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职业经理人要对全体股东负责,这一点是通过对市场负责来实现的。
如果期望通过一两个股东的好感,博得快速发财的机会,也不是职业经理人的心态,不管大小股东,都是职业经理人服务的对象。
在服务期间,应该努力保证总体利益的可持久最大化。
职业经理人不是员工的帮会老大,是代表股东管理企业并对股东负责的一群人。
因而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优先维护企业的利益。
能够真正想清楚上述几点,就可以排除干扰,努力地集中精力优先考虑市场问题。
职业经理人是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为媒体服务。
如果热衷于上镜、做明星,那是演员的工作,真正的奖励不是报纸的夸赞,而在于是否真正开好企业这条航船。
如果心态稍一疏忽,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这一点黄宏生和他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很好地实践了一把。
2001年,从海南椰树集团进入创维的张学斌任中国区总裁,管总部的投资和人力资源,并分管彩电业务。
仅一个月之后,张学斌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即对当时的强势老板黄宏生提出,成立彩电事业部,并且要这个事业部的经营权、人事权、财务权等,3000万元之内。
不需要老板批准。
黄宏生同意了。
但放权后的黄宏生一时不太适应,还是习惯性地布置很多具体工作。
有一次,黄宏生召集营销部门开会,对片区经理们予以褒贬,并直接指挥。
张学斌和时任营销总经理的杨东文找到黄宏生,很严肃地指出:“如果这些具体事情你也管,职业经理人将无法开展工作,企业也不用请职业经理人,花钱请职业经理人只当一个传话筒的话,既浪费也没有必要,找一个助理、秘书就可以做到。
”那次谈话,成为创维实现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的标志性事件。
此后,“老板做老板的事情,经理人做经理人的事情”成为共识。
张学斌说,自己并非贪恋权力,而是只有有了这些权力,才能保障自己的职责可以顺利履行。
“这是所有职业经理人面对的问题”进入创维一个月之后,“当时公司很困难,公司的主业就是彩电,其他产业都还处于培育和投入阶段,但彩电业务又那么困难,公司人心浮动。
”张学斌在做了两个星期的调研之后,制订出一个研发系统激励方案。
“当时我就跟老板讲,你一定要给我们一些空间,我们才能做好。
如果没有这些空间,被捆住了,就做不起来。
所以不是说我有权力欲望,这是从当时经营、业务的局面来讲,要有一定的权力,才能快速决策和推动。
比如我要用某人,或者需要某项开支,总是要到董事会上去讨论,那速度肯定慢,效率就低了。
所以,权力是做好这些工作的必备条件,没有权力,确实很难,所以当时才提出来要授权。
当时的形势逼人,我希望老板的一些观念要转变,一定要跨过这个阶段。
一个企业需要做改变的时候,执行、落实到位最关键,想到了但做不到的话,不会有理想的结果,我相信这是所有职业经理人面对的问题。
”事实上,张学斌早在海南椰树集团时已经深刻体会到职权明晰的重要性。
“当时的海南椰树虽然已经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但带有浓重的国有企业色彩,董事会和经营层的职权不是很清晰,他们不愿意将职权划分清楚。
董事会也管具体工作,经营班子开会基本就是开董事会,董事会有董事长,而我只是一名董事。
所以,决策的程序很漫长,很困难。
”“我希望董事长走过这条路”“当时列出的权限是很大的,我开始也觉得老板很难答应,当时的形势严峻,我希望董事长的一些观念要转变,要走过这条路。
”让张学斌没想到的是,黄宏生不打折扣地在这份授权书上签了字。
和这份授权书一起,张学斌提出了3个月治乱、6个月见效的承诺。
这也是张学斌给自己的期限。
“任职的创始人要分清双重角色”对于职业经理人所普遍关注的老板与经理人的关系处理,张学斌有自己的深刻体验和看法。
