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规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比较

中外规范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比较

50
地基土中
地基土中
76
日本建筑学会标准
65
干湿交替
梁、柱和承重墙主筋(室内)
40
干湿交替
梁、柱和承重墙主筋(室外)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
50
干湿交替
板、墙、壳最外层钢筋
25
干湿交替
梁、柱、杆最外层钢筋
35
干湿交替
受力钢筋
直径
基础
基础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与施工指南
CCES01
—2004
50
干湿交替
板、墙等面形构件
30+10(施工负偏差)
干湿交替
梁、柱等条形构件
35+10(施工负偏差)
接触土体
7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设计规范
GB/T50476
—2008
50
干湿交替
板、墙等面形构件
35(C35)
30(C40)
25(C45)
干湿交替
梁、柱等条形构件
细度:比表面积≤350m2/kg
水泥中铝酸三钙≤8%;
水泥孰料用量≥240kg/m3;
水泥中碱含量≤0.6%。
细度:比表面积≤350m2/kg;
水泥中铝酸三钙≤8%;
水泥孰料用量≥240kg/m3;
水泥中碱含量≤0.6%。
粗骨料
吸水率<1.0%;
空隙率<40 %。
吸水率<1.0%;
空隙率<40 %。
70+10
直接接触土壤70+10
内部50+10(梁柱)/45+10(板墙)
外部45+10(梁柱)/40+10
内部35+10(梁柱)/30+10(板墙)
抗冻性能
——
抗冻耐久性指数≥60 %;
气泡间隔系数≤250微米。
抗冻耐久性指数≥60 %;
气泡间隔系数≤250微米。
氯离子扩散系数
——
<6
——
混凝土
抗裂性能
强度增长期



抗拉强度


规范规定
<350
m2/kg
≤8.0%
<0.6%
中低热
≤1.0%
≤40%
≤180kg
推荐
300
≤8.0%
中低热
≤1.0%
≤40%
25mm
1.0%
≥0.42
≤0.4
≤160kg
引气
现状
>380
m2/kg
普硅
>45%
>2.0%
>0.45
>160
中外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比较
规范名称
编号
设计寿命
环境
条件
钢筋保护层厚度
英国混凝土结构规范
BS8110
60
干湿交替
C40
40
欧洲混凝土结构规范
干湿交替
水胶比<0.5,强度C40
30+(5~15)(施工负偏差)
美国房屋建筑
混凝土结构规范
ACI318—05
干湿交替
名义直径≤16mm
38
干湿交替
名义直径>16mm
内部厨卫环境作用等级Ⅰ—C;
外部冻融环境作用等级Ⅱ—D;
pH<5.6酸雨环境作用等级V—D。
混凝土品种
大体积混凝土
引气混凝土
引气混凝土
最低强度和
最大水胶比
C30
0.55
Ca50(多层车库)/ Ca40(单层车库)
0.36(多层车库)/0.45(单层车库)
Ca45
0.40
保护层厚度
(50年)mm
直接接触土壤
含泥量
水灰比
(孰料)



单位
用水量


细度
C3A
含量
C2S
含量
碱含量
水化热
吸水率
空隙率
最大
粒径
抗冻性能












抗裂性能







体积稳定性







自收缩




干燥收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碳化性能




抗渗性能











自愈性能



早期强度





后期强度




40(C35)
35(C40)
30(C45)
秦皇岛住宅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基本要求表
项目
基础
地下结构
地上结构
环境作用
等级
水中无腐蚀性物质,
土中无腐蚀性物质,
冰冻线以下,
环境作用等级Ⅰ—B。
车库楼面环境作用等级Ⅳ—E;
车库整体环境作用等级Ⅴ—C;
结构内侧环境作用等级Ⅰ—C;
结构外侧环境作用等级Ⅱ—D。
内部厅室环境作用等级Ⅰ—A;
吸水率<1.0%;
空隙率<40 %。
混凝土碱总含量
≤3.0kg/m3
≤3.0kg/m3
≤3.0kg/m3
水溶性氯离子含量
0.1%
0.06%
0.1%
养护要求
浇筑后立即覆盖并加湿养护,养护至现场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28d标准强度的50%,且不少于7d。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因素分析表
影响因素
项目
水泥
粗骨料
细骨料
圆环约束试验
绝热温升试验
自由收缩试验
圆环约束试验
绝热温升试验
自由收缩试验
圆环约束试验
绝热温升试验
自由收缩试验
抗碳化性能
——
快速碳化试验深度<20mm
快速碳化试验深度<20mm
水泥
细度:比表面积≤350m2/kg;
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且铝酸三钙≤6%;
水化热≤240(3d)/270(7d)kJ/kg;
水泥中碱含量≤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