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教学案例

《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教学案例

《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教学案例——纪念建党90周年衡阳市二中倪菊芳【课型】活动探究课【教学目标】1、巩固加深对长征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收集历史资料,提取信息进行探究的能力;培养表达、表演能力,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2、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影视等素材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突出对长征精神的挖掘,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设。

【教学重点】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教学难点】如何弘扬和培育长征精神【教学理念与方法】1、学科交融,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

从大量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书画作品中汲取一定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佐证历史,使学生学会在不同领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

2、内外呼应,形成强烈的心理共鸣。

大量史实和感性的文艺素材与学生的情感现状形成共鸣,在剧烈的震撼中,使长征精神的提炼水到渠成、深入内心。

3、强化体验,实现课程内容的升华。

学习长征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就是要挖掘长征精神,通过大量的素材、有组织的讨论、有目的的拓展和迁移等体验活动来实现对长征精神的提炼和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准备: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青少年学习中共党史丛书》高中版——《红色精神》之第二章:长征精神。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或网络搜集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其长征中发生的动人故事,感悟长征,体会党领导下的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搜集并欣赏有关长征的优秀文艺作品。

3、提炼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思考如何继承和发展长征精神。

导入新课: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重走长征路》以及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对峙的十年》第三目“红军的长征”,我们不同程度地了解到了长征的一些历史知识。

长征是人类史上的一次壮举,是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宏伟篇章,为了让同学们更近距离的感受长征的苦难风流,更深层次的挖掘长征精神,我们在了解了有关长征的历史知识以及大量关于长征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拓展,一起进入这堂活动探究课:“追忆长征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活动与探究过程:一、追忆长征,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播放《十送红军》,调查学生对长征的感性认识,导出本课的第一个模块——追忆长征,以及该模块的三个部分。

(多媒体展示:十送红军)一曲老歌唤起了我们的记忆,似乎又把我们带进了那段红色的岁月了,那么我想做这样一个调查,看到“长征”这个词语,听完这首“十送红军”,同学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学生发散思维,回答一些感性的认识,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思维发散到与长征有关的历史、歌曲、电影、精神、感人故事等领域。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看出,长征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历史名词,而是作为一个立体的、多维的概念渗透到我们的思维、血液和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今天就让我们去追溯历史上的长征、去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长征,去讲出我们内心深处的长征。

●认识历史上的长征。

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共产党人是民族的脊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震惊世界。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了无数山山水水,打过了无数次的大小战斗,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于会宁,长征结束。

漫漫长征路,无比艰辛却以无比辉煌。

硝烟虽已过去,脚印虽已模糊,但创造这段历史的英雄和他们所留下的永恒的长征精神将永放光芒。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及搜集的材料来个《长征知识大比拼》。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得分高者胜出。

2、题型: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3、内容:有关红军长征背景、过程、人物、意义等,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

(见末页附注:知识竞赛题库)通过知识竞答,追溯历史上的长征。

我们下面来看一组数字,仅以红一方面军为例,历时一年,行程两万五千里,展转11个省份,翻过了18座山脉,据毛泽东回忆红军爬过的大大小小山峰就有近千座,还趟过了包括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大渡河在内的24条大河,长征开始时的8万人,到达陕北则只剩下不到1万人。

这一组组数字是冷静的,但如果用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血肉之躯去诠释这些数字,那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有巨大的震撼和无穷的感动。

●欣赏艺术作品中的长征。

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还缔造了不朽的长征文化,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行一次文化之旅,去领略诸多艺术作品中的长征。

(多媒体展示长征中的自然景观,如雪山、草地、铁索桥等,诗朗诵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创作的《七律长征》,作品大气磅礴,再现了长征的雄伟与革命者的乐观,其实,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诗作还有很多首,如将他们连接起来,便会组成一幅长征的漫漫画卷;(多媒体展示文学作品的插图和封面)此外在魏巍的笔下,长征成为镌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个非常形象美丽的比喻,还有在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许多与长征有关的课文,不知大家还是否记得长眠于雪山上的军需处长,金色鱼钩中的老班长,过草地时倔强的小红军等形象(和学生互动),他们也早已在广大读者心目中树起了永恒的丰碑。

