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用版)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用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而且需要通过实践上机,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因此,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

要求:(1) 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规定时间上机,不得无故缺席和调换;(2)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工作,保质保量做完任务书规定的分析、设计任务;(3) 课程设计期间,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外必须广泛查阅参考书籍,编写好各种程序,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课题一:库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库房管理既是日常处理业务,也是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

因此,做好库房信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要求完成如下功能:(1)能输入入库单、出库单,在输入过程中,能自动显示其名称、规格、单价,并自动计算金额,有出错提示。

(2)屏幕可显示物品明细台帐。

(3)能输出物品的超储或欠储报警。

(4)能显示目前的库存情况。

课题二:学校选课系统设计随着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开设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的情况下,考虑建立一个方便、快速、公平和符合学分制管理制度的选课平台和应用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在学生选课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它提高了信息的开放性,大大地改善了学生、教师对其最新信息查询的准确性。

要求完成如下功能:(1)学生可以选修规定范围内的课程,查看已修学分总数,还可以修改个人信息。

(2)教师可以根据统计的人数挑选一定数量的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网上公布成绩,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查询成绩。

(3)管理员可以指定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修改课程信息,增加、修改、删除学生信息。

通过对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工作内容和相关数据流程分析,根据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的需要,就可以设计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由此得到数据库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即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具体情况如下:1.学生信息表:姓名、学号、院系、班级、性别、所选课程、备注等。

2.教师信息表:包括教师姓名、教师代码、性别、年龄、职称等。

3.课程信息:课程名、课程代码、教学内容、任务与目的、考试方法、要求等。

4.课程表: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任课教师、课程学分、上课时间。

5.成绩单列表:包括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班级、课程、任课教师、成绩。

课题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图书馆的借还书活动频繁,工作人员工作量大,设计一套管理系统对学校图书图书进行管理。

要求实现如下功能:(1)新书入库管理(2)旧书出库管理(3)借阅证管理(4)借书管理(5)还书管理课题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关于组织体系、薪酬福利成本、人力资源状况等静态数据,也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变动信息来进行趋势预测。

在企业内实现信息依据权限的共享,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业务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变得高效、快捷。

要求实现如下功能:(1)员工调入、调出管理;(2)员工基本信息管理;(3)员工薪酬管理;课题五: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根据学生成绩管理的需要,而建立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以方便对成绩的各项管理操作。

要求实现如下功能:(1)能对成绩进行录入和修改;(2)能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以及各门功课的平均成绩;(3)能根据学生的学号来查询该学生的成绩;(4)能删除该学生的记录;(5)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来他们进行排序。

三、进度安排本次课程设计共2周时间,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布置任务、准备参考资料(1.0工作日)2.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0.5工作日)3.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1.0工作日)4.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2.5工作日)5.程序设计(1.0工作日)6.系统调试与运行(1.0工作日)7.撰写设计报告(2.0工作日)8.答辩与总结(1.0工作日)四、基本要求课程设计完成后,各学生应根据选题情况提交课程设计结束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和软件一份;其中说明书应包含如下内容:(1)述系统设计开发流程;(2)画出处理的数据流程图;(3)画出系统的E-R图;(4)汇总系统设计内容,并形成设计报告。

软件应能正常运行并实现所有功能。

车辆与交通系 2010年6月15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而且需要通过实践上机,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因此,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

(1)要求: (1)(1) 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规定时间上机,不得无故缺席和调换; (1)(2)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工作,保质保量做完任务书规定的分析、设计任务;. 1(3) 课程设计期间,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外必须广泛查阅参考书籍,编写好各种程序,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

(1)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三、进度安排 (3)四、基本要求 (3)车辆与交通系 (3)第一章系统分析 (7)1.1 用户需求分析 (7)1.2 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9)1.3 功能分析图 (10)1.4 用户要求分析 (11)1.5 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 (11)1.6 数据流程分析 (12)1.7 数据字典 (14)第二章系统设计 (18)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8)2.2 系统配置方案 (18)2.3 代码设计 (18)2.4 设计创建数据库 (19)2.5 创建系统主程序 (22)2.6 创建系统常用类按钮 (23)2.7 创建系统主表单,并进行代码设计 (23)第三章总结与展望 (36)目录概述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而且需要通过实践上机,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因此,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

(1)要求: (1)(1) 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规定时间上机,不得无故缺席和调换; (1)(2)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工作,保质保量做完任务书规定的分析、设计任务;. 1(3) 课程设计期间,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外必须广泛查阅参考书籍,编写好各种程序,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

(1)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三、进度安排 (3)四、基本要求 (3)车辆与交通系 (3)第一章系统分析 (7)1.1 用户需求分析 (7)1.2 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9)1.3 功能分析图 (10)1.4 用户要求分析 (11)1.5 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分析 (11)1.6 数据流程分析 (12)1.7 数据字典 (14)第二章系统设计 (18)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18)2.2 系统配置方案 (18)2.3 代码设计 (18)2.4 设计创建数据库 (19)2.5 创建系统主程序 (22)2.6 创建系统常用类按钮 (23)2.7 创建系统主表单,并进行代码设计 (23)第三章总结与展望 (36)概述(1)开发背景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与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

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现状,经过详细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2)项目目标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

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

图书馆若采取手工方式对图书资料和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人工管理,由于资料繁多,手工处理的工作量大,整体管理效率低下,也不方便读者对图书资料的查阅。

为了提高日常的图书管理效率,必须开发满足大多数中小型的图书管理要求的图书管理系统。

文章针对通常的图书管理流程,深入分析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管理系统程序开发提供了现实理论基础。

第一章系统分析1.1 用户需求分析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

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并生成催还图书报表。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

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

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

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

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

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操作过程如下:(1)书籍信息管理●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书籍作者、出版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