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地图基础练习

地球地图基础练习

地球地图基础知识练习( 2010北京卷)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读经纬网图,回答3~5题。

3.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A.①线是②线的1/2 B.②线比③线长C.③线比④线长D.①②③④四条纬线一样长4.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方向保持不变,那么()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5.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A.E点B.G点 C.H点D.K点(2010年深圳一模)下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N、B间的距离约为()A.5000千米 B.10000千米C.15000千米 D.20000千米7.从C地出发,经过D、E、F地,最后回到C地,其走向是()A.先向正东走,再向正西走 B.先向东北走,再向西南走C.先向东北走,再向东南走D.一直向东北8.读某局部经纬网图,有关图中各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说法,错误的是()A.①到③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①到③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C.②到④的最短航线方向是正南D.②到④的最短距离是555千米读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道,据此完成9~10题。

9.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的飞行线路是()10.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A.西→东B.北→南C.东南→东→东北D.东北→东→东南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12.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2010年长沙统考)下图是某地附近两区域等值线分布图(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13~15题。

13.乙图中A点海拔范围(H)和B地温度范围(T)是()A.1200米<H<1500米3℃<T<4.8℃B.1000米<H<1300米3℃<T<4.8℃C.1500米<H<1800米6℃<T<7.8℃D.1200米<H<1500米6℃<T<7.8℃14.按照甲图中的大坝设计(大坝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则坝长和最大坝高(从坝顶到坝底)分别约为()A.50米200米B.500米150米 C.500米100米D.50米100米15.关于图甲、图乙说法正确的是()A.A、B、C、D四处的水都汇入图中水域B.E、F、G的海拔在750米以上,800米以下 C.在E点可以观察到车站N D.铁路沿线要注意预防滑坡和泥石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6~18题。

16.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总体流向大致是()A.西北向东南流B.东南向西北流C.东北向西南流 D.西南向东北流17.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中明显不合理的有()A.1处 B.2处C.3处 D.4处18.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W B.X C.Y D.Z二、综合题19.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度位置:甲,丙。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位于寒带的有__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___。

(3)甲位于乙的____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飞往乙,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________,其最短距离应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2222.2千米。

(4)丙、丁之间的距离________(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

20.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

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森林火灾,最好采用技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

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5)简要分析图中E城镇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解析】山脊和山谷从景观图上容易识别,但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和弯曲方向上加以来区分。

【答案】D2、【解析】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理论。

由题意知道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答案】C3、解析:选C。

由图可知,图中各纬线所跨经度相等,因此纬度越低的纬线,其长度越长;③为赤道,是所有纬线中最长的。

4、解析:选D。

甲从G点向北行,当他到达北极点后将无法行走,因为不管他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南,因此他没法回到原出发地点;而乙从G点向东行,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出发点。

5、解析:选D。

图中位于东半球的有K、H,位于北半球的有E、K,位于低纬度的有K、G、H,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只有K点,故选D项。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地球上经纬度分布知识,难度不大。

从图形可以看出B位于赤道上,与北极点N的纬度差为90°,按每1个纬度跨球面距离约111千米计算,两地的距离约10000千米。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方向,结合数学知识容易解答,难度不大。

图形外圈即球大圆,运动路线与地球自转方向大体相同,即一路向东;在运动路线上,C纬度最偏南,E 纬度最偏北,所以自C到E先向东北,而后自E向F是向东南。

8、解析:选B。

在球面上,过两点的最短航线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所以从①到③的最短航线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A对;而从选项A的内容我们可知其大圆航线与①③这两点所在的纬线不重合,因此其最短距离要小于这两点在60°纬线上的距离,即小于555千米,B错;②和④在同一经线上,则其大圆即为这两点所在的经线(圈),因此②到④的最短航线方向是正南,其最短距离是555千米,C、D正确。

9、解析:A.从A飞到B的最短飞行线路应是过AB的大圆上的劣弧,但是赤道,理论都是过AB的大圆的弧,但题干中是“实际最短线路”,地球两极稍扁,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21千米。

10、B因为最短飞行线路是指沿经线圈的飞行,从A到N(北极点)是向北飞,从N到B是向南飞。

11 解析:选B。

关键是读准两幅图中经纬网的度数,推断出河流三角洲的具体位置。

12解析:选B。

相同纬度差的经线段实际距离相等,依据图上距离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综合分析甲、乙两图的图上距离及纬度差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13解析:选A。

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A外围的等高线数值应为1200,即A点海拔范围1200米<H<1500米。

B外围的1500米等高线相当于4.8℃等温线,故B地的温度范围3℃<T<4.8℃。

14解析:选C。

该大坝的图上距离约为0.5厘米,而该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故该大坝的实际坝长约为500米。

由图可知,该大坝两端分别交于550米等高线,即大坝坝顶高550米,而该大坝的坝底不低于450米,即该大坝的最大坝高约为100米。

15解析:选D。

乙图中的水域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的鞍部,A、B、D处的水会汇入,但C地和该水域之间存在一山脊,故C处的水不可能汇入该水域。

F位于650米等高线上,E海拔略小于650米、G海拔略大于650米。

E和车站N之间有一山脊,会遮挡视线,故站在E点看不到车站N。

图中铁路经过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该地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6解析:选A。

首先据图确定河流流经地的等高线数值,再依据指向标可判定由西北流向东南方向。

17 解析:选C。

乙、丙、丁三处不合理,因为铁路线应沿等高线走向分布,不能经过市区内部,无聚落的区域应走直线。

18解析:选D。

Z地位于河谷,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山洪等水文灾害。

19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意义及应用。

第(1)题,注意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及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

第(2)题,依据东西半球划分界线,低、中、高纬划分界线及五带划分界线判断。

第(3)题,图示区域为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甲在乙的正东方向,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

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故由甲飞往乙应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飞行。

2222.2千米是甲、乙间的纬线长,故其最短飞行距离应小于此值。

第(4)题,丙、丁间与丙、乙间所跨经纬度相同,但丙、丁间纬度较高,故距离较短。

答案:(1)(60°S,170°W)(70°S,170°E)(2)乙、丁丙、丁丙、丁甲、乙(3)正东西南先往西南,再向正西,后往西北小于(4)小于20、解析:图示地区的最高海拔在600米以下,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小,垂直差异不显著;A处位于鞍部,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宿营;监测森林火灾可利用遥感技术,瞭望台应建在海拔高的地方;遇到泥石流逃生时,应沿着与泥石流垂直的方向往高处跑;B处为一溪流可沿溪流向下游走,以摆脱困境;E位于河流交汇处,河流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同时该地地形平坦利于城市的发展。

答案:(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2)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不可采纳遥感(4)②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5)地形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