“我认为企业做大了,决策与执行分离是趋势,如果老板(董事)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具体执行上,会影响决策的质量和机遇的把握。
老板主要应该在董事会、股东会层面发挥作用,而经理人要对经营结果负责任。
董事会是制定公司的重大战略、投资方向、基本制度等,而在确立了这个基本的框架后,就要让职业经理人去承担、去发挥。
”张学斌回忆,当时有不少“老板”(执行董事)在他的手下任职,比如二老板,还有其他一些创始人。
“我就跟他们说,要分清自己的双重角色,在董事会,各位董事是决策者的角色,是公司决策权力者;但在经营层面上,你们只能是我的下属,得向我负责;不是说你是老板,我就向你负责,那就乱了。
作为经营管理人员,是由总裁任命的,要向总裁负责和汇报。
这就是老板做老板的事,经理人做经理人的事。
即使你是老板、是股东,但只要在经营层面上,那也只是经营管理团队的成员之一。
所以我当时就明确提出,员工由我重新任命。
当时有些人觉得很奇怪:他们是创业老板,怎么只给一个部门的副总经理?开始都很不习惯,但改革需要有个过程。
”“不管老板在不在,我向董事会负责”2004年黄宏生被拘事件之后,张学斌没有老板了吗?“不,企业总是有老板的,老板是股东,股东是老板,作为职业经理人,不管老板在不在,工作一样要做好。
比如制定年度目标,我们提出来,由董事会批准。
如果董事会认为目标有问题,可以进行调整、沟通。
所以,不管老板在不在,从总裁、CEO的角度来说,我是向董事会负责的。
”一张办公桌和一把老板椅就把他的办公室塞满了。
墙上挂着四个字“玄奘之路”,这是戈壁挑战赛的名字。
之前,这里挂着的是另一幅字,“上善若水”。
换下的那块牌匾印照着他过去的一段心情。
“那是我创业最黑暗的时候挂上的字”,那时,这四个字给他安慰和智慧,“要像水一样勇于接受变化”。
他从拿工资的人变成了开工资的人。
2006年,初创的公司,他一睁眼就面对钱的问题。
公司就像张开了嘴嗷嗷待哺的婴儿,他得养活。
但仅仅靠一年一次的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的商业收入,公司运转不下去。
拿着纸笔认真算了一笔账,他说:“第一届玄奘之路商学院挑战赛的收入,只够我给一个半员工开一年工资。
可我有十多个员工啊!”这些员工是他创业之初的团队成员。
他不舍得也不好意思解散。
员工、债务、生存忽然把他原本悠闲的生活占得满满的。
这个从小就不喜欢管人的人,无意之中走上了一条既要管人又要管钱的道路。
为了赚钱,早期,他的公司广开门路,能沾上的都做。
比如给地方台组织策划一台文艺晚会,他飞到某个地方主持个商业活动。
每拿到一笔报酬,还没焐热,他就迫不及待地花出去了。
但钱还是不够,像总堵不住的窟窿。
他想了想,管自己家人借钱,三万元五万元地借。
“逼急了,跟外人借钱,又太不好意思开口”,挣扎酝酿半天。
有人支持了他,也有人很干脆地回绝了他。
他不是没有想过要闪的,两年前,他还盘算着,要不要去找个职业经理人。
可转念一想:“还不赢利的公司就好比没出生的孩子,还在肚子里,你交给谁带去?”商业上的春天离他越来越近了。
出入央视曲向东出身军人家庭,有两个姐姐,家教甚严,同时被脉脉的温情包围。
高考那年,他填报了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
威严的父亲担心他考不上,希望他改。
他跟父亲说,如果今年我考不上,明年我就听您的。
父亲看了看儿子,只好折服。
北大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核工业音像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最早一批玩数字技术的人,他参与制作了宋祖英等人的音乐录影带,屡获大奖。
他很清醒,自觉“没有搞艺术的天赋”,很快停止了尝试。
在央视的屏幕上,越来越多人认识了他,他却想离开了。
这期间,他又和央视有松散的合作。
辞职后几个月,央视科教中心一个制片人找到他,请他做《大家》栏目的主持人。
这像个“临时工”,很轻松,他可以一边当主持人,一边想着自己做点什么。
说到做到,2005年10月,他自掏腰包,拉了王小丫、王石、冯仑、张维迎、刘东华等十人入伙。