而中国人的老朋友,美国作家爱得加斯诺则通过《红星照耀中国》把长征和中国人民的斗争第一次介绍给了世界人民,尽管如此,他仍然觉得即使穷近了自己所有的才华也无法将如此豪迈的篇章予以充分的表现,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曾这样写到“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长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大量的影视作品也对其进行了尽情的演绎,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播放影片:《飞夺卢定桥》《草地行军》两个片段)看过这一幕幕镜头,我想所有的同学和老师的感受都是一样的,手挽着手,不怕山高路远,不怕枪林弹雨,这就是长征。

当然,除了文学影视作品外,还涌现出了大量以长征为主题的歌舞、书法、绘画、各种纪念碑、纪念品等等,这些作品多如繁花,却都以艺术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共同的主旋律,那就是团结的、向上的、英勇的、大气磅礴的长征。

●展示自己心目中的长征。

追溯过历史上的长征,又欣赏了文艺作品中的长征,我想同学们一定想要表达一下你们心目中的长征,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你们所搜集的资料来展示一下你们心目中的长征。

(学生活动:讲述长征中的感人故事)二、挖掘长征,理性思考阶段。

●挖掘长征精神。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个立体的长征呈现了出来,可以说,走进长征,我们的内心都难以平静。

那么在你们的参与过程中,在你欣赏文艺作品,你觉得我们的党、我们的队伍、我们的红军战士都有哪种精神给你的震撼最大,最让你钦佩,最值得你去学习?哪位同学想来谈一下呢?(多媒体问题展示:走近长征,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活动:学生活动,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归纳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在调查中,大家提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提到了我们党的睿智及其正确领导,以及红军战士们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协作、相互支持的团队意识等等,而所有的这些信仰,这些精神汇聚到一起,共同缔造了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即长征精神,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多媒体展示)1、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2、乐于吃苦,不惧艰难险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3、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4、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

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寻找长征精神长征虽然结束了,但长征精神却成为一种穿越时空的永恒,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而且无论是在过去的岁月里,还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

(多媒体演示一组图片:董存瑞、刘胡兰、雷峰、王进喜、抗洪图片、抗击非典、载人航天工程、西部大开发等)教师解说: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英雄的精神鼓舞着英雄的人民,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中,在每一位平凡而又伟大创业者和探索者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98抗洪精神、以及2003年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而此时此刻西部的人民也正在长征精神的鼓舞下开垦着那片红军脚下的热土。

●传承长征精神那么作为我们当代的中学生,该怎样把长征的路走下去,把长征精神的火炬传下去呢?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或模拟自己未来的社会角色来试着谈一下。

(学生活动,讨论发言)【活动小结】通过我们对长征的模拟再现,通过我们对长征精神的提炼和探讨,长征精神已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主旋律,而且我也坚信在座的你、我、我们每一位都能成为长征精神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我们人生的长征路上,、长征的历史意义:军事上,粉碎围剿,转危为安;组织上,战胜分裂,保存力量;思想上,宣传主张,播下火种。

9、结合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做《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时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据此回答5—7题。

1、“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这体现的哲理是(D)A.现象是本质的表现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C.事实胜于雄辩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长征是宣传队”。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对人民大众宣传党的路线、纲领、政策,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水平。

这体现了党的(B)A.政治领导B.思想领导C.组织领导D.民主领导3、“长征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沿途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

这表明(B)A.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毛泽东1935年10 月所写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据此回答8—12题。

4、现长征路上涉及到的主要林业生态工程是(A)A.“三北”防护林体系B.沿海防护林体系C.太行山绿化体系D.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5、夏至日时,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白昼最长的是(B)A.瑞金B.会宁C.遵义D.腊子口6、“金沙水拍云岸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强渡金沙江、大渡河时,该地区的河流水文情况是(B)①河流流量大②有结冰期③河流流域面积小,落差大④含沙量大A.①②④B.①③C.①④D.①②③四、简答题1、毛泽东所作的《七律.长征》这首诗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20分)参考答案:①长征精神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