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岳高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年级地理试卷命题人:王贵岩校对人:张燕 2014年5 月 4日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API"是英文"Air Pollution lndex”的缩写,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的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l)的形式报告。
总悬浮颗粒物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粒的统称据此回答1~2题。
1.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
下列状况,能促使API 增大的是A.晴朗微风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暧锋经过2.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读下图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3~4题。
读我国南岭某山脉L的某月气温(℃)和年降水量(㎜)统计图,完成3--4题。
3.甲、乙两条线可能分别代表A.7月气温、年降水量 B.年降水量、7月气温C.年降水量、1月气温 D.1月气温、年降水量4.影响山脉L南北两侧该月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A.地形、冬季风 B.云层、地形C.夏季风、地形 D.纬度、地形图中甲、乙为我国的两个盆地,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B.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C.②河有结冰期且持续时间长 D.②河汛期短于①河6.甲盆地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热量 B.光照 C.地形 D.水源读下图,回答下列7--8题。
7.图中( )A.甲地区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B.乙地区太阳能丰富C.丙地区河流航运价值高 D.甲、乙两地湖泊均为外流湖8.图中( )A.①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②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C.③河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③河水能已实现梯级开发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 9~10题。
9.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因素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10.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读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地以畜牧业为主B.①③为重要的粮棉产区C.③④糖料作物为甜菜D.④地单位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12.②地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是 ( )A.科技发达 B.土壤肥沃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保鲜技术13.①、③两地附近的能源工业分别是 ( )A.①为水电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B.①为煤炭工业,③为石油工业C.①为石油工业,③为石油工业 D.①为天然气工业,③为煤炭工业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区内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读图2、图3,回答14-18题。
14.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④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涵养水源 B.调蓄洪水 C.美化环境D.保护生物多样性16.依据图2、图3 信息判断图2区域的河流主要的补给类型()①雨水补给②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沼泽水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7.依据图2、图3 信息判断,图2区域的河流流经哈尔滨段的水文特征()①夏汛②有结冰期③春汛④有凌汛⑤含沙量大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18.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A.1月至2月 B.3月至5月 C.6月至9月 D.10月至12月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图4), 完成19 -20题。
19.图4中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20.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21--22题。
21.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分布B.造纸工业全部沿海分布C.造纸工业分布东多西少D.省级行政中心没有造纸工业分布22.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按因地制宜原则,下列地区使用原料搭配合理的是( ) A.北京——棉花、废纸B.黑龙江——木材、竹材C.广东——甘蔗渣、桑树皮D.甘肃——秸秆、芦苇读某地资料,回答23--24题。
经纬度31°N,104°E附近海拔(m)505七月平均气温(℃)25.8一月平均气温(℃) 5.6年降水量(mm)97623.该地所在地形区( )A.地貌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B.居住景观是“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C.没有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D.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24.该地与(31°N,120°E)地区相比,一月均温较高,原因是( )A.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 B.海拔低,气温高C.北部山脉的屏障作用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读图“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25~26题。
25.在阶段Ⅱ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26.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27.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港口用地28.有关长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雨季长,降水量大;②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③扇状水系,干流汇水速度快;④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⑤中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弯曲;⑥围湖造田,湖泊调洪能力减弱。
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读下图,回答下面29--30题。
29.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 B.③④C.③⑤ D.⑤⑥30.图中A.甲处风化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二、综合题(共2小题,计40分)31.读图文资料。
珠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3利俱全,十倍于稼。
”近十几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作物的商品农业发展。
甚至出现大片出售、出租土地等现象。
(18分)(1)根据气候特征描述珠江的水文特征(6分)(2)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农业生产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6分)(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有所下降,试分析原因。
(6分)32.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1)该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C地的大片荒地予以保护,试分析其原因。
(6分)(2)此地大米品质优良,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原因。
(4分)(3)根据相关知识,简述该区域平原地区加强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措施。
(4分)33.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我国西部某地区图材料二:2011年9月2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图示地区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生态纺织)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这是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范围内批准建立的第一个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区。
(1)读图描述图示地区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2)当地种植业发展过程中若不合理开发,可能引起哪些环境问题?(2分)(3)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健康发展,该城市主要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1)分布特点: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中部地区降水偏多(每点1分共2分)原因:受夏季风影响,东南多西北少;中部地区受贺兰山影响,地形抬升明显,多地形雨。
(每点1分共2分)(2)荒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每点1分,答两点即可,共2分)(3)落实优惠政策,加强招商引资;加强基础设施和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发挥自身优势,选准承接产业;严格审核制度,防治高污染、低产出型产业转入;打造承接平台、服务转入产业发展等;加强人才的培养;(其他答案合理亦可,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5。