王小丫是他的同事,冯仑、王石等他在节目中合作过,成为了朋友。
这是他计划中的“热身赛”,他有更大的计划。
等和这帮名人把玄奘之路走了,知名度打响了,那么从西安到印度的玄奘之路,那个真正的玄奘之路和想象中的纪录大片,还怕没有赞助商来给钱吗?可是,赞助商的钱没等来,他被告知,王石突然有事去不了了。
他心里一沉,但脸皮薄,也不好意思再给王石电话。
过几天,他出差去杭州,意外在酒店里碰到了王石。
他以收手机、徒步走一段路程为诱饵,让这个喜欢常年在高山上找生命意义的企业家动了心,答应去。
名人参与了,活动被媒体也报道了,但钱袋子还空着。
已经10月份了,在戈壁里,曲向东焦急地等着同伴的好消息。
11月,计划中正式的玄奘之路活动就要开锣。
风声放出去了,做不出来就要信誉扫地。
自己再掏钱吧,不是自己能承受的范围。
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就在那时,北京突然飘来个消息,2006年被确定中印友好年。
以新闻人固有的敏感,他马上发现,玄奘之路完全符合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的主旨。
他有个大胆的想法,向央视的领导报告后得到许可,中央电视台参与进来,并以央视的名义给外交部打了报告。
有了更多时间准备,有了更高层面的社会影响力,赞助终于拉来了。
他甚至有个更大胆的念头,如果徒步者抵达印度时,国家领导人也在印度出访,能被国家领导人接见一下吗?他信奉杜威的实验主义哲学,用胡适的话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对照当时各种资料,他选定了出发的日子。
有如神助,队伍出发前,外交部告知中央电视台,11月20日,可能有领导人在印度接见这次活动的参与者。
出发前,他要求全体关手机两天。
最终,他们安全穿越了阿富汗到达印度,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一来二去,玄奘之路戈壁商学院挑战赛就年复一年地做了六届,参赛商学院近30家。
一起在狂风大作和烈日炎炎的恶劣环境中跋涉的队友们只有一个目标,走下去。
相对单纯的环境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感情深厚,互称“戈友”。
缺乏商业的自觉性他只做他觉得该做的事情。
“玄奘之路第一届赛事,我拿着电话本,一个商学院再加一个商学院地打电话,邀请人家参与。
往后我再也没打过电话邀请谁了,公司发展还是要靠自己,不能什么都靠关系。
如果事事都靠我,万一我生个病住个院,公司怎么办呢?”跟那些野蛮生长起来的、出身贫寒、性格粗粝的老板相比,曲老板人生就像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
他从小就很少争,中年成名,也没有改变家庭命运的负担。
他崇尚老子“水利万物而不争”。
“我是开会尽量往后坐的人。
”骨子里,他是文人。
所以,尽管在经营一家公司,他仍然不愿意说自己是商人。
在他看来,他追求做事的“趣味和价值”超过商业价值,只不过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必须通过商业手段来实现。
“不是我对商人的阶层有什么看法。
我缺乏商业的自觉性,对数字缺乏天生的敏感。
”很简单,他要自由。
钱会说话,强势的金主会指手画脚。
曾有企业找他,要求赞助冠名“发现中国”的活动,他没答应。
“赞助这个模式并不是特别好。
”他说,“先走一步看一步。
”张向东那一身休闲西装和牛仔裤,配上黝黑的皮肤,一头韩流式的长发,看上去更像一个漂在北京街头的文艺青年。
70后的他实际上是中国第一家免费的WAP网站3G门户网的总裁。
他说,当时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给你想象空间的领域。
“有些东西,当你做它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你喜欢的,你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