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安全监测分析技术规范与标准考试试卷(闭卷,1.5小时)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1分。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监测人员在取得合格证之前,( )。
A .可以报出数据 B. 不得报出数据C. 应在持证人员指导下工作,其监测数据质量由持证者负责 2. 电离辐射监测的对象是( )和环境两大部分。
A.场所B.人C.公众 3.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监测结果单位是( )A. 贝可/千克,Bq/kgB. 库仑/千克,C/kgC. 贝可/平方厘米,Bq/cm 2D. 戈瑞/小时,Gy/h4. 现场监测X 射线探伤室环境辐射污染应用的辐射监测仪器为( )。
A. X-γ辐射监测仪B.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C. 中子监测仪5. 一般现场使用X-γ剂量率仪采用多次瞬时读数,每个测点读( )个数字,取平均值修正获得一个监测结果值。
A. 5B. 10C. 20D. 50 6.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环境监测中,规范中要求γ辐射剂量率监测频次( )。
A. 1~2次/月B. 1~2次/季C. 1~2次/年7. 对CT 机房进行辐射防护监测,对屏蔽墙外进行( )监测,每年1~2次。
A. X 射线辐射剂量率B. γ辐射剂量率C. 中子辐射剂量率8. 在α、β表面污染测量中,α探测器和β探测器的灵敏体积与被测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分别小于( )。
A. 1mm 、5mmB. 5mm 、20mmC. 20mm 、50mm9. 江苏省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产生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平均水平约为( )。
A. 1 nGy/hB. 3 nGy/hC. 30 nGy/h10.为满足实验室γ谱仪核素分析需要,现场采集土壤样品需在()kg左右。
A. 0.1B. 0.5C. 1.0D. 1011.采集土壤样品时,针对不同的监测目的,应选择不同的的采样方法,调查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沉降污染,()。
A.必须采集未经人为翻动过的表层土壤B.要取能代表基壤的样品,表层的浮士应铲除C. 以上两个都对12. 用天核素分析的水样采集后,一般要求用()酸化到pH=1-2A.浓盐酸B.浓硝酸C.浓硫酸13. 环境监测中常用的x-γ剂量率仪一般需要采用( )A.气体电离探测器B.闪烁探测器C.半导体探测器14.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中规定:“在距CT机房外表面0.3 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应小于( )μGy/h。
A. 7.5B. 2.5C. 25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中规定屏蔽墙外剂量限值:探伤室屏蔽墙外30c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不大于()μGy·h-1)。
A. 7.5B. 2.5C. 2516. 测量放射工作人员一定时期内所受辐射剂量通常用()。
A. 热释光片B. α、β表面污染仪C. X-γ辐射剂量仪17. 在道路、草坪和广场测量环境γ辐射剂量率时,测点距高大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30米,并选择道路和广场的中间地面上()处。
A. 1mB. 0.5 mC. 2m18. 在建筑物内测量,要在室内中央距地面()高度进行测量。
A. 0.3mB. 0.5mC. 1m19. 江苏省环境本底原野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范围约为()。
A. 10~20 nGy/hB. 30~100 nGy/hC. 150~200 nGy/hD. 150~200μGy/h20. 江苏省环境本底建筑物室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范围为()。
A. 几左右 nGy/hB. 一百左右nGy/hC. 一千左右nGy/hD. 一万左右nGy/h21.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相关要求,某移动基站周围环境功率密度公众照射导出限值( )W/m 2。
A. 4.0B. 0.05C. 0.422. 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定,应在距岸边大于( )的淡水面上进行。
A. 100 mB. 500 mC. 1000 m23.γ辐射剂量率测量仪器对宇宙射线响应值的测定,应在水深大于( )的淡水面上进行。
A. 1 mB. 3mC. 2 m24.《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关于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推荐值为( )。
A. 2 kV/mB. 4 kV/mC. 8 kV/mD. 10 kV/m25.《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 )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A. 0.1 mA/mB. 0.2 mA/mC. 0.1 mTD. 0.2 mT26.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高度取离地面( )高度。
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测量高度。
A. 1.0m ~1.2mB. 2.0m ~3.0mC. 1.7m ~2m27.设有一组测量数据x 1,x 2,…x n ,平均值为-x ,则单次测量的标准差为 ( )。
A.121-⎪⎭⎫ ⎝⎛-∑=-n x x ni iB.nx x ni i21∑=-⎪⎭⎫ ⎝⎛- C.121+⎪⎭⎫ ⎝⎛-∑=-n x x ni i;28.某基站某点位测得综合场强值,计算该测点的功率密度公式( )。
