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要注意起承转合作文的材料分为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通过“我”的眼睛所观察到的、通过“我”亲自体验所获得的材料为直接材料;通过报刊、书本、电影电视、网络等间接手段所获得的材料为间接材料。
那么,有了材料怎么办呢?那就要学会组装,通过你的一双巧手把它组装成一件完美的作品,这个组装的过程也就是文章结构的过程。
文章的结构要做到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跟思维的明晰相关。
有些同学把很多精力花在写作并列式、层进式等形式的训练上,这并无不可,因为这也是训练议论文结构的一种方法,但作者认为,文章形式和内容就如同酒瓶和酒,瓶子我们能够任意选用,关键还是里面装的什么酒。
换句话说,就是内容决定形式,而不是形式决定内容。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再来探讨,有了内容,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形式把它给表现出来。
作者认为,起承转合四字在文章架构中非常重要。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我们写作文,也能够学着做到这样的起承转合。
就拿我们颇为熟悉的鲁迅的《拿来主义》来说吧,作者先从“送去主义”写起,说“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这就是破题,也就是“起”。
接着分析“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提出“拿来主义”的鲜明主张,这是“承”。
那么,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呢?作者提出要使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原则是先占有,后挑选,这是“转”。
最后说:“总来说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不过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这便是“合”了。
起承转合实际上是我们思维的逻辑规律,符合这样的逻辑规律,我们写的文章便自然会做到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了。
现以一篇优秀作文来谈如何起承转合。
作文题目如下: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
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
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即时装表演,等等。
所以,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请写一篇很多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自拟。
作者自拟的题目是“性灵之光的乍现”,文章开头写道:性灵之光埋藏于人性深处,我们将守护着它,让它永远灿烂,永远光明。
这就是破题,这就是“起”。
接着作者写道:曾几何时,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响彻历史长河的名字将《蓝色多瑙河》、《命运交响曲》带入我们的生命,那高雅的古典音乐旋律时如清凉的溪涧之风带着维也纳的气息拂面而来,如炎炎的火山燃起生命的热情和愿望。
这是“承”。
然后作者笔锋一转: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
当古典音乐的优雅俨然成为不登大雅之堂,当名曲在青少年心中已和商品、市场紧紧联系,当如莺啼燕语般的旋律已然成为广告的附庸而被商业化的时候,我仿佛看见那性灵之光毫无保护地被雨打风吹,风雨飘摇。
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的风靡说明了什么?它们何以吸引青少年读者而让《红楼梦》、《聊斋志异》静坐墙角?浅薄易懂也许是法宝之一,主人公冲动鲁莽似乎更攻下青少年的软肋,但是一时的欢愉并不能解精神之饿,只能助长对俗文化之瘾。
眼见虚度时间阅读的浑浊之浪浩然袭来,青少年本身抵御之力又弱,不难想见其巨大的危害。
这即是文章的“转”了。
最后是“合”:人类历经艰险,趟过历史长河,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灿烂文化,亦在希冀性灵之光在大地上坚定地照亮,照亮我们自己,照亮整个未来。
天边,我已看到那性灵之光的乍现……。
起承转合式作文例析(二)--先承后转“先转后承”是指先将事情按照平常的发生、发展顺叙来描述,然后将精彩的“转折”放在文章的高潮部分,这样写的效果是使读者在开始的时候完全按照故事情节的正常逻辑发展顺序来思考问题以及推论结局,不过在高潮的时候突然笔锋一转,给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进而推翻了读者对故事结局的原有设想,从而达到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效果。
好比听一首曲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旋律低调舒缓,不过在听众陶醉其中时突而切入一段高音,此时往往能够把那些善于惯性思考的“听众”惊醒,让他们身处静处却为之一动,领略到这首曲子的“绝妙”之处,然后再由高音缓慢过渡到低音,自然收尾。
好文如好曲,同先转后承类似,先转后承同样能够达到有效表现主要内容,另人耳目一新的作用。
范文赏析冬天来了凛冽的寒风卷着地上的败叶,空中还飘着零星的雪花,时令虽还是深秋,但冬天已经迫不及待的到来了。
北国的冬天是漫长的,漫长到让人仿佛看不到它的尽头,而如今它才刚刚开始。
我裹了裹身上单薄的棉衣,向医院快步走去。
妈妈因病住院已经一周了,为了不耽误我学习,爸爸独自承担起来照顾妈妈的重任,家里医院两头跑,几天下来人明显瘦了一圈。
今天是星期天,在我的百般央求下,爸爸答应让我来照顾妈妈,好让他休息一下。
于是一大早我便带着给妈妈做的饭往医院赶。
怀里的饭盒热乎乎的,但抵挡不了我心中的寒意。
