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对联图片精选

小学生对联图片精选

小学生对联图片精选
引导语:对于对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亦有很多人在春节会贴对联,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小学生对联图片精选,欢迎阅读!
对联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又叫楹联,楹贴,对子。

分种类不同,字数多寡无定数。

但一般来说,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总体来讲是诗词的一种的形式的演变。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如何对对联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对仄,仄对平。

平仄两分明。

有无与虚实,死活并重轻。

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

虚对实,实对虚,轻重莫偏枯。

留心勤事业,满腹富诗书。

古人已用三更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寻义理,辩声音。

呼吸务调匀。

宫商角徵羽,牙齿舌喉唇。

难呼语气皆为浊,易纽言词尽属清。

须熟
习,莫闲嬉。

讲解更思微。

磨穿桑氏砚,坚下董生帷。

一旦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如“妙人儿倪家少女----搞弓长张府高才”“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战---种重木,犁利牛,十口为田”再如“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十口为古,白水为泉,进古泉连饮十口白水---千里成重,丘山成岳,登重岳一揽千里丘山”“一史不通难作吏--二人相聚全凭天”“闵先生门里作文--吴学士天上口才”“里中田上土何下,岩畔石低山自高”等等。

拆字联,反映的是你对对联中所拆字的对称。

也就是说,上联的眼在什么位置。

你要一一对应。

位置和对应的内涵是重要的。

还有更精义的:段稽查未批人皮,何假之有--刘监督丢下金刀,比卵不如。

这个就更体现了双重含义的对联,既是拆字,又是讽刺。

单拆字隐藏的更加巧妙。

如“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师姑田里担禾上---美女堂前抱绣裁”“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个是上联无一,下联没十”“一担重泥拦子路--两岸纤夫笑颜回”上联说出了重泥--仲尼,子路,两个人名,下联粗看是一个人名,颜回,实际是唐寅巧借谐音,用纤夫替代“庆父”,虽然牵强,但是含义精妙,庆父就是孔子说过的人,鲁难不除,庆父未死。

“雨中筑墙,捣一筑,倒一筑--风中点烛,流一半,留一半。

”“姥姥吃酪,酪掉姥姥捞酪--舅舅架鸠,鸠飞舅舅
揪鸠”“红荷花,白荷花,何花更好--紫椹子,青椹子,什子最甜。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鸭头嫌”“斑鸠无理,老僧头上呼姑姑-野鼠有情,小姐耳边叫姊姊”“白云峰,峰上枫,风吹枫动峰不动--青丝路,路边鹭,露打鹭飞路难飞。

”“和尚法正,提汤上塔,大意失手,汤淌烫塔--裁缝小子,与妻下棋,不觉漏眼,妻起弃棋”,等对联,在大家平常的参与也都接触了,所以不再多举例了,但是,大家应当看到,谐音,首先你找到上联的字眼,就是什么位置的字谐音,你先找找合适的字相对,然后组合意义相对或象似一句话。

对联的主要关键找对对方的着重点。

没必要先看对方的上联的全部意境,先找对方的要点,然后再斟酌自己所对下联的语句的意境。

这种联一般少见,“柳如似如柳--华来士来华”,如“风送花香红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等等这种在风景名胜地方多有。

相同和相近的字在一起“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不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人道鬼道禽道兽道,道道相传--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生生不息”“蚕做茧,茧抽丝,丝织绫罗绸缎--兔生毫,毫扎笔,笔书锦绣文章”等对联,主要是尾字连环。

重叠出现。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云间雁檐
前燕篱边鼹物类相同”。

泪滴湘江流满海---嗟叹嚎啕哽咽喉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等等,这种对联一目了然,没必要解释。

一孤洲,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副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起用四帆五桨,经由六滩七弯,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年一定要中。

再如“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齐鸣。

就是一副对上下联有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春雨雨春山,山山泛绿迎春福--治风风治世,世世康宁乐治世,冬至冬冬至,每冻先寒节冬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月明。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山既是空,水既是空,花花草草亦既是空,到此恍然空诸所有---天不可说,地不可说,人人物物都不可说,既然如此说个什么。

