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化学)

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化学)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化学)教材一、封面二、图书基本信息作者:《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作者简介《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用系列教材》编委会由华图教育一线教师招聘考试研究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成员的专业背景涵盖了中小学各学段全部22门学科领域,均具有深厚的教育教学背景和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对教师公开招聘的考试政策、考试形式、出题思路、重点难点等有着全面独到的研究。

编委会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考生提供质量上乘、适用高效备考的全国最专业的教师招聘考试图书。

三、图书目录目录第一部分教材教法与教案第一章化学课程基础3核心考点提示3考纲知识导读3一线名师精讲3第一节中学化学课程概述3第二节化学课程标准23命题热点集训27第二章化学课程教学基础30核心考点提示30考纲知识导读30一线名师精讲30第一节化学教学原则和方法30第二节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38第三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43命题热点集训45第三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展示48 经典教学案例一48经典教学案例二49经典教学案例三50经典教学设计一52经典教学设计二56经典教学设计三59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65核心考点提示65考纲知识导读65一线名师精讲66第一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66 第二节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70第三节分散系76第四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80 第五节化学反应与能量87第六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96 第七节电解质溶液110命题热点集训120第二章无机化学126核心考点提示126考纲知识导读126一线名师精讲127第一节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27第二节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38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152命题热点集训155第三章有机化学160核心考点提示160考纲知识导读160一线名师精讲161第一节有机化学概论161第二节常见的有机化合物173第三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99第四节糖类、油脂和蛋白质202第五节重要的有机反应历程209命题热点集训242第四章化学实验249核心考点提示249考纲知识导读249一线名师精讲250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50第二节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261 第三节常见物质的实验室制备265 第四节化学实验的综合设计269命题热点集训277四、图书内容节选第二部分专业知识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核心考点提示1.理解及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解答化学问题。

考纲知识导读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散系常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原子构成元素、核素和同位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晶体(接上页)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电池与化学腐蚀电解质与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反应活化能Arrhenius方程式及其应用热力学定律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的应用化学平衡电极电势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水的电离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离子反应沉淀溶解平衡一线名师精讲第一节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离子、原子构成的。

分子能独立存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子是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离子是原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

所以归根结底,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而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除氢(氕)原子的原子核是由一个质子构成外,其他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中子、质子是由更基本的单元——夸克组成的。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通过眼、鼻等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或者用仪器可测出的物质的表面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的内在性质,是肉眼无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它包括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一)中学化学中需要了解的物理性质熔点:在一定压力下,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呈平衡时的温度。

即在该压力和熔点温度下,纯物质呈固态的化学势和呈液态的化学势相等。

沸点:液体开始沸腾时的温度。

特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部压力时的温度。

密度: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符号为ρ。

单位为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g/cm3。

其数学表达式为ρ=mV。

溶解性:每份(通常是每份质量)溶剂(有时可能是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值就是溶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达到化学平衡的溶液不能容纳更多的溶质,在特殊条件下,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会比正常情况时多,这时它便成为过饱和溶液。

(二)中学化学中需要了解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材料或制品能进行有焰燃烧的能力。

它包括是否容易点燃,以及能否维持燃烧的能力等有关的一些特性。

氧化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处于高价态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

还原性:还原性是相对于氧化性而言的,反映了物质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酸性: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以及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还可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的一类通性。

碱性: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以及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一类通性。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 有机物不导电B.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C. N2可用作食品防腐剂D. 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答案】A【名师点评】有机物有的也能导电,如导电塑料,故A项不符合题意。

三、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实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本身不变,只是粒子之间的运动间隔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如固态的冰受热融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铁水铸成铁锅,NaOH等无机盐、碱的潮解等。

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有发光、放热、吸热等现象。

化学变化的几种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合)通式:A+BAB例:4Al+3O2△2Al2O3Mg+Cl2点燃MgCl22.分解反应(分)通式:ABA+B例:Cu(OH)2△CuO+H2OCu2(OH)2CO3△2CuO+CO2↑+H2O3.置换反应(换)通式:AB+CAC+B例:Zn+H2SO4ZnSO4+H2↑但CO+CuO△CO2+Cu不是置换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条件,该反应的反应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

4.复分解反应(互换成分)通式:AB+CDAD+CB例:2NaOH+CuSO4Cu(OH)2↓+Na2SO4但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从表面来看不是复分解反应,究其本质,仍属复分解反应。

其反应可写为:CaCO3+2HClCaCl2+H2CO3。

真题点睛在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空气液化,煤燃烧B. 电解水制氧气,冰变成水C. 钢锭轧成钢条,工业制氧D. 蜡烛燃烧,蜡烛受热熔化【答案】A【名师点评】A选项空气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燃烧是化学变化;B选项电解水是化学变化,冰变成水是物理变化;C选项钢锭轧成钢条是物理变化,工业制氧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属于物理变化;D选项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故正确答案为A。

四、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溶液等。

2.纯净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无机化合物相似,因此也作为无机物来研究。

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归入氧化物、酸、碱、盐四大类。

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a.碱性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例如氧化铜、氧化钙、氧化镁都是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例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

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既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两性氧化物。

例如BeO、Al2O3、Cr2O3等。

②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③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④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第二节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一、化学式★1.化学式的含义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是实验式、分子式、结构式的统称。

纯净物都有一定的组成,都可用一个相应的化学式来表示其组成。

有些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做分子式。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分类意义实例(以H2O为例)宏观(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水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微观(1)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2)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3.化学式的书写规则(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一定顺序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