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习惯成就孩子好未来

好习惯成就孩子好未来

好习惯成就孩子好未来(1)分享到: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家长姓名:黄英学生姓名:张嘉成录取院系:生命科学学院毕业院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获奖情况:2010年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一等奖我管孩子的时间大都放在了1-8岁,也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人格、习惯等形成的奠基时期,真真切切不可小视。

“妈、圆”两字奠基了儿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儿子刚刚开始牙牙学语时,“妈妈”是他最常发出的、最正确的声音,而且,只要有纸有笔就用极不正确的握笔姿势在纸上画圈。

一次他把笔给我,示意我给他画点什么,我借机在纸上写了个“妈”字,并不停地说“妈,妈妈的妈”,他笑着、指着、学着,我见他学得很有兴趣,在纸上又画了一个圆,然后又写上“圆”字,还是不停地说“这是阿成画的圆圈的圆”,就这样,他不停地笑着、指着、学着。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我把写着“妈和圆”的那张纸拿来让他认,竟然还认识,我抱起儿子亲了又亲,并不停地夸他聪明。

星期日,我带儿子去他姥姥家,一进门,我高兴地说:阿成认字了,家人围拢过来进行验证。

我在纸上先写个“妈”字,儿子看了一眼说“妈”,家人乐得夸他聪明,他也高兴地在客厅里跑了一圈,然后我又写了“圆”字,他认真地说了发音不太正确的“yuai”,大家又是一顿的夸他聪明。

之后,我又在他看过的儿童读物中找“妈”和“圆”,他看到后非常兴奋,由此开始了主动识字阶段。

利用识字积木、识字卡片、儿童读物,每天晚上都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识字训练,走在大街上他都要指一指、认一认。

2岁时能识两百多字,5岁时大概识一千字左右。

3岁多的时候,他爸爸PP机一响,他就会拿来看看里面的文字,有一次全家在吃饭,他爸爸拿来PP 机并跟家人说,让我儿子给你们读一下天气预报信息,他很顺畅地读了起来,家人大喜;5岁时开始,在幼儿园午睡起床之后,老师经常让他给小朋友们读儿童读物;1997年带他到牡丹江参加全省少儿围棋比赛,齐市去了十多名小选手(他最小),比赛一结束,住地就乱成一团,只有他在看书,(不是我让他去看,而是他喜欢看,书中的字基本都认识,所以有兴趣)有时还读给小朋友们听。

上小学时,儿子的班主任张玉芹老师的做法很好,她要求看护时间只要完成作业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

为了吊儿子读书的胃口,我没有一次性买很多书,而是每周带他到书店只买一本(开始买的大多是名人传记,我觉得做人立志很重要。

后来科技方面的、童话方面、历史方面的等都有)。

读书多了,知识丰富了,求知的欲望就越来越强了。

利用孩子3~6岁记忆最佳期,进行大量识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达到自己能读书的效果,也就是我们当家长所期望的不用去管,孩子能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理想效果。

要切记:主动的原动力来自于孩子的兴趣,孩子刚刚识字时不要要求量,要在兴趣上下工夫,小孩子最大特点喜欢人家夸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没错),我们就要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进行教育;另外,在识字的同时要进行应用,帮他在报纸、杂志上找到他所识的字,让他体验到识字的用处与快乐;识字训练时家长的角色是学生,要让孩子当老师。

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用一生,好习惯一定从小抓起,要坚持抓住小事不放松。

认识我的人都说:你管啥了,从来没看你管过孩子。

说的不无道理,因为儿子上小学后,好多好的习惯已经形成,当然不用我去管了。

我管孩子的时间大都放在了1-8岁,也就是人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是人格、习惯等形成的奠基时期,真真切切不可小视。

好习惯成就孩子好未来(2)分享到: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是独立的人,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小或心痛孩子而包办代替所有他能独立完成或在家长协助下完成的事情。

孩子每个时期都有他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不是一件小事,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

儿子大概2岁时,每当我下班回家,看到的都是他玩过的玩具摆一地。

一天,我发现北屋有个正好能装下他所有玩具的大盒子,拿到我的房间,将玩具一个个放进去,儿子看到后也来帮我,在他干的正起劲的时候,我索性坐在沙发上,一边看他,一边指挥,一边夸他,“阿成真能干,那边还有一个黄的积木,再看看还有没有没放进去的呀!哈哈,阿成真能干,以后玩过的积木自己把它放进去好吗?”一定要坚持让他去完成,当他不想做时,也不要指责他,要让他明白不把玩过的玩具收拾好,一是会丢失,二是房间不整洁,三是我们来回走时会绊脚的,一定跟孩子讲道理。

指责、训斥的结果就是以后他会欺骗你。

上一年级时,我教他每天写完作业后,看看第二天课程表,并将所需书本放到书包里,我只教过他一次,再没重复第二次,开始我也怕他弄不好,就在他睡觉后,偷偷进行检查。

记得二年级时,我发现他将语文书忘放进书包里,我当时心里很矛盾:帮他放了,还会有第二次犯同样错误的可能,不放,一定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一狠心,选择了后者。

一天的语文课程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在这次小小失误中,体验、感受其所带来的后果,我想这样的低级错误一定不会再犯了。

一次受挫,终身受益。

小学三年级,我让他坚持洗自己的袜子,每周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或擦客厅和两个卧室的地板,寒暑假负责晚饭后的洗碗工作等,10岁的孩子可以做好多事情的,千万不要认为他还小。

在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采取物资刺激和金钱诱惑的评价方式——如:洗一次碗奖励5角钱等做法,是极其不可取的,会给他潜意识上造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回报的。

