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职务与职级并行[案例内容]:2014年,公务员在网上“晒”工资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公务员们大吐苦水,“工作三年多,现在还要靠父母,工资早该涨了。
”叶某是浙江省金华市法院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他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每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4000多元,其中基本工资1200元,津贴3400元。
随着近两年“八项规定”的不断深入及依法治国等治国方略的推进,更让本来就处于风口浪尖的公务员群体变得焦虑,辞职潮也悄悄蔓延开来。
“我是副科级,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在北京买房连月供都交不起。
”在北京市某镇政府工作的程鹏告诉记者,他身边有很多同事都辞职去了企业,薪水比做公务员多一倍都不止。
程鹏2009年通过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并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
工作至今,他的工资从来没有丁点儿变化,“六年物价都翻了多少倍,希望公务员的工资也能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浮动,不要六年不变,要不真的干不下去了。
”对于在广西某县担任副县长的时某来说,工资也一直是他难以启齿的事情。
作为副处级干部,他每月拿到手的工资不过4000多元。
“在现行公务员管理体制下,职务直接决定着公务员地位的高低及其相关薪酬待遇。
职务和行政级别越高,工资越高,这对于基层公务员很不公平。
”时某说。
比如,北京市在2003年实施“3581”阳光工资体系,即科、处、局、部级干部月薪分别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0000元。
据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透露,现实中,省与省之间最高和最低津补贴相差可达3至4倍,同一省内不同地区也存在很大差距,不仅挫伤了积极性,也直接影响了行政效率。
据悉,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按照施行于2006年的《公务员法》,以企业相当人员薪酬水平及变动情况作为参考依据,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
目前,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根据2006年《公务员法》,职务决定职级,公务员职务与职级是公务员工资和其他待遇的依据。
这意味着,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是由其职务决定的。
在通行的公务员工资体系中,由职务所决定的职务工资和地区津贴占65%,职级工资只占25%。
此外,职级工资还受职务的限制。
也就是说,如果职务不晋升,副科不管干多少年都享受不了正科的待遇。
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全国现在有700多万名公务员。
其中,超过90%的公务员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工作。
既然现行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新一轮薪酬改革方向在哪里?根据2013年2月国务院转发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工作任务,人社部正在研究制定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方案。
胡颖廉指出,薪酬改革的重点是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规范公务员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二是完善职务和职级并行的薪酬制度。
”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近期审议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决定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
这对于公务员工资改革来说,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据了解,未来的级别工资将体现同一职务层次的公务员工作年限、资历和能力差别,使公务员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提高待遇,从而把激励重心更多放在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上来。
(来源:2015-01-06 16:34:24,中国网,责任编辑:卢倩仪,原文标题:《公务员法》或将修改新一轮薪酬改革方向何在?引用时有删减和改动。
)[案例问题]:1. 公务员的工资由哪几部分组成?2.什么是公务员的职务、职级?二者的区别是什么?3. 结合案例内容,谈谈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何意义?4. 你认为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知识点剖析]:本案例涉及到公务员工资的组成及标准、公务员的职务、职级的区别以及中央对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最新规定等。
[分析提示]:1. 公务员的工资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
其中,公务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即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由中央财政支付,而津贴、补贴等则由地方财政安排。
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构成。