A. S=(E 1+E2+…+En )/nB.C. S =∑ni E n 1 29.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是由( )组织制定的标准。
A.国家卫生部门B.国家环境保护部门C. 国家技术监督部门 30.环境电磁辐射管理标准值采用的是( )。
A.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B.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C.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18号令31.一般环境电磁辐射测量时间为5:00~9:00,11:00~14:00,18:00~23:00 ,是城市环境电磁辐射的( )。
A.低峰期B.高峰期C.环境背景值37702E S =32.由于测量人员的存在使被测电场发生了畸变,一般规定操作人员应远离测量电极()以外。
A. 1mB. 2mC. 5m33.对含有密封放射源的仪表进行监测时,一般应选择在离源罐表面()位置分别监测。
A. 5cm、1m、5mB. 5cm、1m、3mC. 3cm、1.5m、3mD. 10cm、1m、5m34. 电离辐射监测在习惯上称()监测,简称辐射监测。
A. 放射性B. 电磁辐射C.环境监测35. 输变电线路测量电磁辐射,采用哪种监测仪器()。
A. 电离辐射测量仪B. 工频场强仪C. 综合场强仪D. 环境噪声仪36. 居民投诉某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采用哪种监测仪器去现场()。
A. 电离辐射测量仪B. 工频场强仪C. 综合场强仪D. 环境噪声仪37. 在有效剂量估算的公式中He=DKt的K是指的( )A.由照射量换算成吸收剂量的换算系数 B. 仪器量程刻度因子 C. 有效剂量率与空气吸收剂量率比值38. X-γ辐射监测仪器在某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检定校准因子为(),可继续用于日常监测。
A. 1.25B. 1.31C. 1.3539. 最终报告监测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须限制在合理范围内,应与其不确定度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当,一般监测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数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分别取()。
A. 1~2位和1~2位B. 2~3位和1~2位C. 3~4位和2~3位40.辐射环境测量仪器检定周期一般为()。
A. 半年B. 一年C. 二年二、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
至少有二个及二个以上符合题意)1. 监测仪器应()在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计量站检定。
A. 按照检定周期B. 在购入时C. 在检修后2. 现场监测镅-铍中子源辐射污染应用的辐射监测仪器为()。
A. 综合场强仪B. 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C. 中子监测仪D. X-γ辐射监测仪3.某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监测内容有()。
A 外照射剂量率B 空气污染C 表面污染4.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时,测点应避开()等,尽量选择空旷地方测试。
A. 高层建筑物B. 树木C. 高压线D. 金属结构5. 在X探伤房监测中, 需对如下点位的X-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A. 操作位B. 探伤室入口处C. 四周屏蔽墙30cm处D. 四周屏蔽墙30m处6. 环境中电离辐射源有()。
A. 联通基站B. 移动基站C.X射线机 D. 放射源7. 现场常用的辐射监测仪器有()。
A. α、β放射性比活度测量仪器B.α-β表面污染监测仪C. 中子监测仪D. X-γ辐射监测仪8. 射频辐射场现场测量要求()。
A. 无雨B. 无雪C. 无浓雾D. 相对湿度小于80%9.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有()A. 移动通信B. 广播台站C. 输变电设备D. 钴源辐照装置10.《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除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外,也可参照该规范应用于( )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
A. 110kVB. 220kVC. 330kVD. 750V三、简答题(共20分)1.简述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的质量控制措施?(4分)2.简述对不明源强的放射源进行监测时的注意事项?(4分)3.简述对移动基站辐射测量布点的一般要求(共4分)4.对某医院CT机房进行辐射防护监测,使用何种监测仪器,简述如何要求监测时运行工况?如何进行监测布点,如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8分)四、计算题(共20分)现场监测某企业一枚镅-铍中子源,监测原始数据如下表1、表2:表1 χ-γ辐射剂量率原始记录表X-γ辐射监测仪编号XXX 刻度因子:0.98 单位:μGy/h表2 中子剂量率原始记录表中子监测仪编号XXX 刻度因子:1.10 单位:μGy/h1、在上述表1、表2中计算监测结果。
(不需扣除监测仪器宇响值)(每个2分,共4分)2、计算镅-铍中子源在5cm处、1m处的剂量当量率(每个2分,共4分),并对照《含密封源仪表的卫生防护标准》(GBZ125-2002)相关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4分)。
3、计算镅-铍中子源1m处人员的吸收剂量当量(工作人员居留因子取1/4、公众居留因子取1/16,中子品质因子取10,运行时间2000h)。
(4分)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评价人员吸收剂量是否满足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要求。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