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化的量

变化的量

《变化的量》教学设计
垣曲县新建小学王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独立探索的勇气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找出生活中的变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年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少岁?
2.轻声告诉学生老师去年的年龄。

3.师:为什么同学们刚才猜不到,而现在却很快就猜出来?
4. 哪位同学可以说说从小到大自己的身上有哪些变化?
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

如:每天的气温、人的年龄等。

有时候,一个量的变化能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

比如:人的身高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把这些叫变化的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变化的量”。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并且熟悉的情境,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他们想说、能说、愿说、会说。

让孩子们在说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在变化,为下面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感受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课件出示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图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妙想6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4)妙想的体重会一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吗?为什么?
2.师小结:图表中,有体重和年龄两个变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在增长,我们就说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

(板书:相关联的量)
(设计意图: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表格,引导学生认识到表中的年龄和体重都在发生着变化:妙想的年龄增长时,体重也在增加。

初步感知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环节主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其次要思考“怎么说”。

“怎么说”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搜集语言以及语言的重组过程。

内容准确,说得有条理,渐渐才会说得好,说得流畅优美,最后达到数学语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二)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出示骆驼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统计图,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2.教师小结:骆驼体温随着时间变化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讨论交流,感受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本环节主要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先自己说,再听别人说,最后自己再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规范的说。


(三)进一步感悟变量之间的关系
1.课件出示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
即t=n÷7+3
3)理解式子种量的变化。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28次呢?
4)鼓励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目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蟋蟀每次叫的次数越多,表示当时的气温就越高;蟋蟀每次叫的次数越少,表示当时的气温就越低。

(设计意图:通过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这一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理解题意,看懂图表的基础上感悟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尤其是气温随着蟋蟀叫的次数而变化,在具体的环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环节我打算让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上讲,其余学生质疑,在你问我答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小结。

1)观察这三道题,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都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2)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变化的量。

你还能找出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的例子吗?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后试着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变量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本环节先让孩子们同桌相互说,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请说说哪两个变量是互相关联的?
(1)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2)六年3班视力正常的人数与近视的人数
(3)人的身高与体重
(4)笑笑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5)每袋米重50千克,米的袋数和重量
(6)圆的周长和圆周率
2.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正方形面积
边长购买的数量
总价行驶时间
3.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本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紧扣教学重点,注重层次性,先让学生找一找那些是相关联的量,再先让学生连线,找出生活中相关联的量,最后要让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出一种量是如何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我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虽然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地引导,学生一定能正确地概括出来。

而且一位学生内容欠缺了,别的学生可以及时补充。

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五、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变化的量,那么在这些量的变化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孩子们课下可以讨论讨论,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板书设计】
变化的量
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的量变化而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