥间。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在经济战线的改革开放已拉开了序幕,随之而来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律师制度也随之而恢复,从一九七九年全国各省、市筹备组建、正式对外办公的法律顾问处仅有几十家,而律师也仅有212人,那时候的律师是国家雇员,国家发放工资,当然也没有自由收费、案件提成。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律师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和壮大,全国有各种所有制的律师事务所约有10000家,执业律师超过十四万人。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改革不断深化,伴之中国已经加入“WTO”,中外律师互设办事机构已成规模,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已经在美国、加拿大设立了代表处。
中国的律师制度和国际接轨已成定局。
律师业发展到今天,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完全走向了市场。
律师发展靠市场,律师服务水平的优劣由市场来甄别。
市场中的客户对我们律师的表扬是我们最大的荣誉,客户对我们的批评是我们最大的失败。
2、服务广泛性律师职业的显著特点就是执业活动的广泛性,很少有一种职业像律师职业这样能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执业行为,律师能知道老百姓关心什么,知道政府在依法行政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并能从法律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因为此,律师称得上是社会生活中的“先知者”,可谓是“社会百态问律师”。
可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广大律师所起到的独特的社会润滑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律师服务范围包括银行、金融和证券领域、公司购并重组、证券期货、金融信托、知识产权、房地产、税务、参与诉讼和仲裁、涉外投资合同、劳动人事、环境保护等社会各方面。
我认为:律师服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社会性、开放性的特点;凡是有法律需求的地方,律师都可以接受其委托提供自己的专业服务。
3、知识产业性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律师业具有知识产业的一切特点,它是一个以知识为其主要资产的行业。
律师业有着它特有的知识产业特征,它是一个靠律师的知识、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赢得社会尊重的行业。
八年前,我从一个本科攻读经济的注册会计师成为律师,说心理话我心中经历了一个痛苦的选择历程,因为我选择律师职业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份待遇优厚的稳定工作,却去尝试一个自己没有任何基础和社会背景的律师行业,并且当时律师行业对青年律师很少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整个行业基本为提成制。
没有来源就无法生存。
我直接面临生存的威胁,最终出于对律师行业的强烈爱好,我还是最后坚定地走上了律师之路。
从涉入律师行业之初,我充分利用律师与注册会计师的双重身份,慢慢吸引客户,并且攻读法学硕士,后又攻读法学博士,以提高自己的法学理论功底。
从全球角度看,律师行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国外律师业与其他知识产业的界线正在逐步消失,律师业边缘化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与咨询业、管理业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
同时律师的产业也越来越大,律师行业在美国已经与管理业、软件业、金融服务业等行业并列成为产生巨额收益的行业。
律师业也已经成为美国一个输出法律文化的产业。
在我们国家律师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其年营业收入每年高速增长,律师业已经初露产业经济的势头。
产业化是律师业的发展方向,律师业已从最初单纯的法律专家、受托代理人的角色,发展成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的知识产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我所总结的目前律师行业的三个特点:充分市场化、服务广泛性和知识产业性。
了解我们青年律师的现状和律师行业的特点后,我还想与在座的各位一起看下律师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因为只有掌握了律师行业的发展趋势,才能决定我们青年律师应该朝着什么方向走,正所谓“谋定而思动”。
三、律师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今后的发展看,我认为未来的律师业趋势会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1、与数量的迅速增长相适应,律师的素质也将水涨船高。
目前的执业律师中,本科学历以上者已占绝大多数,由于司法考试的门槛已经提高,未来新加盟律师队伍的人才学历只会越来越高,在加上外资所的进入与国内律师的同台发展,律师之间的竞争永远都是强者之间的对话。
以我们锦天城律师事务所为例:锦天城拥有500余名员工,其中注册律师300余名,拥有博士学历的律师有近40名;40%以上律师具有教授、副教授、法学硕士学历和中级职称;有近100名律师曾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法国、香港等地留学或具有国外律师从业经历。
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资源成为律师向社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根本保障。
在座的各位,肯定都是本科毕业生,并且还有很多的硕士,甚至博士。
你们参加律师岗前培训并即将加入律师队伍就是律师素质逐步提高的证据之一。
2、律师的社会地位将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律师寄予厚望。
年初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有22名律师代表和委员在这里履行代表职责或参政议政,其人数比上届全国人大和政协增长了80%以上。
全国律协统计表明,目前在中国各级人大中,律师代表超过800人。
而且,律师正在成为司法界的人才蓄水池。
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公开讲话中表示:“提倡具有多年律师经验、品行端正、阅历丰富、声名卓著、资产富有的律师来当法官,以改进法官队伍的构成。
”同时,一批资深的学者型律师进入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律师进入学界将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使学界更增活力。
另外,有为数不少的律师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或直接介入商界,在法律空白领域创造规则及保护规则的实施。
律师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不是赚这些每年几万元的小钱,在乎的是社会对律师业的认可程度,比如我们须积极参与立法,这是我们法律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律师改变社会形象与地位的有力途径。
我也是兼任杭钢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诸多法制类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政府聘请律师顾问团、律师介入上访等等,都有律师的身影,都能听到律师的声音。
3、律师的执业领域将继续扩大,将涉足许多高端和新兴的业务领域。
律师的执业范围从传统的民事、刑事、经济诉讼扩展到证券、税务、金融、投融资等新兴领域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其他新型业务有很多,例如:工商登记代理、税务代理、信用代收代付款项、接受委托起草法律、律师担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允许律师为被“双规”、“双指”的人提供法律服务、促进公证、律师业务合一、律师担任评标小组成员、企业改制、签订购房合同、大型企业的独立董事、律师担任国企的董事、监事、代理设立非政府组织,当然个别业务领域还处于行业限制中,但终将会放开。
如果早作准备,则在业务开放之时,就是我们大展拳脚之时。
我本人的专业领域就在证券、金融等方面,这些领域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正是我们年轻律师施展拳脚的大好舞台。
传统的民事、刑事诉讼业务已经被老律师抢占。
与其靠低价竞争与老律师争夺蛋糕,不如靠年轻律师的知识、活力和闯劲去发现新的蛋糕。
就新型业务领域而言,老律师和年轻律师都是相当陌生的,但是,年轻律师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而老律师则必须忙于开庭、会见、谈判、见当事人,年轻律师有新型的知识结构而老律师则知识结构老化并且未必有足够的时间去更新,年轻律师敢闯敢放弃而老律师则困于现状不会轻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