试想,当我们老的时候,需要他来照顾时,他会怎样做?他不会习惯于那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会在心里和行动上索取他照顾你的回报的。

在跟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阶段,家长是方法的指导者、评价的激励者和只看不去插手的旁观者(要学习做聪明的懒家长)。

好习惯养成需要21天,真正形成好习惯得3个月以上,所谓形成好习惯的标准是,当不按习惯去做时,感觉“不得劲”。

培养训练孩子的记忆力记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记忆力是学习知识能力的前提。

我承认不同人的记忆能力有较大的差异,跟遗传因素有关,但是,科学的记忆方法,合理的学习习惯,认真的学习态度也能提高记忆的能力。

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与观察力,这是科学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首先,孩子任何特长的学习,都是对其记忆力的培养,如学习书法和绘画时,孩子会是全神贯注的,专注力与观察力自然得到培养;学习乐器时需要识、记乐谱,因此对其记忆力的培养也是很好的训练。

儿子四岁半开始学习围棋,对他记忆力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人下棋,特别是围棋,需要测算出好几步,甚至是十几步后才能落子,稍不留意将会满盘皆输。

儿子从1996年到2001年,整整学习了五年围棋,每周六日下午都要去学习围棋,开始是2个小时的讲授课,之后是比赛。

比赛结束后,指导教师都要求棋手们进行重新复盘,两百多手都得记下来,这无疑是记忆训练的最好方法,与此同时,每周都要按照名人的棋谱进行打谱与复盘,反复的训练,增强了孩子的记忆力。

儿子学业有成的重要原因,我认为与从小学习围棋有关。

围棋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计算力、逻辑思维力等能力的培养,是最有效的手段。

儿子1996年学习的围棋班是当时齐市第一个围棋班,据我所知的几个孩子后来发展得都很好,如:去年实验中学毕业的刘哲作被保送到浙江大学;实验中学毕业的房阳差几分未被清华大学录取,被哈工大录取了;前年市一中毕业的陈广宇考取了上海大学,在围棋班还有几个非常出色的孩子没有继续联系,不知考学的情况,我想不会差的。

其次,家长要时时捕捉孩子可能观察到的观察点,以此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每当放假的时候,都要领儿子坐火车旅游,一次,我问他:“儿子,你能告诉我靠窗的位置都是几号吗?有没有规律呀?”问题一出,儿子兴致勃勃地从车厢的一头走到了另一头,回来惊喜地告诉我:“我发现,个位是0、4、5、9的座号靠窗。

”我想以后儿子无论坐卧铺或坐飞机时,也会有意无意地看看座位号的规律的。

最后,家长要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善于帮助孩子回忆。

平时带孩子去公园或出外旅游时,孩子在观察植物或动物非常专注时,家长千万不要打扰他,不要为了看得面面俱到而让孩子走马观花,这样一点好处都没有,面面俱到其实面面都没到。

帮孩子共同回忆一起看到的事物,并将其说出来或写出来,这样会加深记忆。

用心对待孩子(1)分享到:sinaqzonerenrenkaixingdoubanmsn——做一个有准备的父母家长姓名:侯永利杨建彬学生姓名:杨桐录取院系:元培学院毕业中学:河北省石家庄二中获奖情况:2011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金牌、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二等奖;2010年全国高中化学联赛省级赛区二等奖我们也从不“陪孩子攻书”,大人陪惯了,他自己就没了主动精神,没了责任感,也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家长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切忌唠叨、数落,也不要关心他的具体学习分数,但观察他的学习状态很重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总结这十几年的教育心得,我们认为作为家长,教育好孩子是责任,好的教育方法是不断探索和学习出来的,每一位希望做父母的家长都要作好准备!下面是一点肤浅的总结,与对孩子“有心”的家长共享。

一、早期教育关系孩子智商的高低(一)早期开发首先是优生,做有准备的父母,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计划(比如选择季节、戒烟戒酒等),怀孕后多吃如核桃、鱼类、水果等益智类食物,并且注重对胎儿进行适当的感知刺激,如让胎儿听音乐、给他说话等。

孩子出生后,只要他在自然苏醒状态,就要经常逗他,以爱的眼光与他对视,让他的眼光追逐声音、给他唱歌、跟他对话,一定要经常对他进行爱抚尤其是头。

孩子在出生后第四十天左右就能对大人逗他的“哦、哦”声作出有意识的回馈,并与大人进行“对话”。

在两个多月的时候就有模仿大人的欲望和能力,也能明白大人是在夸他还是骂他。

他哭闹的时候我会放一些动听的音乐,他会专注的倾听。

一旦发现孩子有用手抓东西的迹象,要尽早地开发他的这一能力,我经常给他一些纸张,他会慢慢撕成碎片,这样锻炼了大脑对动作协调性的指挥。

再大一点就教他认识周围事物。

学说话期,我买了很多童谣磁带经常放给他听,2~3岁时开始做益智游戏,如摆搭积木,他能专注一两个小时不动,买了一个当时叫“咪咪数学宝”的益智玩具,在游戏中学习。

刚上幼儿园老师出数学题,题目一写出来他就能说出答案,老师就表扬他,他感到很自豪,这使他以后对数学非常感兴趣。

在学拼音和识字时,就为他买了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益智类书籍,这些都是早期的益智教育。

(二)顺其自然我们从不强迫孩子上什么兴趣班,除非他自己愿意,上幼儿园时孩子学电子琴和画画,当我陪他去幼儿园,看到展览室里有他的作品时,我和孩子一起高兴,分享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