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津贴,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
2.什么是公务员的职务、职级?二者的区别?职务是指公务员所具有的头衔称谓,主要体现工作能力和职责大小,如县长。
而职级是指一定职务层次所对应的级别,主要体现资历,例如县长所对应的职级一般是县处级正职。
据《公务员法》相关规定,与职务层次相对应的公务员级别共十五级,就像金字塔状排列,越往底层,级别越低、人数越多。
这其中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县级基层领导职务则分为乡科级副职、乡科级正职、县处级副职、县处级正职,非领导职务指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等。
职务与职级应该是相对独立、相对分离的。
职务反映职级,职级对应一定的职务。
从功能上来看,二者的区别在于,职务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权力以及责任义务的承担,职级的设置给公务员带来物质利益以及职业尊严的满足。
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
那些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
推行职务与职级的并行,实质是适度分离职务与职级过于紧密的联系,使职级真正成为公务员的一条独立的职业发展阶梯。
那些不能晋升职务的公务员,也可以通过晋升职级获得合理的待遇和尊严。
当然,作为职位的共同构成要素,二者的分离是适度分离,相对独立。
3. 结合案例内容,谈谈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何意义?(1)公务员职级改革让基层公务员加薪有望,工作更有积极性。
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意味着县级以下基层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将改变以往与职务挂钩的局面,多了一条晋升通道,以后即使不当“官”通过职级晋升也能取得相应职务的薪酬待遇。
如此一来,对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工作年限和要求,就能够在职位有限的情况下享受职级待遇,提高工资水平。
这一改革改变了基层“僧多粥少”,基层公务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十分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2)公务员职级改革可有效避免“跑官要官”现象,利于反腐。
以往基层公务员长期被压在正科、副科、科员一级以下,长期得不到升迁,待遇得不到提高。
要深入推进反腐,那么促进公务员职级改革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基层公务员从一开始就能够摆正心态,把精力都放到日常工作中,专研如何更好的为民、务实、清廉。
相信通过这次的公务员职级改革,反腐倡廉将进一步推向深入。
(3)公务员职级改革能促进人才结构和职能配置合理,更科学。
我国的公务员共分为3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在基层公务员的队伍中,综合管理类的比重较高而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比重较低。
随着时代的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凭借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双重优势,一定比仅仅在办公室工作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更具备竞争力。
但现状是综合管理类更容易获得职务晋升,而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却难以获得认同。
因此,要改变现状与未来发展不匹配的问题,促进公务员职级改革确实是一个突破口,让公务员队伍的结构和职能配置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4. 你认为建立健全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需要处理多个方面的关系,以点带面,稳慎推进。
(1)应解剖现行制度积弊的体制性成因。
一直以来,公务员的职级与职务是紧紧挂钩的。
弊端之一是,没有职务,职级就无法晋升。
县以上有处级的调研员、巡视员等虚职;科级及其以下没有虚职。
弊端之二是,公务员职级过度依赖其单位的级别,导致庙大和尚大、庙小和尚小,县级公安局一个能干的老刑警到退休可能只是科级,而国家部委中的能力普通者退休前至少是处级,明显不公平。
这是体制性问题,须进行制度设计上的调整。
(2)应尽可能明确这项改革的目标:处级目标应是职级与职务相对分离,分开考评、升降,并建立相应待遇制度。
职级对应的考评、调整,应主要以德、能、实绩、资历为依据,但也要考虑其所在单位的级别。
县以下公务员的职级,可以到处级,特别突出者可以到司局级;或者按公务员分级,合理确定职级的上下区间。
至于各级、各类、各个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和财产状况,须严格遵循透明原则,接受全社会监督。
对其任何不正当利益均应依法处理,贪污受贿必要时应降级直至开除;接受任何馈赠,均应及时报告、公开,并举证证明其不违法性。
(3)建立关联性制度改革措施的配套。
例如,应健全公务员的退出机制,取消事实上的铁饭碗。
对每个公务员职位,须作尽可能明确的职责规定,并对其履职状况进行内外部评价。
比照事业单位的聘期制,对部分公务员也实行聘期、任期制,打破终身制。
又如,对不同种类的、同职级的公务员,应按照公务的复杂性、危险性、紧迫性程度,实行合理的差别待遇:如刑警的待遇应高于大多数种类的公务员。
(4)解决公务员的考评、奖惩、升降的公平性及相关激励机制问题。
长期以来,长官意志说了算的提任机制为害颇深。
而相关改革应严格约束长官意志,建立民主评定、申诉和调查、举证义务、责任追究等制度。
如果负责人特别主张提升某人的职级,则应公开对组织、公众承担证明义务,并对被晋级者的德、能、绩及法治意识、守法状况承担“担保责任”;对于不公平、不正当的升降,应严格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部分观点来源于:公务员职级工资制改革:让职务与职级并行,福建公务员考试网,2015-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