今天是妈妈化验结果出来的日子,天知道等待我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家里的经济状况我是清楚的,即使父母都很节俭,但因为收入微薄,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妈妈的突然生病更是雪上加霜,光是住院押金就掏空了家里的积蓄,如果再加上手术费和后期治疗的费用……我简直不敢想象。
走进病房,爸爸正在收拾东西,看到我进来冲我笑了一笑,说:“今天妈妈就交给你了,爸爸要出趟门,天黑前一定赶回来。
”我惊讶地问:“你不好好休息休息出门干啥?”爸爸似乎欲言又止,拍了拍我的肩膀温和地说:“放心吧,没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说完就匆匆地走了。
妈妈的脸色还算好,我给她喂饭时,还能和我聊天。
我这才知道,爸爸是出门为给妈妈的后期治疗借钱去了。
因为早上护士来通知说,如果要继续住院的话……押金已经不够了。
吃完午饭,妈妈就沉沉的睡了。
我趴在窗户上,隔着玻璃望着窗外星星点点飘落的雪花,似乎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寒意,我心里默默地为爸爸祈祷着,希望能够顺利借到钱给妈妈继续治疗,可同时又为不知妈妈的病会不会继续恶化下去而忐忑着,想起爸爸临走前说的那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试图缓和了下此时焦虑的心情。
不一会儿,那个上午来过的护士拿着化验单又走了进来,我看到她心里一揪,也许是因为受上午影响,我看到她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我心里这么想着,迟疑了几秒,慢慢走到她跟前,说:“是我妈妈的化验单结果出来了么?”那个护士点了点头,随即给了我一个许久没看到的微笑,然后我从她嘴里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这样两个字“良性”!是的,妈妈的化验报告显示是良性肿瘤,经过一段时间医治是能够完全康复的!我高兴地蹦了起来,拿着这张化验单,我喉咙哽咽了……望着窗外飘过的雪花,似乎那是在为我起舞吧,爸爸呢?雪花有没有落到他身上告诉他这个喜讯,也许……爸爸早就是知道的,因为他说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啊,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点评:开头使用环境描写,写出一个寒冷凄凉的初冬之景,一股寒意似乎已弥漫于读者周围,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会使读者潜意识的想到一些悲凉失落的情节。
果不其然,下面的事正印证了上面的景--母亲病了,事随景而生,“承”的很自然,而且还在此基础上“雪上加霜”,为本来就病痛的妈妈又多加了一个负担--经济上的短缺,让这个冬天又多了几许寒意,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情节叙述中,读者的心一次次的在随着文章往下沉,似乎希望变得愈加渺茫,而文章不过是要写一位承担起家庭重任,宽慰我,又照顾妈妈,还要四处举债的生活在艰辛中的父亲,作者的心意看似我们在读到一半的时候已了然,不过却在文章末段突然笔锋一转,“转”出了希望,从一位护士的口述得知母亲的病况转好!这无疑是这寒冷的冬季里一剂最猛的强心针,让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而此时并不影响全文对于父亲的刻画,文章还是要讴歌父亲,因为父亲自始自终都没放弃希望,父亲在开始说的那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原来是埋在句中的伏笔,是在预示着希望的降临。
父亲面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在文末体现出来,并真正的感染了我,于是乎有了最后一句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整个行文看似平叙,而其实却在收尾处独具匠心,反转结局,给人以不一样的阅读体会,当我们想要使文章的结尾出乎意料时,不妨使用这样的手法,先把读者引入惯性思维,然后再给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你的文章轻松跳出“定势”的怪圈。
起承转合式作文例析——先转后承起承转合式结构,是写作当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
“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合理地使用起承转合能够使文章行文严谨,事理清晰,文章上下一脉相承。
同时有效地突出文章要表达的关键性情节,制造文章的曲折感,调动读者阅读兴趣。
起笔宜开不益合,或单刀直入,或启发思考,或引起注意,开头变化多端,但要以自然引出主旨为佳。
承接或正承或反承,以顺畅为妙;承后的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迂回曲折,曲折有致,由深入理,才是上品;合即结尾,或揭示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发遐想,以有力取胜。
起承转合细细分来,有不同种形式来表现文章情节:包含先转后承式,先承后转式,起承转转式,起转承转式这样几种。
本文主要围绕先转后承式实行分析。
“先转后承”是指文章开篇后,不是平铺直叙的讲述一件故事,而是在情节上来了一个“转折”,给出一个别人猜不透的情景,不知为何发生,缘起何故,于是作者就在开头成功的吊足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接着作者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延伸下去,把这个情景的产生缘由在下文中交代清楚。
整篇文章的激烈矛盾冲突点前移了,这在情节设置上会产生一种平静中忽然迸出波澜的突发感,抽紧文章的肋骨,使文章更耐读,耐品。
范文赏析他来了窗外烈日如火,整个老城如同一个巨大的电烤箱,一切都放到里面炙烤。
知了声嘶力竭的大声抗议。
柳树却蜷缩着叶子已无力反抗热的淫威。
我无聊地坐在电脑桌前,风扇呼呼的转着,不过没有用,仅仅吹来阵阵干热的风。
烦,还是烦,真想发泄发泄。
门铃响了,我还以为是妈妈回来了,我高兴得一把拉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