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水灌溉技术标书

节水灌溉技术标书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正本)日期:2009年2月27日目录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1.施工方案………………………………………………1—82.平面布置 (8)二.施工计划1.施工进度计划配置..........................................9—11 2.劳动力计划配置.............................................11—12 3.材料供应计划配置 (12)4.主要施工设备配置……………………………………13—15 三.工程保障措施1.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6—19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20—23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3—24 4.环境保护保证措施..........................................24—25 四.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分析与解决措施...............25—26 附表A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1)B区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5)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06)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施工进度计划表………(一)、(二)一.施工方案与平面布置1.施工方案1.1施工准备1.1.1熟悉项目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勘察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中与该项目相关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图纸、工程投资预算、施工进度要求、工程质量标准等,以便了解本工程的总体概况、工程特点、关键技术和设备,明确工程的重点和难点,为组织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施工现场踏勘。

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掌握现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便为施工现场布置、铺筑临时施工道路、修建临时施工用房等作出整体规划。

了解施工现场附近的主要道路干线和现场水源状况,以便为通电、通水作出安排,为后勤及工程材料的运输保障供给作出统筹安排。

1.1.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研究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施组织和管理的关键步骤。

包含以下内容:施工条件分析、施工导流、主体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施工设施与临时建设工程、施工总布置、施工进度、主要技术及供应计划。

1.1.3施工现场准备工作施工现场主要工作有: 通电、通水、通车及平整场地。

确保施工及工作人员的用水、用电需求,确保施工所需物资安全畅通到达,并能在工程现场有序摆放。

1.2施工测量方案1.2.1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1.2.1.1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对灌溉系统中各主、支管网布置的坐标、基线、基点相关数据及相对标高参照点,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网点的测设。

1.2.1.2施工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程序进行。

1.2.1.3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布设,应满足灌溉系统中各主、支管网布置的定位放样和技术监督要求,并与总平面图相配合,以便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有足够数量的控制点,为施工定位测量提供技术复核的标志。

1.2.1.4施工网点的测量,应进行闭合差的校核,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秒。

1.2.1.5使用经纬仪测量施工控制网时,测量不少于一个测回。

1.2.1.6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各主、支管网布置的控制点标志,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形。

1.2.2水平标高测量1.2.2.1各主、支管网的标高应根据确定的水准点或已知高程点引测,引测高程可用符号法或往返测法,闭合差不应超过±2HMM,或±20LMM。

现场的已知水准点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根据已知的水准点,引测并建立各主、支管网的标高控制网。

1.2.3施工测量要求1.2.3.1定位放线测量,测量前应绘制平面测量网点布置图,预先进行各测点的角度及长度计算,确定顺序及方法,然后才进行测量。

1.2.3.2施工测量应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测量人员应固定,仪器应有专人使用保管。

每次轴线测量应有另一人进行复核。

每次测量应有书面记录,测量数据应按实填写,有测量人签字,对测量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用。

1.2.4施工放样施工放样根据施工图的要求把施工图布置到地面上。

将施工图中的各建筑物的主轴线或纵横轴线标定,标出基坑开挖线和建筑物的轮廓线,以及基坑开挖和建筑物主要部位的高程,对于泵站应标定水泵的轴线位置和泵房的基础位置以及开挖深度;对于管道除标定其轴线位置外,还应定出弯头、三通、四通,以及阀门井的位置和开挖深度,在管线的转折点、出水口、闸阀等处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加桩,桩上应标注开挖深度。

1.3工程施工1.3.1基坑开挖本项目管槽开挖的土方量大、地形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特别注意。

1.3.2泵站的施工按本项目设计要求建造泵房,水泵和电动机的基座浇筑在未松动的泵房地面基础上,基础轴线及预埋的地脚螺栓按厂家提供的图纸相符(如预埋有难度,也可以为地脚螺栓预留孔,用二次浇筑方法固定地脚螺栓,预留孔呈楔形,口小底大,尺寸符合设备安装要求)。

1.3.3蓄水池施工按本项目设计要求建造蓄水池,1.3.4埋地PE管的施工1.3.4.1在本项目原有设计埋地PE管深度的基础上,考虑该地区实际冻土层深度、使用要求、埋地条件等因素。

通常至少在最深冷冻线以下0.3m,且应符合如条件: 当管经de≦50mm时,管顶最小埋深为0.5m;但管经de>50时,管顶最小埋深为0.7 —1.0m。

1.3.4.2沟底应连续、平整、沟底表面不得有碎石、硬块和其他突出物。

沟低埋有不宜清除的石块等坚硬物或地基为岩石,半岩石,或硌石时,应铲除至设计标高以下0.15—0.2m,然后铺上沙土整压实。

1.3.4.3管道可以直接敷设在未经扰动的原土基础上,地基为岩石、硌石时,需铺设0.1-0.15m厚的细土或砂垫层;凡可以引起管道系统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其基础应进行处理或采取其他防沉降措施。