其实这种对联和下面的一种差不多,分开的原因就是下面的更注重字的重叠。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草草
卿卿暮暮朝朝进进出出笑颜开,人人满意--挑挑拣拣花色全件件称心先生先生,后生后生,先生生后生,后生成先生,先先后后,生生不已--我说我说。

你说你说,我说说你说,你说说我说。

我我你你,说说何妨。

如先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加上福无双至今已至--祸不单行昨早行。

对联中藏人命,地名,物名,诗词句子,词牌名等等如“”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个对联是把民国不分南北--总统不是东西,巧妙的藏在对联里。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其实应读朝潮朝潮朝朝潮落,涨长涨长长长涨消这个对联其实是河北一个名胜地方的对联。

无锡锡山山无锡---黄河河套套黄河这种对联也是不大常见。

例如,乾隆微服私访,手指砖塔,老农摇手做答,其实是“孤塔矗矗七层四方八角--双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又如,苏轼和佛印,苏轼在船上看见河岸上的狗啃骨头,对佛印大笑,佛印赶忙将手里的苏轼题字的扇子丢到水里,含义就是--狗啃河上{和尚}骨--水飘东坡诗{尸}。

将前人的名句汇集,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是刘禹锡和陶渊明两人的作品作品中的名句,这个对联一般是
勉励联。

如”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人,媳夫人,妻媳皆夫人,被人改字成下联--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

如悼念袁世凯的“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上联比下联少一个字,含义就是骂袁世凯对不起民国。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的是珍肴美味,位列三公,供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该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境不好,好一个老杂种,终究必死,死无葬身之地,地未打坑莫来,来之后悔,悔之晚亦。

关于平仄,一般来说,对联大多以平收尾。

上联一般不十分的局限为仄韵的,青山笑我头已白,泉水照人心自清。

上下皆平韵。

其实,主要是对联以平入韵,给人以回味悠长的感觉。

使人读来,上联的仄声一波三折,下联的平声噶然而止,让人品位短小的对联中的深切含义。

但是,由于一些无情联的缘故,打破了一般的常规,所以,一些的特别的对联出了平仄。

也出了词语的工整对仗。

如例如昆明翠湖碧漪亭”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高雄春秋阁”精忠报国,三字冤狱千古白-以身作则,一篇词赋满江红“总的来说,还是以对仗工整、平仄为主流。

毕竟打破常规的是少数。

至于重字,一般来说,对联忌讳重
字,但是在量词和介词、副词上是可以重的。

比如,一、二到十的对联,下联把顺序反过来。

或者是”之“字的重复,但是介词和副词重复应当是在同一个位置重复,鞍山龙泉寺,”龙之为灵昭昭,降雨出云,何必独推东岳--泉之不舍混混,烟花柳浪,无难更作西湖,“就是重了”之“字,圆明园里面,每对青山绿水会心计,一丘一壑,总自天恩浩荡--常从霁月光风悦目时,一草一木,莫非帝德高深。

也有重字,但是位置,含义深刻,就不是什么有瑕疵的作品,反而更有韵味和意义。

总的来说,尽量不能重字,特别是名词,动词。

不能重复,负责就失去了对联的韵味和意义了。

对联,考察的就是对词语的掌握的宽度。

越丰富地掌握词汇,就越容易对联。

其实,鲁迅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介绍过;私塾先生让学生对联,就是考察学生掌握的词语怎么样,好象是先生出的是”独角兽,鲁迅对的是比目鱼。

“因此,古代的私塾先生是拿对联在考验学生,以便在以后的诗词文章中熟练掌握。

我国古代在两晋隋唐前期的骈文,就是对联的鼻祖。

遗篇滕王阁序,就让我们能领略到对联的乐趣。

在那篇文章中的对仗工整,严守声律,语句参差变化。

音调和谐,气势奔放,引经据典,精切自然,辞采华美,语意显豁,丝毫无晦涩的感觉。

每一个对仗语句,都是一副绝妙的对联。

但是,由于是骈文的整体性,所以,以后在这方面逐渐转化。

直到诗词的衰落,
才自明朝起,对联声名雀起。

明朝的解缙可是说是对联的大家。

大家记住的就是,对联中,相同的词性对相同的词性,比如,颜色的描述对颜色的描述,事物的描述对事物,特别是成语的运用更重要。

好的对联,首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词语的掌握多少是关键。

然后才是词语的搭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