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右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相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

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因为()A . 明神宗的反对B . 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C .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 . 张居正的去世2. (2分)“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 .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 .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 .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 . 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3. (2分)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政治制度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④D . ①③④4.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

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

”材料反映的是()A . 王位世袭制B . 分封制C . 宗法制D . 内外朝制5. (2分) (2018高三上·正阳月考)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 .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 .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 .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6. (2分) (2019高一上·东辽月考) 如图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

这种变化反映出()A . 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B .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 . 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D . 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7. (2分) (2018高二上·本溪期末) “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

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A . 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B . 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 . 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D .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8. (2分)(2017·福建模拟)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

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A . 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 . 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 . 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 . 存在相权集中扩大趋势9. (2分) (2019高一下·阜平月考)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宽限期满,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平民在这部法律中获得的权益不包括()A . 确立了按律量刑的依据B . 打破贵族对立法权的垄断C . 获得了平等的政治地位D . 与贵族平等的司法解释权10. (2分)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恺撒进军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

当恺撤归国执政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A . 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B . 不会,因为她们不属于罗马共和国公民C . 会,因为她们属于罗马帝国公民D . 不会,因为她们不属于罗马帝国自由民11. (2分) (2017高三上·钦州开学考)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A .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 . 大革命后的法国C .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D . 统一后的德意志12. (2分)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 .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 .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 .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 .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13. (2分) (2017高二上·蚌埠开学考)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 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B . 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C . 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D . 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14. (2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有同学整理19世纪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历程,做出如下时序图。

观察如图,空白处应填定的事件是()A . 美国制宪会议的召开B .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C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D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5. (2分)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

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

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

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①保留了君主政体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③统治者实现统一的愿望强烈④宰相是对皇帝负责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C . ①②③D . ①③④16. (2分) (2017高三上·天津月考) 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

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A .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B .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C . 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D .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17. (2分) (2016高一下·淄博期中) 中英《南京条约》第10 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应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 .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 .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 .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D .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8. (2分)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从本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相似点是()A . 打开中国市场,谋求在华利益B . 维护鸦片贸易C .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英斗争D . 教训清政府19. (2分)下列表述中能确切反映组图的共同主题的是()A . 寻求救国之路B . 反抗外来侵略C . 进行民主革命D . 推翻清朝统治20. (2分)(2017·中山模拟)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A . 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B . 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C . 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D .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21. (2分)(2019·河西模拟) 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而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政府收回成命。

这说明当时()A . 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B . 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C . 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D .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22. (2分) (2019高一下·北仑期中) 1915年,福建省按民国政府《教育纲要》的规定增设《读经》课,《修身》课则增加了封建道德的内容。

这主要是因为()A . 西学缺失人文主义精神B . 尊孔复古的推行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 维新派极力倡导23. (2分)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

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①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②清军协助镇压朝鲜农民起义威胁日本的安全③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清国征讨方略》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A . ①②③B . ①②C . ③④D . ①②③④24. (2分)(2017·无锡会考)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这首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 五四运动B . 国民革命运动C . 一二九运动D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5. (2分) (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 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中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

这表明()A .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B .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C . 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D . 徐州会战揭开了困共合作序幕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26. (20分) (2017高一上·南充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1)概括材料一中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为什么说英国新政体既保留了“传统形式”又有“根本性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怎样理解美国民主“产生于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3)现代西方民主源自古希腊罗马,美国是现代西方民主的代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