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练习1下列操作不属于微生物的分离步骤的是()。
A.稀释B.划线或涂布C.接斜面 D.培养2 需要在火焰旁操作的有()。
①土壤取样②稀释土壤溶液③涂布平板④微生物的培养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 D.②③3 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原因是()。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在液体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繁殖速度更快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4 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5 实验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块平板上划3条等长的平行线(3条线均与下图中的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链霉素能阻止结核菌的生长B.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C.链霉素对结核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D.链霉素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6 为验证某同学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以设计两组实验,甲组用严格消毒的培养基并稀释涂布培养,乙组直接用该同学的培养基进行培养,此实验中乙组为()。
A.空白对照 B.自身对照C.条件对照 D.标准对照7 下表表示在不同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繁殖情况。
(E、F、G、H、I、J、K、M为培养基的成分,“+”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请分析下列哪种物质细菌不能合成()。
8 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
A.湿润的环境中 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 D.池塘中9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有选择作用,原因在于有()。
A.NaNO3 B.KClC.酵母膏 D.纤维素粉10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
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________,碳源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__的微生物。
(5)⑥为__________组,⑦为__________组,设置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⑤→⑥采用________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请分析下面的培养基配方,完成下面的问题。
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1)上述配方是液体培养基还是固体培养基?为什么?(2)这个培养基对微生物是否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又是如何选择的?12 下面是某同学做自生固氮菌分离实验的方案和观察结果:培养基成分:NaNO3:2 g;K2HPO4:1 g;KCl:0.5 g;MgSO4:0.5 g;FeSO4:0.01 g;蔗糖:30 g;琼脂:15~20 g;蒸馏水:1 000 mL。
(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3)实验方法和步骤①接种。
a.接种前,准备好盛有上述配方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皿中并灭菌,供实验用。
b.取10 g土壤,放在无菌研钵中,注入5 mL蒸馏水,并用无菌玻璃棒搅拌均匀,备用。
c.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灭菌。
将培养皿盖轻轻放在桌面上,手拿培养皿。
将接种环放在培养基边缘处冷却。
然后,用接种环蘸取少许泥浆,轻轻地点接在培养基的表面上,共点接15~20处。
d.接种后,轻轻地盖上培养皿盖,将培养皿放在实验桌上。
②培养:将接过种的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内,在28~30 ℃的温度下培养3~4天。
③观察:3~4天后,取出培养皿,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其中大而扁、边缘呈现波状或锯齿状并为褐色的菌落为自生固氮菌。
④镜检(略)。
该实验方案和观察结果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至少找出三处)13 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中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作为碳源,②中不同浓度碳源的培养基________(A.影响;B.不影响)细菌的数量,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________法。
(2)④为对照,微生物在④中不生长,在⑤中生长,④与⑤培养基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菌落。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比较不同菌株降解苯酚能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如何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氯苯化合物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因其不易降解,会污染环境。
某研究小组依照下列实验方案(图1)筛选出能高效降解氯苯的微生物SP1菌。
培养基配方如表1。
图1。
(2)培养基配制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
(3)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和Ⅱ号培养基分别属于________培养基和________培养基。
在Ⅱ号培养基中,为SP1菌提供氮源的成分是________。
(4)在营养缺乏或环境恶劣时,SP1的菌体会变成一个圆形的休眠体,这种休眠体被称为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C2 答案:D3 答案:C4 答案:C5 答案:D6 答案:A7 答案:C8 答案:B9 答案:D10答案:(1)选择培养基对羟基苯甲酸(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4)对羟基苯甲酸(5)对照实验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6)单细胞挑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11 答案:(1)是液体培养基。
原因是配方中无琼脂。
(2)有选择作用,本配方中的碳源是纤维素,所以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可以大量繁殖。
12 答案:Ⅰ.培养基的配方中含有氮源是错误的,应将NaNO3改为不含N的钠盐;Ⅱ.实验步骤接种b中用蒸馏水是错误的,应改为无菌水;Ⅲ.实验步骤接种c中将培养皿盖放在桌面上是错误的,应改为略微打开培养皿盖;Ⅳ.实验步骤接种d中没有写实验内容、接种人的姓名和接种日期,应在接种步骤d的后面加上“并在顶盖上写明实验内容、接种人的姓名和接种日期”。
Ⅴ.实验步骤观察中“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其中大而扁平、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并为褐色的菌落”是错误的,应改为“仔细观察培养基上稀泥浆周围出现的黏液。
黏液初为无色透明,以后为乳白色,最后变为褐色”。
13 答案:(1)苯酚 A 平板菌落计数(活菌计数或菌落计数)(2)④含除苯酚外的其他碳源,⑤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平板分离(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分离)避免培养过程产生的水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3)用同样苯酚浓度的培养液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苯酚含量(4)培养基灭菌,接种环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14 解析:(1)固体培养基是在制作培养基时加入琼脂制成的。
(2)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调pH时可能会使培养基污染,所以应在调pH之后进行灭菌。
(3)Ⅰ号培养基中加入了大多数异养微生物可以利用的牛肉膏和蛋白胨,属于通用培养基;而Ⅱ号培养基中没有这两种成分而且氯苯的量增至 50 mg,为选择培养基;硝酸铵是为微生物提供无机氮源的一种无机盐。
(4)在恶劣环境中细菌形成的休眠体为芽孢。
答案:(1)琼脂(2)先调pH,后灭菌(3)通用选择硝酸铵(4)芽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