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景家泉初级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汇报材料一、基本情况安定区景家泉初级中学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官兴村。
服务半径5.5公里,学校始建于1976年,是巉口镇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独立初中。
学校现有教学班3个,在校学生55人,其中女生23人,校内住宿学生20人,其中女11人,校外住宿生15人,留守儿童3人;现有教师16人,其中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2人,助理级7人,待评3人,区聘教师1人;教师中本科学历11人,大专学历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100%。
自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依托“义教项目工程”、“危房改造工程”、“远教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先后建成二层砖混戴帽教学楼一幢、二层框架双面学生宿舍楼一幢、平房三栋、框架式学生食堂一栋。
学校占地面积约8168平方米,建筑面积2289平方米。
目前,学校有多媒体教教室1间,计算机室3间,档案室1间,图书阅览室一间,理化生实验室及仪器室各1间,会议室1间,卫生保健室1间,心理咨询室1间,音乐美术室1间,体育器材室1间,教师宿舍24间,学生宿舍21间,202平方米的学生食堂1间。
近年来,景泉初中的全体教师并肩教坛,携手征程,在坚持依法办学的政治前提下,秉承“为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以教书育人为基础,以人民满意为根本,以师生发展为原则”的办学宗旨,始终以“办高质量、有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明德、至诚、博学、远志”为校训,在环境育人、制度育人、创新育人、活动育人、以德育人上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文明、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敬业、求真、严谨、爱生”的教风和“勤学、善思、探索、求真”的学风。
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特别是2005年以来,按照《巉口学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实施细则》、《义务教育学校及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给学校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005——2016连续12年被巉口镇、巉口学区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学校被确定为巉口教研中心课改实验示范基地;2008年学校被安定区命名为“文明示范学校”,同年,学校团支部被团省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2010年,学校被安定区教体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2004——2008连续5年中考中,景泉初中中考七合率均位居安定区列;2010年中考,九年级51名毕业生中48人的中考成绩达到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46人被我区重点中学录取,重点中学录取率达到90.20﹪,高中升学率达到100﹪;2011、2012年中考成绩综合评比居巉口学区之首;2013年中考综合排名位居安定区第8名;2014年中考综合排名位居安定区第13名;2015年中考七合率排名50人以下学校第3名,综合排名50人以下学校第8名,全区18所独立初中第2名。
2016年我校24名学生中有6人被定西中学和安定区东方红中学录取。
2017年我校24名学生中有7人被定西中学和安定区东方红中学录取。
二、标准化建设总体目标使学校环境和条件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全面达标;教师队伍配备整齐合理,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教育内涵得以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校园更加平安和谐,力争步入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先进行列。
具体目标:(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使教育教学仪器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标,使学校布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专用教室建设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学校文化建设品位得以提升,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二)学校管理科学规范。
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把强化学校管理作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依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用科学规范的学校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队伍更加专业。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德师风引其正,科研教改促精神,制度改革促其优”等措施,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和校本研修,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齐开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自评做法(一)、成立领导小组。
为加强自我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各项工作分工具体明确,按程序、按计划、按步骤科学操作,将各种材料搜集、归类、装订。
标准化建设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林春副组长:黄世杰周莉成员:王文娟何芳菲陈刚吴亮赵虎强(二)、自评得分组织领导5分;布局设置8分;基本建设19分;装备设置10分;师资队伍9分;教育教学20分;学校管理15分;经费保障10分。
自评总分:96分。
(三)、具体自评情况:1、组织领导达标情况:(一)提高认识,领会精神,明确目标为了更好的落实标准化建设自评工作,我校对《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和《安定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考核评估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进行认真地学习和研讨。
学校利用周行政例会的时间宣讲文件精神,使大家明确了我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责任到人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标准化建设,学校制定了《景泉初中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责任落实到人,为标准化建设有序进行打下了基础。
(三)完善资料,建立台账,落实整改完善资料可以做到建设工作的步步留痕,便于检视和回顾工作中存在的缺憾,能够及时整改。
根据领导小组的分工,谁负责某一方面,谁就负责收集相关的资料,由领导小组集体审视资料的完善情况,发现资料问题或发现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我校成立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每年不少于两次,并将其纳入学校年终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
学校讨论决定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度达标规划和建设台账。
2、布局设置达标情况: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独立初中,解决了远距离学生的就读困难。
学校结合当地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等因素综合确定学校规划位置。
做到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并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学校按规定编制校园总体规划,布局合理,区域分明。
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紧凑,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及食堂俱全,整体环境优美和谐。
建筑风格体现了教育建筑文化内涵和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校园平整,校门、围墙、旗杆和旗台俱全,整体环境优美和谐。
未达标情况:初中只有3个教学班,生源逐年减少,班额13—27人。
3、基本建设已达标情况:学校生均占地面积148平方米。
生均绿地面积10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45平方米。
4、装备配置已达标情况:课桌椅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标准》,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安全、舒适、健康、安静。
配有多媒体远程设备及三套电子白板教室。
生均图书达标,生均图书近39册。
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小于藏书量标准的10%。
5、师资队伍已达标情况: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为100%。
学校校长任职符合规定条件和资格,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
学校建立校本培训制度,每年制定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
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用于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差旅费、伙食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建立了教职工日常和年终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考核工作公开公正,评优选先操作规范,预防惩处有理有度。
未达标情况: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3.5。
6、教育教学已达标情况:积极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活动等。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9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有学年计划,有主题活动安排,内容丰富。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落实校本课程。
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教学用语用字,课堂教学设计科学、完整。
并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全面评价学生学业质量。
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8%以上。
实施健康监测制度,常见病发病率控制在1.5%以内,近视眼年新发病率控制在6%以内。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全面科学地记录学生发展情况和成长历程。
定期组织各项教研活动和教学交流活动,年级间、学科间正常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建有校本教研制度,能够开展教师集体备课以及互相听课、评课。
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关爱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培训。
关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
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逐步提升,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环境整洁美观,校园文化彰显特色,发挥了育人功能。
7、学校管理已达标情况:学校具备法人资格,制定了办学章程和发展规划,坚持依法治校,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了校长办公会议、教代会议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在学校中的作用。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内容、形式和程序符合相关规定;学校按规模内设了分管教学、教研、学生、后勤等方面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实验室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建立了校内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学生每天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不超过7小时;晚自习时间不超过1课时;晚自习结束时间不晚于5:00;学生到校时间冬季不早于7时50分,夏季不早于7时30分,保证学生每天睡眠不少于10小时;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教学计划要求和有关规定,保证寒暑假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师生完整休假;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学生无辍学现象,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
8、经费保障已达标情况:学校建立健全了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帐目清楚,审计合格。
学校严格按照预算项目和规定标准开展财务预算管理业务。
教育经费管理规范,无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挪用。
严格执行收费政策无乱收费现象。
学校按国家规定要求比例合理使用公用经费,每年购置一定比例的图书、实验仪器和文体器材。
严格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四、整改情况。
问题一:核心指标1、农村初中三个班七年级17人,八年级13人,九年级27人;明显低于农村初中18 个班标准。
整改办法:尽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影响力,尽可能地解决生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