1.3.4.4管道系统中,阀门、其他附属材料设施等接点处应设立独立的基础,并与之固定,同时采取防沉降措施。

1.3.4.5开槽时,其沟底宽度一般为外经加0.3m。

如土质较好时当沟槽深度为2m以内及3m以内不加支撑时,宽度另加0.5m 及0.2m;深度超过3m的沟槽,每加深1m其沟底宽度应再增加0.2m。

当沟槽内板桩支撑时,沟槽深度在2m或3m以内,其沟槽宽度应分别增加0.4m或0.6m。

1.3.4.6 PE管可预先在地面上接成很长很长的管路,等到每个焊口都充分冷却后,趋势拖拉到沟边并置于其中,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管路可承受的最大拖拉安全长度视管经大小及施工现场状况来定,通常小的管路可拖拉的最大安全距离是100m, 较大的为50m。

1.3.4.7 对于平坦地段PE管道的铺设,夏天DN100以下管路可稍微弯形铺设,¢110以上的管路因有充分的土壤阻力,可抵抗热应力,无需预留管长。

1.3.4.8 PE管道铺设时,管道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下例规定:管段上有承接头和其他附属设备时,不应小于125D.管道公称直径D(mm) 允许弯曲半径(mm)D≦30D50<D≦160 50D160<D≦250 75D1.3.4.9 回填材料一般采用挖出的土方,其中不应含有硌石,杂硬物品。

管床内含有烂泥,或位于道路中间经常受车辆碾压时,宜采用粗砂作为回填材料。

1.3.4.10回填一般分两步: 首先用砂土或符合要求的原土回填管道两肋,一次回填高度为0.1—0.15m,捣实后再回填第二层,直到回填到管顶以上至少0.1m处,在回填过程中,管道下部与管底的空隙处必须填实,管道接口前后0.2m范围内的不回填,以便试压时直接观察各接头质量。

然后在管道试压合格后进行大面积回填,管顶0.5m以上部分回填原土并填实,采用机械回填时,要从管的两侧同时回填,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驶。

在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不应少与0.5m,一防止试压时系统产生推移。

1.4设备安装1.4.1首部安装首部工程包括泵、电机的安装调试,过滤装置、施肥系统、变频装置、流量和压力控制阀、压力表等的安装施工。

1.4.2喷灌设备的安装喷灌系统选用塑料摇臂轴式喷头,要求喷头运转部分及扇形机构灵活,换向可靠,部件齐全牢固。

喷头技术参数,流量、射程、喷水均匀度符合要求。

螺纹安装不能渗水,底部镇墩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1.4.3微喷设备的安装微喷系统选用地插式微喷头,地插高度1米,微喷头技术参数,流量、喷洒半径、喷水均匀度符合要求。

1.4.4滴灌设备的安装滴灌系统选用¢16内镶式滴灌带,压力与流量关系满足设计要求。

出水均匀性、耐压值与防老化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1.5管道的水压试验及管道排污管道施工安装结束后应对整个管网进行水压试验和管道排污,目的是检查管道安装的密封性是否符合规定,也对管材的耐压性能和抗渗性能进行全面复查。

同时由于安装过程中或管材本身混入尘土、沙粒等杂质,这些物质在主、支管网中随水流动,最终必将堵塞尾部灌水器,导致系统的故障,在滴灌系统中这些杂质将使滴灌带堵塞报废,所以必须进行管道排污,确保系统安全。

水压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否则必将成为隐患。

首先检查整个管网设备状况,阀门启闭应灵活,开度应符合要求,进排气装置应通畅。

检查地埋管道定位情况,管道应固定,接头处应显露并能观察清楚渗水情况。

通水冲洗管道及附件,先冲洗主管网,然后分轮灌组依次冲洗各轮灌区支管网,利用管网系统中的排污阀放水,直到出水口出水干净。

然后进行管道的耐压试验。

喷灌系统中试验压力为系统设计压力的1.25倍,保持时间为10分钟,合格要求为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并无泄漏、无变形现象出现。

微喷与滴灌试验压力可以是系统压力也可以提高到系统设计压力的1.25倍,保持时间可以是试运行也可以保持10分钟,合格要求为无破裂、无脱落,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并无泄漏、无变形现象出现。

1.6试运行在全部工程完成之后,重点检查水泵、压力供水管网、尾部灌水器,以及闸阀、进排气阀、减压阀、过滤器、变频装置、施肥装置的工作状况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运行调试应在设计流量、设计压力情况下进行,明确轮灌作业情况后,分别进行调试。

试运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明确运行调试的操作顺序、观察部位、观测目的,安排好操作和观察人员,运行结果记录并整理归档。

1.7工程验收准备工作竣工验收前应准备相应的文件,确保齐全、正确。

检查土建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检查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质量和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规定。

如有变更,还应提交相关变更处理报告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