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10(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亢.奋(kàng)羸.弱(léi)污秽.(huì)戛.然而止(gá)B.菜哇.(qí)磐.石(pán)亘.古(gèn])相得益彰.(zhāng)C.吞噬.(shì)哽.咽(gěng)坍.塌(tān)疲惫不堪.(kān)D.猝.然(cù)怅.然(chàng)破淀.(zhàn)毛骨悚.然(sǒng)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4分)(1)而不舍()(2)义愤填()(3)略胜一()(4)可望而不可()3.下面这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4分)①探险需要永不枯竭的力量。
②有很多时候,我们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可由于时间或者空间因素,我们却始终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
③这时,我们必须用耐心、信心、热心去鼓励自己,积累出向前奋进的力量,一直向前,向前……(1)(2)4.名著填空。
(3分)《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的传世之作,被誉为“”,曾被先生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5.默写填空。
(4分)(1)此夜曲中闻折柳,。
(《春夜洛城闻笛》)(2),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晨移焉;,。
(《共工怒触不周山》)(4)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展现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诗人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6.综合性学习。
(7分)2011年12月21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位于前五位的是:①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
②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
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
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③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④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
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
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⑤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
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
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1)结合自身的积累,说说出现这些差错的原因,并向文字管理部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分)(2)差错公布后,杨晓萌则认为:“这类错误并没有影响语言的表达,大有吹毛求疵之嫌,还是放语言一条生路吧!”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3)班级联欢会上,刘超写了这样一幅标语——“欢迎学校领导及老师们来我班莅临指导”。
你发现这个标题有错误后,准备怎样对他说呢?(2分)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乙】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①。
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②。
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③城突围夜出。
贼④追甚急,灌督厉⑤将士,且战且前⑥,得入鲁阳山获免⑦。
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访即遣子抚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
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选自《晋书·列女传》,有删改。
)注释:①奇节:非凡的节操。
②计无从出:商量再三,没办法出城。
计,商量。
③逾:越过。
④贼:指杜曾的军队。
⑤督厉:勉励。
厉通“励”。
⑥且战且前:一面战斗,一面前进。
⑦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惟.闻女叹息()(2)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8.下列加点词语与“崧为.襄城太守”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为.杜曾所围 B. 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C.愿为.市鞍马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10.甲文写了木兰征途中的“夜色”,乙文中写了荀灌“突围夜出”,其“夜”字在诗中各起到什么作用?(4分)11.甲乙两文为我们塑造了两位巾帼英雄的形象,你更敬佩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3分)将军吟许延滨隔着湘江的雾,淋着萝卜冲村的雨,走出生养您的茅草屋,从爱晚亭扑向黄埔、大革命乃至北伐的洪流。
您使外公遇险,却转战千里寻找党组织,“咬定青山不放松”。
1927年8月,您接到组织命令:速去南昌参加起义。
抵达时,起义部队已经败退。
有人问:“起义军已败,知道吗?”答曰:“知道。
”再问:“为何还追败军之师?”答日:“虽败犹荣。
”又问:“这不是去送死吗?”答曰:“虽死犹生。
”面对“肃反委员会”罗织的莫须有罪名,您掷地有声:“让我战死!活着,我来说明……”1945年底,部队攻打包头受挫,被迫紧急撤退。
身为纵队司令员的您带头抬起了担架,硬是不落下一个伤员。
湘鄂西中央党代表、特派员邓中夏在鹤峰茅坝召开的全委会上说:“许光达这次救了我们红二兵团!”您则说:“这不是功劳,是耻辱!是红六军四分之一烈士的鲜血救了我们红二军团!是洪湖儿女用生命救了我们红二军团!”保卫延安的乌龙铺战役,周恩来赞叹:“许光达功不可没!”史学家则说:“这一仗许光达如果打败了,中国历史将改写。
”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衔。
您获知自己将授大将衔,夜不能寐,三次提交“降衔申请报告”,要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
”毛泽东拊掌慨叹:“500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500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最后,中央坚持授您大将军衔。
功成名就,您对家人的要求更加严格。
1960年冬,全国出现严重粮荒,四伯和六叔从湖南老家来京求助。
您拿出作为特殊营养品配给自己的三斤黄豆,按规定留住三天,便让他们带上家里仅有的50斤全国通用粮票回家。
两天后,六叔在安阳火车站病倒,送北京抢救无效去世,死因是长期挨饿。
这也成了您心中永远的痛。
历史,本来就是从为它而献身的人们尸体上踏过去才进步的。
蒙难接受审查期间,您在《毛泽东选集》扉页上题诗明志:“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
”1969年5月,我和爱人带着1岁的女儿,在专案人员的监护下与弥留之际的您诀别。
您说:“我这一生,无怨无悔!”其实,您还是一位内心果决丰盈的奇男子、伟丈夫。
新婚10天,您就因为叛徒出卖而匆匆离开了妈妈,一别竟是10年。
其间曾有消息说您在战场上牺牲,妈妈悲痛欲绝。
等到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重逢时,您已是苏联归来的教育长,年轻有为,儒雅俊朗,也是许多女青年追慕的偶像。
然而,您还是等着妈妈。
而对于我——您唯一的儿子,您甚至有着不近情理的严苛。
上学填表时,您不许我写您的名字和职务。
学校推荐我到国外学习,您一口回绝。
多年之后,我凭借自己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就更能理解您当时的用心和境界:您用“冷漠”给我指引了方向,温暖着我;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军队,一个将军才会真正做到无私而忠诚! (选自《青年文摘》2011年第19期)12.文章通篇选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13.文章是篇颇令人心动的美文,请你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摘录一处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并作简要点评。
(2分)1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许光达在《毛泽东选集》扉页上所题诗歌的理解。
(2分)15.从文中看,大将许光达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至少写出三点)(3分)16.本文内容感人至深,细读全文,文中哪些地方令你特别感动?请简要说出三处。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1分)童年看戏唐新运看戏就是听秦腔,听秦腔也就是看戏。
我小时候,就是这么认为。
我所生活的那个小小村庄,在地图上不着一丝痕迹,像餐后嘴边的饭粒,用薄薄的纸巾就可以抹去。
村里人以陕甘两地居多,除了遗留下的勤苦民风,还令人耳熟能详的就是被那些新疆老户用以形容吝啬小气的“真是一个民勤人”。
我是民勤人的子孙。
现在想起,那时能够让新疆老户惟一认可又让陕甘父辈们引以为傲并为之如痴如醉的就是秦腔。
每年农闲时节,总有秦腔剧团来演出,好一点的也许就是现在“三下乡”中的送文化下乡;次之,则为云游四方的草台班子,但于我们,早成了莫大的期待和惊喜。
大队修有一间俱乐部,论规模只有粮站能够相提并论,说其金碧辉煌、雕梁画栋,就有些自惭形秽了。
观众不是陆续进入,而是像潮水般涌进去,那么多的人,嘈杂又拥挤,俱乐部仿佛宰相的肚子,足够大。
瘦小的我,不用使劲,只需牵住前边的衣服就被挟裹了进去。
我拼命呼吸,如同森林中的小草,只能仰头望见一丁点的灯光,甚至有窒息的感觉,瞬时心中开始慌乱,怕就此被挤得送了小命,但很快人群又突然散开了。
无论在中间还是后面,我都觉着不能尽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真是种折磨。
我必须花半个钟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才能挤到台前,看演员那垂至于脚后跟的长发和他们快速挪动着的清晰脚步,看他们的长胡子、蟒袍、乌纱帽,看女官们的凤冠霞帔。
最喜欢看的自然是武将们的打斗,虽然也知道那是纸糊的大刀和银样的镴枪,跟现在动作武打大片相比,那些打斗场面充其量是个小巫,但仍是让我们崇拜到了极点。
演员们时而咿咿呀呀又时而激越高亢的唱腔,我是一句也听不懂,但从旁边义务解说员的解说中,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黑红脸的是好人,白脸的是坏人和奸臣,白鼻子红嘴唇的少不了是小丑。
多年以后,我最喜欢听的方言就是陕西话,陕西话在古时曾被称为“雅言”,但主要原因还是“秦腔情结”在时时拨动我的心弦。
等突然惊醒,才发现演员们已全部卸完妆开始收拾道具,全场只剩自己一人。
迷迷糊糊回家,免不了在十字路口彷徨,搞不清哪里才是回家的路,好在爷爷教会我用北斗七星和北极星辨别方向。
笔直的路很黑,两侧黑糊糊的树做势欲扑。
在皎洁的月光下,凭空想象出些狰狞之相,又不忍丢了小小男子汉的脸面和勇气,大声地呼号和歌唱为自己壮胆,引得在夜间小憩的狗此起彼伏地叫了起来,给静谧的村庄平添了一些异样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